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这位37岁的“电诈教父”,亲手给自己拍了一部荒诞剧,片名叫《猎物》,讲的是中国警察在柬埔寨打击诈骗团伙;而他的真实身份,正是那个被打击的“终极Boss”。
![]()
更讽刺的是,他不仅投钱拍反诈电影,还给艺人女友每月千万零花,住豪宅、开私人飞机、送毕加索画作当礼物,甚至以“勋爵”身份陪首相出访。
表面是慈善家、文化推手、国家顾问,背地里却操控十个诈骗园区,用铁丝网、电击棒和7万个社交账号,把活人变成“杀猪盘”的流水线工人。
这不是犯罪,这是把罪恶做成产业链,再用电影、头衔和捐款包装成“体面生意”。
![]()
陈志的套路,堪称“洗白教科书”:先靠灰色手段积累千亿黑金,再砸钱进影视、奢侈品、慈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换皮”。他投资《猎物》,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想借“反诈”之名,给自己镀一层正义金身。
就像另一个“同行”洗米华,一边搞跨境赌博,一边投资主旋律大片,试图把自己演成“爱国商人”。
可现实比剧本更狠。
当美国FBI顺着区块链,扒出12万枚比特币,当英国冻结他在伦敦的9500万英镑资产,当曾经称兄道弟的政商伙伴纷纷切割,陈志才发现:再华丽的伪装,也扛不住真相的暴晒。
![]()
他以为,躲在柬埔寨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只要你的钱流向全球,就逃不出美元体系的天罗地网。他用“手机农场”骗中国人,也骗了美国人,结果直接撞上美国司法部的枪口。100亿美元的损失,让“远洋捕捞”成了必然。
更可悲的,是那些被他当成“道具”的人。
被骗去园区的年轻人,每天工作12小时,不听话就被电击,家人收赎金视频时手都在抖。而陈志呢?在湄公河畔喝着鱼翅汤,为一部烂片(IMDb 5.4分)举杯庆祝。这种割裂,不是黑色幽默,是人性的彻底异化。
![]()
有人说,陈志聪明绝顶,从网吧网管干到跨国帝国掌舵人。可真正的聪明,是知道边界在哪。他错就错在,把世界当成游戏副本,以为金钱能买通一切,包括道德、法律,甚至历史评价。
但历史从不原谅“精致的恶”。周焯华已入狱18年,陈志如今人间蒸发。他们曾用电影美化自己,最终却被现实拍成《孤注一掷》里的反派。那些炫过的富、捐过的款、拿过的头衔,全成了罪证上的注脚。
![]()
最该反思的,不只是陈志们,还有我们这个容易被“排面”迷惑的时代。
当一个人开着豪车、挂着顾问头衔、资助贫困生,我们就默认他是好人;却对财富来源视而不见。直到血泪曝光,才惊觉:原来恶魔也会做慈善。
陈志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体面,不是穿西装住豪宅,而是挣的钱经得起阳光照射。否则,哪怕你拍一百部“反诈电影”,也洗不白一颗黑心。
如今,金运园区的铁门或许还在,但那个自称“教父”的男人,已经成了自己电影里最失败的角色,不是英雄,而是猎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