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220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前段时间,一则令人警醒的健康调查引发广泛关注:超六成年轻人查出血糖异常,却毫无察觉。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病”,只有年纪大了、体重超标的人才会得。可现实远比想象更严峻。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1.4亿,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20岁—39岁的患病率近年增长迅猛。
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并非总是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这套经典“四大发病症状”开场,很多早期信号就藏在口腔里,却常常被忽视。
![]()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嘴里频繁出现的4种“异常”,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血糖已经悄悄超标了。
一、口干舌燥,不是“上火”,可能是高血糖在作祟
很多人觉得嘴巴干,是因为最近“火气大”,于是猛灌凉茶、吃清热药。可如果你发现自己每天喝很多水,仍旧口干不止,甚至夜间起夜喝水,那就要警惕了。
高血糖会导致血液渗透压升高,迫使水分从细胞中“被抽走”,导致细胞脱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感到异常干燥。同时,由于尿量增多,身体持续缺水,也会让口干加剧。
![]()
这并不是“简单的上火”,而是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早期的代谢紊乱。
权威提示: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空腹血糖≥6.1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即为糖调异常预警状态,需进一步排查。二、口腔反复溃疡、炎症难愈,或是免疫力被高血糖“拖垮”了
偶尔上火长口腔溃疡不稀奇,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时不时就溃疡,反复发作、久久不好,甚至伴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就要小心了。
![]()
高血糖会削弱口腔黏膜的免疫防御能力,使得本就复杂的口腔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炎症反复难愈,溃疡恢复缓慢。
此外,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水平升高,唾液中的糖分也升高,为念珠菌等致病菌提供了良好“温床”,这也是很多糖尿病人易出现鹅口疮(口腔念珠菌病)的原因。
临床观察:据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门诊数据显示,约有20%的糖尿病新患者,首次发现异常竟源于“口腔问题”。三、口气变重、嘴里发酸,可能是酮体堆积的“警报信号”
早晨起来嘴里有点味道很正常,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口气变得又重又难闻,甚至带点酸腐味,并且刷牙也难以改善,那就要注意了。
![]()
这是因为,当血糖升高但胰岛素不足时,身体为了获取能量,会“转而燃烧脂肪”,结果就会生成大量酮体。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会通过呼吸排出,产生一种类似烂苹果或指甲油般的气味。
这种口气,医学上称为酮症口臭,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典型表现。如果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引发意识障碍、昏迷等严重后果。
临床警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指出,酮症酸中毒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但2型糖尿病控制不佳者也可能发生,需尽早干预。四、牙龈出血、松动掉牙,不只是牙周病那么简单
你是否有过刷牙时牙龈频繁出血?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如果你以为只是牙刷太硬,那可能就低估了问题。
![]()
血糖升高会导致血管壁受损、血液循环变差,牙龈组织营养供应不足,容易发生牙周炎。同时,高血糖还会加剧炎症反应和细菌感染,使牙龈更脆弱,容易出血。
很多糖尿病患者甚至在确诊前,已经出现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等严重口腔问题,但未引起重视。
研究数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口腔科研究指出,糖尿病人群中中重度牙周炎患病率高达70%以上,远高于普通人群。为什么血糖异常的信号,偏偏从“嘴”里先透出来?
这是因为口腔是一个高度敏感的组织系统,同时又是血糖变化最早受到影响的“窗口”之一。
![]()
唾液腺、口腔黏膜、牙龈、牙周组织都对血糖极其敏感。一旦血糖升高,这些部位会首先出现脱水、感染、免疫力下降等表现。相比全身症状,口腔信号来得更早、更直观。
然而,很多人把这些表现误认为“火大了”“没休息好”,从而错过了及早干预的黄金机会。
血糖异常≠糖尿病,但必须尽早干预
需要明确的是,出现上述口腔信号,并不等于你已经患上糖尿病。但它们常常是糖尿病的“前哨信号”。
![]()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之间为空腹血糖受损,而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则为糖耐量异常,两者都属于糖尿病前期,是可逆的阶段。
如果在这个阶段及时进行生活干预,如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大部分人是可以把血糖“拉回来”的。
科学控糖,别等到问题严重才后悔
很多人发现血糖异常后,不愿接受,觉得“我又没症状”。但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早期几乎没有痛感,却悄悄伤害心、脑、肾、眼等重要器官。
![]()
等到出现视力模糊、下肢发麻、肾功能异常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如果你出现了本文提到的4种口腔信号,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血糖检测,排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写在最后:口腔是“血糖晴雨表”,别忽视它的预警
糖尿病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的发展往往经历了漫长的“酝酿期”。而口腔,恰恰是身体最早发出“抗议”的地方。
![]()
不要让这些微小的信号,被“忽略惯了”。当你的嘴巴一次次提醒你,也许正是身体在说:“我需要你多关注一下我的血糖。”
别等到确诊那天,才后悔没早点听懂这些信号。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高血糖对口腔健康的影响及防控对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年第56卷第7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