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进博会为一大批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借力进博会,一些创新药品和器械加速在中国落地,很快实现“展品变商品”,因此也被展商们亲切地称为“进博宝宝”。
8年来,“四叶草”孵化过很多这样的“进博宝宝”。透过一个个成长故事,人们切实感受到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一张张亮眼“成绩单”背后,中国大市场正从技术的“应用场”成长为全球创新的“策源地”。
“这款药物年年参展,届届上新。”在赛诺菲展区,企业工作人员傅一告诉记者,自首届参展以来,“进博宝宝”达必妥开启“中国速度”,先后获批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覆盖6个月及以上全年龄段患者)、哮喘、结节性痒疹及慢阻肺病等适应症,成长为业内瞩目的“六边形战士”,将前沿科技转化为广大患者用得上、用得起、用得便的治疗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达必妥的慢阻肺病适应症在中国获批。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介绍,在全球同步申报的情况下,该适应症在华获批不仅先于美国FDA,且审批用时短于欧盟和美国,又一次刷新了创新药惠及中国患者的纪录。“在‘健康中国’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们看好中国市场的繁荣前景,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未来充满信心。”施旺说。
走进拜耳展区,一款MEDRAD® Stellant D-CE高压注射系统被置于显著位置,这个“大块头”同样是“进博宝宝”。拜耳影像诊断高级产品经理孙磊透露,前几届成功亮相后,由于进博会的影响力,该产品得以享受“绿色通道”,于今年6月正式获批本地化生产。
![]()
“在CT增强检查及乳腺X线增强摄影中,该系统用于向患者体内注射对比剂,因其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表现优异,进一步提高了医学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孙磊举例称,根据患者体重和注射部位的不同,这款机器可以自动给出个性化注射方案,是放射科技师的最强辅助。此外,它记忆力超群,能够“记住”每一位患者的信息和穿刺位置。
“从‘进口展品’到‘中国智造’,‘进博宝宝’的正式国产化不仅显著缩短了供货周期、降低了物流成本,更使拜耳能够更贴近中国市场需求,灵活响应临床反馈与产品改进。”拜耳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比尔·安德森表示,“对拜耳而言,进博会承载着同行八年的深厚情谊,在这个大舞台上,我们与大家一同见证开放、创新、合作带来的无限可能。”
![]()
手术机器人、罕见病创新药、肿瘤创新药……八届盛会,“进博宝宝”的群体不断壮大,有的企业在展会期间就收到了产品上市的好消息,“中国速度”不断刷新。透过进博这扇窗,展商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无限可能,世界看到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智慧与远见——诚邀八方来客,共享中国机遇,共谋世界繁荣。第八届进博会如火如荼,我们期待更多“进博宝宝”呱呱坠地,期待更多“双向奔赴”的好消息。(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曦 时斓娜 于芊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