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描结束,牙齿3D模型已经生成!”11月6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士卓曼展台,市民翁先生刚完成口腔扫描,电脑屏幕上便清晰呈现出他的牙齿三维结构。工作人员手持的口腔数字印模仪,借助AI算法将原本需要数天的建模流程压缩至“即时完成”,这一幕让围观观众真切感受到口腔科技的迭代速度。
![]()
三款新品破解临床痛点
作为连续五届参展的“进博老友”,瑞士士卓曼集团今年以“科技美学实验室”为主题,携种植、修复、牙周及数字化四大领域的创新成果亮相,展示其在口腔美学与老龄化口腔健康领域的最新突破。“进博会是全球创新与中国市场的‘超级连接器’,我们连续五年赴约,就是要把最前沿的技术直接送到中国患者和医师面前。”士卓曼展台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这家外资企业与进博的深厚联结。
![]()
展台核心区域的三款重磅新品,成了专业观众驻足的焦点。法国安卓健推出的AxiomX3种植体系统,凭借欧洲专利设计可适配不同骨质条件,既提升手术精准度又减少骨量损耗;新一代Emdogain牙周再生材料通过生物活性技术加速创面愈合;全球首发的联耀无牙颌扫描解决方案,则以独家算法攻克软组织干扰难题,为全口无牙患者带来精准诊疗新选择。
![]()
“这三款产品都针对中国老龄化口腔健康需求定制优化。”士卓曼工作人员介绍,展台设置了数字化口扫、VR手术模拟等五大互动区。数字化口扫体验区前,来自江苏的牙科医师王女士刚领到专属“微笑诊断”证书,证书上的口腔数据与美学分析建议一目了然:“无线设备握感轻便,扫描时没有异物感,比传统硅橡胶取模效率提升好几倍,这对门诊服务升级太关键了。”
闵行制造的产品即将上市
进博会上的亮眼表现,背后是士卓曼扎根中国的扎实布局。位于莘庄工业区的士卓曼中国产学研中心,正是其从“展商”向“投资商”转型的核心载体。作为士卓曼在亚洲首个集生产、培训与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该中心自2021年筹划之初,便参照海外园区标准确立“立足中国、服务全球”定位,2万平方米的园区内,不仅有现代化生产车间,还预留了口腔门诊与培训中心区域,承载着三大核心使命:打造口腔种植临床教学平台赋能医师成长、建立创新产品转化基地加速技术落地、开展口腔公益服务普惠社区民众。
![]()
“从2022年9月打下第一根桩,到2024年3月启动设备验证,再到2025年6月拿到首张三类产品注册证,每一步都离不开属地政府的高效支持。”士卓曼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李从真透露,该中心预计总投资达12亿元, 目前已汇集瑞士、法国、美国等全球生产专家团队,搭建起数字化智能生产线。截至2025年10月,士卓曼品牌集采线全部产品完成注册,11月起正式启动商业销售——“闵行制造”的士卓曼产品,就此正式走向中国市场。
“26年在华之路,每一步都与中国口腔健康事业同频共振。”李从真的话语道出跨国企业的心声。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士卓曼还只是将进口产品引入的“展商”;2020年下定决心在上海建厂,完成“投资商”的身份转变;如今“闵行制造”的产品即将上市,实现“展品变商品”的跨越。
见证跨国企业的“中国确定性”
2025年恰逢中瑞建交75周年,士卓曼的本土化实践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代表。数据显示,这家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企业,已覆盖中国303个城市,与3万余家客户合作,为中国患者创造超800万个微笑。
值得关注的是,士卓曼中国市场2024年营收约32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52%,占集团总营收比重达16%,成为增速最快的区域。 在全球经济波动加剧的当下,士卓曼的发展轨迹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与稳定的发展预期,是外资企业最坚实的“确定性”。
“跨国企业的价值,不仅是带来技术产品,更是成为连接市场、加速融合的桥梁。”李从真表示,开放的中国,始终是跨国企业创新发展的沃土。 士卓曼“ 以 进博为桥,以闵行为家”,借助中国产业链优势实现成本优化,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可及的口腔健康服务,更带动本土口腔产业升级。
![]()
据了解,今年进博会期间,士卓曼将与多家医疗机构、科研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闵行研发、上海制造、全球共享”的创新模式。

记者:戎长春
视频:戴立骅 庄辰昊
部分图片:龚宣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