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巴西沉没了,巴西大豆价格攀升至650美元/吨,这让巴西大豆商欣喜不已,他们笃定中国对大豆需求旺盛,此前已敲定800万吨的大豆订单
凌晨3点,巴西港口的灯火依旧通明,大豆商人们握着报价单,笑得像中了大奖,650美元一吨,四年来最高价,他们以为中国只能认栽。
谁能想到,才短短一夜,从“卖方市场”到“库存爆仓”,巴西大豆商的春梦醒得如此之快。
这波涨价,其实并不是偶然,表面上看,是市场供需在作祟:一边是中国需求强劲,一边是巴西遭遇天灾,收成锐减,运费更是涨到了天上。
可真正推动价格飙升的,是巴西对中国市场的误判,他们以为中国没得选,其实人家早就准备好了“B计划”。
涨价背后的三把火烧得不小:
第一,巴西自然灾害频发,北部干旱、南部暴雨,农户种下的希望一半被水冲走,一半晒干在地里,收成一减,供应链一断,大豆紧俏不言而喻。
第二,运输成本飙升,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巴西国内物流成本同比上涨了18%,从大豆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出一趟货,光是卡车费就比去年多了两成。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巴西商人赌错了中国,他们以为中国在中美关系吃紧时,必须依赖巴西。
结果,中国这一暂停800万吨订单的操作,直接让他们从“卖方”变成“求买方”,那些本来以为能大赚一笔的出口商,现在正为仓库里的积压发愁。
面对巴西的试探,中国没有硬顶,而是冷静转向,几乎一夜之间打出三张王牌,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供应链反制:
中储粮手里握着4500万吨的大豆储备,这不是摆着看的,10月一开闸,150万吨直接投入市场,第二天,国内大豆价格下滑4.3%。市场情绪瞬间冷却。
别忘了,这4500万吨储备能撑三个月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中国完全有底气“拖”着巴西,看谁先扛不住。
800万吨巴西大豆说停就停,中国没慌,是因为后面排队的供货国不少,阿根廷价格更便宜,每吨低了200元,立刻补上缺口。
而且今年以来,中国从阿根廷的大豆进口占比从3.4%飙到了22%,俄罗斯远东的豆子也上来了,进口量同比增加了40%。
而且靠着低蛋白饲料配方,中国每年还能省下1800万吨大豆,国产大豆压榨量也提到了110万吨每月,以前只能靠进口,现在自己也能干活了。
三板斧下去,巴西的650美元高价像是空中楼阁,一碰就碎。
就在巴西大豆商还在幻想“中国离不开我”的时候,中国却和美国展开了关于农业合作的商谈,只要涉及到农业,必定离不开大豆这个选项。
现在正是美豆库存高企、美国农户急着出货的时机,如果两国合作达成,中国可以在大豆上面狠狠压一把价。
特朗普虽然嘴上强硬,但农产品卖不出去,乡村票仓要炸锅,于是中国这次的“以买促谈”,又可以在关税问题上撬开了一道口子。
谈成的话,结果自然是双赢,中国拿到了更便宜的豆子,美方缓解了库存压力,而巴西这边,说不定也会陷入“自己人都不想买”的窘境。
最大粮商邦吉不得不每吨降价18美元清库存,之前的“天价梦”还没做完,现实已经一地鸡毛。
这一次的大豆风波,看似是市场行为,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于“定价权”的深度博弈。
巴西之所以敢涨价,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2025年前九个月,巴西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占比高达80%,可以说,巴西的农业出口几乎就是为中国服务的。
可一旦中国开始“分摊风险”,这份依赖就变成了软肋,一个暂停订单,就足以让他们失去议价权。
反观中国,早就未雨绸缪,从战略储备到多元化采购,再到饲料技术的替代,不仅稳住了国内市场,还在国际上争回了主动权。
巴西大豆价格“冲顶”之后迅速回落,不是市场失灵,而是中国用行动告诉世界:真正的采购大国,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这场看似简单的贸易风波,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现实,全球化的粮食博弈,不是靠一时涨价就能赢,而是靠长期布局才能稳。
在这盘棋里,中国不是被动的棋子,而是有自己节奏的玩家,未来谁能笑到最后,不看谁涨得高,而看谁稳得住。
这不是巴西的胜利,也不是美国的胜利,而是中国供应链战略的一次精准出招。
信息来源:中国拒买涨价的巴西大豆,巴西第一时间报复,对华展开反倾销调查——五常融媒体
巴西对华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