近日,四川多地探索实施“春秋假”的消息引发热议。
在成都,一所学校早已将“假期”与“课程”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收获知识、体验成长。
11月8日上午,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在三原湖畔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藕”“渔”三原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下水捕鱼、亲手采藕,在泥土与湖水中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实践课。
![]()
秋光潋滟,湖水微澜。早晨8:30,三原湖畔已是一片欢腾。活动在《风吹麦浪》的轻快旋律中拉开序幕。
![]()
廖骏驰副校长亲切致辞,鼓励同学们“用双手感知劳动的价值”。
![]()
曾成彬书记宣布“年年有余,三原开捕”,标志着这场融合劳动、生态与亲子互动的活动正式启动。
![]()
红蓝两队家长代表抽签分组后,大家卷起裤腿踏入湖水,摸鱼、挖藕、协作、欢呼……湖畔瞬间变成了一片劳动的欢乐场。
![]()
![]()
“原来藕的孔洞是它的‘呼吸通道’!”
“我终于亲眼见到‘藕断丝连’了!”
“鲤鱼原来是‘池塘清道夫’!”
在捕鱼采藕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劳动的快乐,更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生物课本中的知识。一位家长感慨道:“和孩子一起下水,才发现劳动中藏着这么多学问。这不仅是玩乐,更是一堂行走的生态课。”
![]()
![]()
10:45分,活动进入高潮——“鱼王”“藕王”评选环节。同学们自豪地展示着手中的收获,八年级三班和八年级九班凭借“重量级”成果脱颖而出,赢得全场掌声。肥美的鲤鱼、沾满泥土的莲藕,成为这个秋天最真实的劳动见证。
![]()
这场活动不仅是“春秋假”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三原外国语学校“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缩影。
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依托校园内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研学课程。学生在捕鱼中了解水体生态,在采藕中学习植物结构,在协作中感受亲情与团队的力量。
![]()
当“春秋假”成为教育热词,三原外国语学校用一场“藕”“渔”三原的劳动实践,给出了最好的回应:劳动即教育,自然即课堂。
![]()
在这片湖光潋滟的校园里,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鱼和藕,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鲜活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