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执法机构正在上演一场“抄家大戏”:
美国:没收12.7万枚比特币;
英国:冻结伦敦19处房产,其中一栋办公楼估值近9亿人民币;
中国香港:冻结27.5亿港元现金与股票;
中国台湾:查封11套豪华公寓、48个车位、26辆劳斯莱斯与法拉利,并拘留25人;
新加坡:扣押6处房产、1艘游艇、11辆豪车及多箱名酒。
![]()
然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浮出水面:陈志的“事业”起源于大陆,其“太子集团”曾在重庆成立规模达5亿的基金公司(虽已注销但法律上仍存续),更有判决书显示,他早在2016年就已在大陆从事非法赌博,获利超过50亿人民币。
但截至目前,大陆方面尚未公开通报大规模资产查封行动。
这让众多网友大惑不解:“骗大陆人的钱最多,难道大陆就没他一分资产?”
他是从大陆出去的,受害者大多也是大陆人,凭什么大陆的资产纹丝不动?
有网友深挖细节指出,他与“香港铜锣湾集团”存在关联,而该集团在扬州、达州有过数百亿投资——这其中是否藏着不为人知的线索?
![]()
当然,也有理性声音试图解释执法的复杂性:
- 陈志持多重国籍,资产通过30多个国家的空壳公司隐匿,跨国追赃确实需要时间。
- “或许大陆资产早已被低调冻结,只是未公开,毕竟办案讲求证据链。”
但这些解释很快遭遇反驳:“美国都能查到150亿美元的比特币,大陆会查不清他早年重庆的公司?”
更令人揪心的是那些中间派的声音:“我理解执法不易,但一想到无数家庭的血汗钱变成他在伦敦的豪宅、游艇,就实在难以平静。”
争议的焦点其实很明确:大家并非不乐见境外抄家,而是**担心大陆的资产成为“漏网之鱼”,担心大陆受害者的损失最终无人弥补。
有网友一针见血:“境外查封得越多,越说明他骗得狠。大陆的资产和受害者的赔偿,绝不能就此不了了之!”
这起全球追缴案,让人不禁联想到之前的缅北电诈案。
共同点在于:跨国犯罪、境外资产高调查封,但大陆受害者的实际追偿率却始终不高。
诈骗集团将赃款转化为全球范围内的豪宅、豪车与加密货币,构筑起复杂的“资产防火墙”。然而对受害者而言,他们最关心的从来不是境外查封的“热闹”,而是自己的血汗钱能否回来,骗子在大陆的资产是否被彻底清查。
陈志在境外挥霍的每一分钱,背后都可能是某个家庭的救命钱、养老钱或孩子的学费。
美国能追回比特币,英国能冻结房产,说明只要决心足够,没有查不到的资产。
![]()
那么大陆呢?
陈志早年在大陆的创业痕迹、关联公司、投资项目——难道真的毫无蛛丝马迹?
“资产复杂、需要时间”固然是现实,但受害者等不起。多少老人因骗致病的悲剧,多少家庭因骗破碎的现实,他们需要的不是“调查中”,而是看得见的进展。
更令人困惑的是,太子集团在大陆明明存在过关联企业,重庆的基金公司即便注销,资金流向难道也无从追溯?
这不禁让人反问:是真的没有资产?是查处难度太大?还是存在其他隐情?
跨国电诈追赃,不应是“各扫门前雪”。
境外查封再轰轰烈烈,若不能惠及大陆受害者,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而言,意义何在?
网友们并非刻意质疑执法部门,而是期待更明确的姿态与进展:例如公开调查进度,说明大陆是否存在关联资产,如何对接国际追赃……让受害者感受到自己未被遗忘。
太子集团的崩塌是正义的胜利,但这场胜利不应缺少大陆受害者的身影。
1600亿的全球查封规模,恰恰印证了诈骗集团的贪婪,也更应坚定我们追查到底的决心。
难道骗走大陆人的钱,就能在大陆“全身而退”?难道大陆的资产就该成为“沉默的角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