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曾想象冬季漫天大雪,凛冽寒风,风刮着人走,人们带着狗皮帽子,说话时一团团白汽……。
小学二年级,老师讲述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的故事。 1974年电影《创业》上映,以王进喜为原型的主人公周挺杉不畏困难,艰苦创业的形象令人感动而铭记。
从小到大,总感觉有一处风景、一个人、一件事物寄予我一种心理暗示,它不断引导我去远方了却牵挂,大庆于我就是这样一种情结。
弹指一挥间。2025年夏,我去了大庆,一番阅读后,有一种使命完成后的轻松和喜悦。大庆,像一本厚重的书,我轻轻掀开了一页。
![]()
大庆西高铁站
走在大街上,明媚阳光使人心生愉悦,一幅幅美景在眼框里,高楼拔地而起,大道宽阔笔直,绿植爽心悦目,一个宽广大气、阳光灿烂的大庆让人心动不已,哪还有凛冽寒风,荒无人烟的老电影画面?
如今的大庆是一座城市,也是一座油田,至今采油磕头机还上下翻飞,工业元素符号到处可见,它以城市雕塑、地名、一系列与油田、铁人纪念馆、广场等深植于城市的血管里,如一个个冠以乘风、创业、红旗、胜利、远望、登峰、大庆、会战、试验、铁人大道的地名,就连公交站亭都是以管道、法兰、齿轮为造型,无一不是与油田工业息息相关。
![]()
道路宣传装饰
![]()
道路指示牌
![]()
铁人纪念馆人物雕塑
![]()
铁人纪念馆前的群体雕塑
![]()
大庆工人壁雕
![]()
腾飞雕塑
![]()
大庆宽广的街道
![]()
有意思的站牌
![]()
火炬广场
![]()
工业元素的站亭
![]()
采油磕头机随处可见
![]()
会战大街路牌
还是顺着历史背景、大庆名字起源、雕塑脉络说说阅读大庆的感受吧。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五”计划时,能源、技术等面临紧缺,以致汽车用煤气包代替动力燃料,管中窥豹可见对能源的渴望。
1959年又遭遇外人撤资、撤专家、停止技术合作困境。也是从那时起,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服输的精神满血复活,大庆石油工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事例。
1959年9月26日,正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松辽盆地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举国振奋。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提议将油田所在地安达县大同镇改为大庆镇,寓意“喜上加喜,值得大庆”,从此大庆的地名诞生了。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并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端盆提桶”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铁人广场有一王进喜全身铜质雕像,雕塑总高6.6米,铜像高3.8米,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01年创作。仰望雕像,王进喜头戴鸭舌帽,身穿工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可谓把一代石油工人那种无私、无畏、自信、希望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
铁人广场
![]()
王进喜雕塑全景
![]()
人物雕像近景
在石油公司大楼下也有一金属雕塑,更让我充满好奇。一个硕大的不锈钢圆筒状造型雕塑立于中部基座上,顶部立面有一组上天和入海的人物刻画,中心有一根细长的锥针,呈45度仰角直指远天苍穹。
我猜不出是什么造型,更不知道寓意什么,但能感觉它有强大的气场吸引着我、震撼着我。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路过即上前请教,原来,雕塑是石油工业蕞核心构件“钻头”造型,仰角是一种设计美感,也寓意石油工业蒸蒸日上……。
![]()
石油公司的金属雕塑
![]()
金属雕塑顶端立面特写
联想起伟人1965年那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诗句,心里更有了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