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与陶文旅集团联手发起的“世界手工艺术星图计划”,基于景德镇如何从一个“千年瓷都”向“世界手工艺术”全球化融合发展的思考,这项研究不仅是对艺术现象的记录,更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如何通过文化实践进行自我建构与治理的深刻洞察。“世界手工艺术星图计划”的文化战略规划围绕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图书馆”“国际手工艺术美术馆”“国际手工艺术体验中心”的内容体系化建设,以及“景德镇大奖”的学术策动,逐步构建起国际手工艺术的学术高地、产业平台与传播枢纽。旨在梳理并连接全球手工艺的知识体系、网络结构与文化路线。通过支持教育、创新、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工艺的复兴,构建一个应对当代文化与生态挑战、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景德镇大奖
搭建国际手工艺术的学术高地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作为陶溪川的核心战略顾问和指导方,经过半年的组织和筹备,于2025年5月,启动首届“景德镇大奖”,成为“世界手工艺术星图计划”的重要实践模块。研究院“以地方手工艺术为支点,构建全球手工艺术网络”的关键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借由一项国际大赛,以手工艺术为方法,探索一座城市从地方到世界的双向通道,开启创作者进入“手工艺术星图”网络的新航线,发起世界的艺术家、手工艺创作者和研究者对于手工艺术的国际对话。
首届“景德镇大奖”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国际陶艺学会(IAC)、景德镇创意设计中心的共同发起。大奖旨在打造一个促进全球陶瓷创新发展交流与合作的高规格平台,吸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收藏家、设计师、博物馆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逐步使“景德镇大奖”成为全球手工艺术的风向标。
![]()
本届大奖致力于表彰兼具艺术视野与创新精神、传承精湛陶瓷工艺且彰显独特创作语言的杰出作品,鼓励创作者以当代视角重新诠释陶瓷艺术传统,推动陶瓷工艺在跨文化语境下的融合与突破,展现陶瓷艺术对当下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大奖共设「景德镇大奖」「传承创新奖」「创意设计奖」(文创方向、工业方向)、「跨界实验奖」「新锐创作奖」五大奖项,共征集来自全球六大洲55个国家及地区的投稿作品1325 件(组),并由19位专家学者组成甄选委员会,通过匿名评审遴选出41件入围作品,评审过程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与程序公正,确保评选的专业性与国际性。
![]()
入围作品名单
新锐创作奖
表彰具备前瞻视野与实验精神的青年陶艺创作者。面向全球 35 岁及以下的青年艺术家,鼓励打破常规、探索材料与观念的边界,以陶瓷为媒介推动传统工艺在当代语境中的创新转化与未来表达。
获奖作品:
《Polychrome loutrophoros gesture of revealing in blue and red》
![]()
创作者:
Ebony Russell(澳大利亚)
组委会评语:
艺术家依托精湛的技法重构了古典陶瓶的历史形制,通过挤花技法的创造性转化运用,以及色彩的流动性对话与形式的张力,既彰显了陶瓷媒介的当代性潜力,也构建出一个关于身体、历史与情感的视觉叙事场域,明亮绚烂又引人深思。
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通道》/ Passage
![]()
创作者:
童心笛、沈婷(中国)
组委会评语:
艺术家巧妙融合科技与艺术,将数学波形转化为陶瓷釉面的视觉韵律,让精确计算与材料在瓷板上交织对话,创造出既有规律又充满变化的 "通道" 意象。作品探讨了秩序与混沌、控制与偶然的哲学关系,体现了创作者对传统工艺的当代性思考。
跨界实验奖
鼓励打破陶瓷边界、融合多学科理念的先锋创作。奖项面向全球艺术家、设计师及跨界团队,表彰以陶瓷为核心、结合新材料与新观念的实验性作品,推动手工艺与科技、人文等领域的深度对话与跨界融合。
获奖作品:
《WHAT REMAINS》
![]()
创作者:
Verónica Moar(西班牙)
组委会评语:
艺术家巧妙而大胆地将化学与生物学交叉研究的成果应用于陶瓷作品的材料创新中,瓷、釉料与海藻中提取的高分子材料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对话,最终产生了一件极富诗意同时能够唤起观者对于环境思考的佳作。
获奖作品:
《言外之物》
![]()
创作者:
刘叶宁(中国)
组委会评语:
作品利用声音、影像、身体、语言和文字等多种媒介在陶瓷材料上的多维度表达,实现其创作意图,拓展了陶瓷本身的材料局限,打破了以往陶瓷艺术单一的线性创作模式。
创意设计奖
·工业设计方向
表彰以陶瓷为媒介融合文化表达与市场传播的创意设计。鼓励创作者挖掘传统符号与当代表达的结合潜力,开发具有文化叙事性、审美潮流感与市场转化力的陶瓷文创产品,推动工艺走进大众生活与文化消费场景。
获奖作品:
《流苏》
![]()
创作者:
罗晟(中国)
组委会评语:
作品将刚硬的陶瓷赋予柔软的视觉与触觉感受。其独特的肌理呈现布艺流苏般的轻盈动感,同时也提出了模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体现了对陶瓷装饰材料应用场景的深度思考与系统性探索,凸显了工业设计在当代空间中的实践价值。
·文创设计方向
关注日用陶瓷的功能性与审美创新,鼓励工业设计师推动陶瓷产品在现代生活中的实用化应用,注重可持续设计、技术革新与市场适配,打造具美学品质与量产潜力的日用器物,提升陶瓷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与实用价值。
获奖作品:
《FU (福) 灯》
![]()
创作者:
冉祥飞(中国)
组委会评语:
创作者将玲珑瓷的透光属性应用于灯具的设计中,简洁明了的产品外形,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意趣,陶瓷温润的光泽赋予了这件作品别具一格的风韵,既保留了陶瓷材质的文化温度,又通过创新的设计语言赋予其现代生活功能与审美价值。
传承创新奖
表彰在传统陶瓷技艺保护与当代转化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代表人物。获奖者需系统保护并创新濒危工艺,坚守传统精髓的同时推动现代发展,涵盖技艺复原、人才培养及跨文化传播,助力传统工艺实现国际化。
获奖作品:
《鼎故革新系列》
![]()
创作者:
熊开波(中国)
组委会评语:
作品大胆借鉴中国古青铜器造型所呈现出的强大力量感。其外观充满上古文明的神话气质,表面纹理与色彩的复杂性令人联想到被重新唤起的铜石并行时代刻在人类基因中对仪式感的向往,在一个折叠时空中迸发出对于传统的美妙和音。
获奖作品:
《Faint White Porcelain》
![]()
创作者:
Seri Yu(韩国)
组委会评语:
作品的艺术手法简约但不乏细腻,材质运用恰到好处,通过两种不同泥料在拉坯工艺中的探索对比,思辨性的体现工艺与材料微妙关系,作品纹理精炼内敛,整体美学平衡而含蓄,呈现出创作背后严谨的试验性的探索。
景德镇大奖
最高荣誉奖项,表彰以陶瓷为主要媒介,融合材料实验、工艺创新与文化表达,展现国际视野与东方美学的先锋创作。面向全球陶瓷艺术家及跨领域创作者,鼓励其在当代语境中探索陶瓷语言的边界与时代精神。
获奖作品:
《从卡兰奇到高岭》
![]()
创作者:
包伟、胡嘉慧(中国)
组委会评语:
作品以精湛技艺和当代广义综合的手法抽象呈现传统意象与陶轮之动,巧妙融合意大利红陶与景德镇高岭土,展现出材料与其背后文化的双重对话。其建筑性弧线结构,在视觉连贯中融入了中断与扭曲,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形式语言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空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激发出一种视觉张力和多层次的审美体验与解读。
首届“景德镇大奖”入围作品展
开启“星图计划”起航序章
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美术馆,作为“世界手工艺术星图计划”联通国际手工艺术的核心场域,为全球手工艺提供了一个集收藏、研究与展示平台。它将成为一个连接全球手工艺资源的网络节点,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手工艺在此碰撞融合。这种持续的交流与激荡,正是“文化再生产”最为生动的体现,它将催生超越传统范式的新作品、新理念与新合作。
10月17日下午,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美术馆迎来开馆展,暨世界手工艺术“星图计划”启航展。展览汇聚了来自首届“景德镇大奖”入围艺术家的数十件/组精彩手工艺术作品,并在此角逐“景德镇大奖”的最高奖项。
展期 | Duration
2025年10月17日——2026年4月16日
October 17, 2025-April 3, 2026
地点 | Venue
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美术馆
Taoxichuan International Craft Art Museum
![]()
展览由景德镇陶文旅集团、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主办,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承办,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协办。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主席萨阿德·卡杜米Saad al-Qaddumi,国际陶艺学会(IAC)代表莫妮卡,陶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熊洪华,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陶溪川文化顾问、“世界手工艺术星图计划”总策划汪莎,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执行所长刘畑,艺术家、独立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现代手工艺中心主任、景德镇大奖组委会负责人王克震,参展艺术家代表Madhvi Subrahmanian,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教授、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图书馆项目负责人周潇,以及景德镇大奖的部分终评委员、甄选委员、组委会成员、艺术家代表、媒体代表等出席展览开幕式,策展人、手工艺跨界平台环流Gyrecraft联合发起人卢川主持开幕仪式。
![]()
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
陶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熊洪华致辞
陶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熊洪华致欢迎辞,他表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景德镇以千年不绝的制瓷传统与开放的文化气质,持续推动手工艺在当代语境中的再生与创新,为全球工艺文化提供新的方法论与价值参照。希望通过景德镇大奖这项国际赛事,能吸引更多的国际艺术家来这里进行交流与合作。
![]()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提到,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美术馆扮演着激发系统性创新的平台角色。而首届“景德镇大奖”作为星图计划的国际化引擎,以“地方叙事”为核心价值,构建起连接全球的手工艺行动网络。在未来可以整合全球手工艺资源,这意味着它将成为一个连接全球手工艺资源的网络节点,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在此碰撞融合。这种持续的交流与激荡,正是“文化再生产”最为生动的体现,它将催生超越传统范式的新作品、新理念与新合作。
![]()
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执行所长刘畑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刘畑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策展感受:经由每个不同的、具体的“媒介”抵达“艺术”,每个媒介如同一个个“瞄准器”,共同指向无穷远处的灭点:“艺术”。而每一位艺术家贡献出各自的作品,汇聚为展场中作品的“星图”,以及我们观看时所经验的“航线”。同时,在展览于景德镇落地的过程中,他也进一步理解了何为“水土”——水土合为“泥”,抟土成器、造化万端,这是景德镇通过各条“航线”向世界散播瓷器星图时所蕴含着的水土;也是这片地方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他问道:我们常常说“水土不服”,那么,如果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服用”这个地方的水土,又会如何?这也回应向东西方都有的抟土造人的古老神话,不论是女娲造人或是古希腊神话中的“homo”(人,词根是泥土/humus泥土)的故事——“水土”是构造我们身体的原材料。
![]()
艺术家、独立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现代手工艺中心主任王克震致辞
本次景德镇大奖组委会代表王克震对所有参与这次大奖的艺术家、大赛提名和评审委会会的专家和学者,以及大赛组委会所有的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他说到,景德镇大奖历经半年,从策划到顺利落地,来自全世界的入围艺术家的作品能汇聚到景德镇进行现场展示和对话,实现了大奖以“树立陶瓷艺术全球价值标杆”为核心的目标。未来,“景德镇大奖”将以“世界手工艺术中心”为全球定位,打造兼具国际视野与东方美学特质的顶尖手工艺术赛事。通过整合全球手工艺术领域创作力量、权威评审资源及产业合作平台,构建手工艺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价值认证体系。
![]()
参展艺术家代表Madhvi Subrahmanian致辞
入围艺术家代表Madhvi Subrahmanian在开幕式上对本次大赛表示感谢,她说:“我的生活和创作往返于孟买和新加坡之间,我的艺术之旅也正是在这种迁徙的节奏中,通过沉浸式装置作品,不断探索个人与集体的记忆。这次展览与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因为它不仅认可了艺术家的愿景,也肯定了创新与文化对话的精神,而这正是我创作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名游走于多元文化世界的人,她坚信这个奖项不仅会对每一位入选的艺术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对更广泛的陶瓷领域产生影响。它展示了传统与创新如何和谐共存,鼓励艺术家们用当代的视角重新诠释古典技艺。这份认可将激励当代从业者探索新的创作语言,并促进跨越国界的、有意义的文化交流。
![]()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教授周潇致辞
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图书馆项目负责人周潇对即将启航的“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图书馆”做了简单介绍。她提到,未来的“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图书馆”不止于建造一个藏书之所,更旨在构筑一个从手工艺术“文献仓库”到“知识生态”活态的手工艺术知识生态。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策划团队将通过独特的“航线”系统,连接线下阅读与线上探索。读者可在馆内循着视觉线索,在线上通过既定航线、个人浏览足迹与社群共创,开启从“知识仓库”到“知识生态”的深度旅程。期待大家的加入,共同编织手工艺术的学术星图。
![]()
![]()
![]()
![]()
![]()
![]()
展览现场
在本次展览中,展厅中央的环形投影所呈现的三条“航线”,投影画面是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师生郑巨欣老师和何晓静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创作的亚洲工艺思想研究。航线的时间轴从公元前的几千年一直到今天,作品分为纤维、金工、陶瓷这三种亚洲领域典型的手工艺的历史、重要事件和代表。内容分为三条主线:第一个以时间为线索,呈现从公元前到近代、现代、当下亚洲手工艺的发展历史。第二条线索是空间,聚焦亚洲47个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整体状态,择取最能代表国家精神和气质的手工艺呈现。第三个线索是事件,从不同手工艺门类,如陶瓷、染织等角度,从它们如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呈现整体世界。
![]()
展览现场
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美术馆作为“世界手工艺术星图计划”的核心,其宏大志向在于编织一幅连接过去与未来、地方与全球的手工艺术“星图”。在这幅星图上,每一颗源自不同文化土壤的技艺之星,既闪耀着自身独特的光芒,又共同构成了人类手工艺术的璀璨银河。它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美的空间,更是一个创造美、激发对话、重塑价值的文明互鉴枢纽。
随着美术馆的开馆,未来也将持续在这里发生“世界手工艺术星图计划”的各项国际性展览和交流。同时,联通向毗邻而即将开馆的“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图书馆”(Taoxichuan International Craft Art Library),这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手工艺术主题图书馆,它的首批15000册藏书将在不久之后向所有到访者开放,以及“陶溪川国际手工艺术体验中心”,三大物理空间联通起“航线”与“星图”,成就一艘手与心的航船,让每一份手工艺术的智慧都能成为人类文明星空中的璀璨光点。
首届“景德镇大奖”
总策划 | Chief Planner
刘子力、汪莎
Liu Zili、Wang Sha
总统筹 | Chief Coordinator
熊洪华、洪书城、刚好
Xiong Honghua、 Hong Shucheng、Gang Hao
学术顾问 | Academic Advisor
杭间
Hang Jian
大奖组委会 | Prize Organizing Committee
王克震 、卢川 、李延峰 、王瑾雯 、薛璇 、易广英
Wang Kezhen、 Lu Chuan、 Li Yanfeng、Wang Jinwen、Xue Xuan、 Yi Guangying
终评委员会 | Final Jury Committee
杭间、蒂姆・博尔顿、方文山、萨阿德·卡杜米、寄神宗美、奥利奥·卡尔沃·韦尔热斯、吴洪亮
Hang Jian、Tim Bolton、Fang Wenshan、Saad Kadhumi、Munemi Yorigami、Oliol Calvo Verges、Wu Hongliang
甄选委员会 | Selection Committee
传承创新奖:Yann Fabes、Stephen Knott、刘芳菲、Matteo Zauli
跨界实验奖:Tony Brown、曹丹、冯博一、Ikko Yokoyama
新锐创作奖:Jonathan Boyd、Bárbara Velasco、吴昊宇、周博
创意设计奖:戴雨享、黄春茂、李延峰、Hugo Macdonald、宋涛、Nicolò、Rosmarini、张凌浩
*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Tradition & Innovation Award:Yann Fabes、Stephen Knott、Liu Fangfei、Matteo Zauli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 Award:Tony Brown、Cao Dan、Feng Boyi、Ikko Yokoyama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 Award:Tony Brown、CAO Dan、Feng Boyi、Ikko Yokoyama
Emerging Creative Award:Jonathan Boyd、Bárbara Velasco、Wu Haoyu、Zhou Bo
Creative Design Award:Dai Yuxiang、Huang Chunmao、Li Yanfeng、So Tao、Nicolò Rosmarini、Hugo Macdonald、Song Tao、Nicolò、Rosmarini、Zhang Linghao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Surname
提名委员会 | Nomination Committee
Isobel Dennis、David Glättli、何善影、李晓欣、陆斌、Jude van der Merwe、森野彰人Akito MORINO、苏丹、万里雅、王克震、吴光荣
*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Isobel Dennis、David Glättli、He Shanying、Li Xiaoxin、Lu Bin、Jude van der Merwe、Akito MORINO、Su Dan、Wan Liya、Wang Kezhen、Wu Guangrong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Surname
执行团队 | Executive Team
李昱鋆、郭家乐、赵华英、周书越、余梦、朱美霖、方思梦、张文山
Li Yujun、Guo Jiale、Zhao Huaying、Zhou Shuyue、Yu Meng、Zhu Meilin、Fang Simeng、Zhang Wenshan
国际宣传 |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金翠翠、侯哲慧、张嘉元、潘天孜
Jin Cuicui、Hou Zhehui、Zhang Jiayuan、Pan Tianzi
视觉设计 | Visual Design
张欧、申洪瑞、郑东隅
Zhang Ou、Shen Hongrui、Zheng Dongyu
网站设计| Website Design
葛熙呈、洪江鹏、赵游、张洋
Ge Xicheng、Hong Jiangpeng、Zhao You、Zhang Yang
翻译 | Translation Team
北京准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熊凌崧、Fiona WANG、Tony XUE、王栏忻、李军壕
Beijing Zhuanyi Information Consulting Co., Ltd.:Fiona WANG、Tony XUE、Wang Lanxin、Li Junhao
艺术家 | Artists
Betsy Alwin(美国) Eliza Au(加拿大) 白月(中国) 包伟&胡嘉慧(中国) Cristine Bath(法国)陈艺楠(中国) 陈英泽(中国) Claire Clément(法国) Bruce Dehnert(美国) Pippin Louise Drysdale(澳大利亚) 方成哲(中国) Madoda Fani(南非) 黄再云(中国) 蒋颜泽(中国) Daniel Henry Kelly(英国) 蓝天(中国) 李雨花(中国) 刘叶宁(中国) 罗晟(中国) 罗骁(中国) 马瑜蔚(中国) Ryan Mitchell 煤球(美国) Verónica Moar(西班牙) 冉祥飞(中国) Ebony Russell(澳大利亚) Madhvi Subrahmanian(美国/新加坡/印度) 孙月(中国) 汤忠仁(中国) Katia Terpigoreva(法国) 童心笛&沈婷(中国) 王登(中国) 王永喜(中国) 吴昊(中国) 熊开波(中国)山本真実江(日本) Miles Younkin(美国) Seri Yu(韩国) 郑天雨(中国)
*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Betsy Alwin (USA), Eliza Au (Canada), Bai Yue (China), Bao Wei & Hu Jiahui (China), Cristine Bath (France), Chen Yinan (China), Chen Yingze (China), Claire Clément (France), Bruce Dehnert (USA), Pippin Louise Drysdale (Australia), Fang Chengzhe (China), Madoda Fani (South Africa), Huang Zaiyun (China), Jiang Yanze (China), Daniel Henry Kelly (UK), Lan Tian (China), Li Yuhua (China), Liu Yening (China), Luo Sheng (China), Luo Xiao (China), Ma Yuwei (China), Ryan Mitchell (USA), Verónica Moar (Spain), Ran Xiangfei (China), Ebony Russell (Australia), Madhvi Subrahmanian (USA/Singapore/India), Sun Yue (China), Tang Zhongren (China), Katia Terpigoreva (France), Tong Xindi & Shen Ting (China), Wang Deng (China), Wang Yongxi (China), Wu Hao (China), Xiong Kaibo (China), Mamie Yamamoto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Surname
特邀单元·亚洲工艺思想研究与可视化表达
Initiation Project · Research and Visualization of Asian Craft Thinking
项目负责人 | Project Director
郑巨欣 何晓静
Zheng Juxin、He Xiaojing
执行团队 | Executive Team
林书米 刘静 单紫坤 祝欣莹 陈杨含锘 胥雅涵
Lin Shumi、Liu Jing、Shan Zikun、Zhu Xinying、Chen Yanghan’nuo、 Xu Yahan
参与人员 | Contributor
张锶杭 潘子厚 田润昕 彭俊豪 单紫坤 陈梓欣 王芯蕾 盛相宜 陈哲 汤怡婷 陈杨含锘 胥雅涵 林书米 黄香寒 郁若昕 刘静 祝欣莹 汪奕佑
Zhang Sihang、Pan Zihou、Tian Runxin、Peng Junhao、Shan Zikun、Chen Zixin、Wang Xinlei、Sheng Xiangyi、Chen Zhe、Tang Yiting、Chen Yanghan’nuo、Xu Yahan、Lin Shumi、Huang Xianghan、Yu Ruoxin、Liu Jing、Zhu Xinying、Wang Yiyou
支持单位 | Supporting Institution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School of Crafts, China Academy of Art
首届“景德镇大奖”入围作品展
学术顾问 | Academic Advisor
杭间 郑巨欣
Hang Jian、Zheng Juxin
总策划 | Director
汪莎
Wang Sha
总统筹 | Executive Director
刚好
Gang Hao
策展人 | Curator
刘畑
Liu Tian
联合策展人 | Co-Curator
周潇 何晓静 黄晓望
Zhou Xiao、 He Xiaojing、Huang Xiaowang
助理策展人 | Assistant Curator
薛璇 方思梦 姜怀黎莺 张辰璐 项欣
张馨元 陆小润 吕珮瑄
Xue Xuan、Fang Simeng、Jiang Huailiying、Zhang Chenlu、Xiang Xin、Zhang Xinyuan、Lu Xiaorun、Lyu Peixuan
展览统筹 | Exhibition Coordinator
郭家乐 支钦杨 周文文 赵华英 金琦
Guo Jiale、Zhi Qinyang、Zhou Wenwen、Zhao Huaying、Jin Qi
媒体宣传 | Media Promotion
万文沁
Wan wenqin
视觉设计 | Graphic Design
套套卢
TTL
展示设计 | Exhibition Design
开放问题研究所
Open Matter Institute
影像创作 | Audiovisual Artist
朱昶全 沈同舟
Zhu Changquan、Shen Tongzhou
编辑校对 | Editing & Proofreading
张馨元 项欣
Zhang Xinyuan、Xiang Xin
设备支持 | Technical Support
容德美大
RDMD
展览制作 |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上海艺陇
Shanghai Yilong
展览协助 | Exhibition Assistance
陈晶 林挺 魏涛 邵晓明 钟洁瑜 吴凡蕊 刘静
Chen Jing, Lin Ting, Wei Tao, Shao Xiaoming, Zhong Jieyu, Wu Fanrui, Liu Jing
特别致谢 | Special Thanks
王佳阳 谢文蒂 王旭 叶楠 汪刘震 时弘 杨建飞 陈亮 陈芳 于黎曼 唐鑫 徐艺铭 吴宇欣 祝一萍 李鹏 李秦鑫 黄海欣
Wang Jiayang、Xie Wendi、Wang Xu、Ye Nan、Wang Liuzhen、Shi Hong、Yang Jianfei、Chen Liang、Chen Fang、Yu Liman、Tang Xin、Xu Yiming、Wu Yuxin、Zhu Yiping、Li Peng、Li Qinxin、Huang Haixin、Chen Jing、Lin Ting、Wei Tao、Shao Xiaoming、Zhong Jieyu、Wu Fanrui、Liu Jing
来 源|美丽中国研究院
编 辑|黄筱柔
责 编|邱莉丽
审 核|徐 元 汪 莎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