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陆西海岸的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前些日子可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一枚未携带实弹的“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从这儿升空,划出一道白色轨迹,这场试射原本三周前就该举行,结果因为技术故障一直拖到了周三的暮色中才完成,“民兵III”可是美国核武库的陆基支柱,选在这个时候进行常规检验,确实挺有说道的。
![]()
这边美国忙着试射导弹,俄罗斯也没闲着。
“军队-2024”论坛刚落幕,俄方在会上好好秀了一把自家的新型战略武器,其中就包括“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这导弹可不得了,妥妥的战略大杀器,展示出来那架势,感觉就是在回应美国的动作呢。
![]()
就在导弹试射的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台TruthSocial上发布了一段,重申要求“战争部立即启动核试验准备工作”。
不过有意思的是,多家研究机构说这段“可能经过人工智能处理”,而且和上周他账号发布的文字声明高度吻合,连收尾的句式都一样。
白宫呢,以“联邦预算僵局导致人员不足”为由,没对出处置评,这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
莫斯科的反应那叫一个迅速又克制。
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当天就说“必须对华盛顿的举措作出回应”,可总统普京随后就定调了,说在美国未实际违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前,俄方不应过早采取行动。
这和今年六月俄方成功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时的自信,形成了鲜明对比,俄罗斯这手“软硬兼施”挺有意思。
![]()
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在周日电视访谈中澄清了所谓的核试验准备,其实是“亚临界实验”。
这实验就是通过高能炸药压缩核材料,但是不引发链式反应,虽然不产生核爆炸,但是能验证核武器在长期储存后的可靠性。
现在美国库存的B61-12战术核弹在欧洲多个北约基地轮换部署,维护升级正需要这类数据支撑呢。
![]()
俄罗斯的“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也没闲着,在白海完成了第三次水下测试。
这个被北约称为“末日武器”的装备可不简单,能携带千万吨当量核弹头,还能沿千米深海航线悄无声息逼近海岸线,这威慑力简直拉满,感觉就是在海底藏了个大杀器,随时准备给对手来一下子。
![]()
虽然美俄都在推进核武器现代化,但是方向不太一样。
美国这边侧重战术核力量实战化,像B61-12战术核弹能搭载于F-35战机,实现精确制导;俄罗斯则侧重非对称威慑武器研发,“波塞冬”“萨尔马特”这些都是典型代表,各有各的招儿。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快到期了
2010年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026年到期,现在关于后续安排的谈判还陷于僵局。
![]()
这个条约框架下,两国还建立了透明机制,比如俄方事先能获得“民兵III”试射的通报,可现在条约快到期了,后续咋办呢,这可是个大问题。
联合国裁军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核弹头总数在连续下降三十年后首次回升。
美俄两国的核弹头占了全球的90%左右,这数字一回升,可让全球核安全形势变得更严峻了,感觉好不容易有点好转的局面,又有点倒退了。
![]()
这些年,美俄退出了多项军控条约,这带来了连锁反应。
北约“核共享”机制在扩张,还有40余个潜在核能力国家,这都增加了核扩散风险,国际社会应对起来也有分歧,一方面得想办法推动军控谈判,另一方面还得防止核扩散,难度可不小。
当“民兵III”的尾焰消散在太平洋上空,美俄核博弈已经进入了新维度。
![]()
不再单纯比拼爆炸当量,而是在技术升级、规则博弈与心理威慑等方面较量,《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的真空期,是全球核安全的关键考验。
大国得摒弃零和思维,重启核裁军谈判,重建军控信任机制,毕竟,核安全没有旁观者,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