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0米迷你小航母究竟是什么?当全球都在紧盯福建舰航母入列时,它居然悄然试航,没有任何滑跃甲板或电磁弹射,只能搭载无人机的这艘船究竟想干嘛?央视公布在其之上,成功进行海上测试的AR500CJ无人直升机,究竟有何玄机?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迷你小航母的庐山真面目。
真实身份
美国《战区》网站称,发现了中国神秘的无人航母在进行测试。但实际上这艘长100米,宽约25米,预计吨位15000吨的平直大甲板船,2022年就已经在江苏大洋船厂下水了,现在又悄然完成试航,并公开无人直升机的海上起降测试画面。
![]()
就证明它并非传统航母的缩水版,而是一艘专为无人机海战而设计的开放式甲板试验舰。但是它又和传说中的“三舰岛神秘船”中船探索01不同,后者究竟是军用民用,是测试还是实战平台,以及是搭载什么装备将履行怎样的职能,目前都只是猜测。
然而这艘“迷你航母”,却可以明确说是服务于无人机测试,它的舰岛罕见地靠近船头,就是为了腾出最大的甲板空间,而甲板上的梯形标记区域更标明了无人机的起降辅助区,就连系留装置都是针对无人机专门优化的。
![]()
侦测能手
在央视曝光的测试画面中,一款AR500CJ无人直升机已经在这艘迷你航母上完成了自主起降。这款由航空工业集团研发的舰载无人机,最早也是在2022年实现的首飞,不过这次海上的起飞着舰实验的成功,就更验证了它在特殊海况条件下的能力。
![]()
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达600公斤,能够携带足足160公斤的任务载荷持续飞行6小时,实用升限也能达到5000米。
而它最核心的优势是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和“云雀”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组合,使它能在4到5级的海况,也就是沿海最典型的作战环境中稳定起降。
![]()
更关键的是它可以通过两侧的短翼,快速挂载光电吊舱和雷达通信设备,甚至瞬间切换侦察监视或电子战等模式。可见这种超强的灵活性,使它不仅是作战部队的空中眼睛,更是未来舰队的分布式信息节点。
![]()
实际用途
不过相比于这款无人直升机主要是作为侦察监视或信号中继等多种用途,在九三阅兵上出现的AR2000无人直升机,个头明显更大。
据说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吨,采用与直20同系列的涡轴发动机,能够实现的最大航程约300公里,续航时间足足8小时以上,明显都比AR500CJ的实力更强。
![]()
它甚至能够在两侧短翼挂载多枚鹰击9反舰导弹和天燕90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或者轻型反潜鱼雷。再加上机鼻下方的光电红外转塔和机腹大型搜索雷达,以及双频段卫星通信天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有人舰载直升机,甚至无需改造054A或052D等驱护舰的飞行甲板,便可以实现单舰部署2架的效果,大大提高了驱护舰编队的反潜效率。
![]()
可问题就在于这样的无人舰载直升机,就是为了替代一般的有人舰载直升机,完全可以在驱逐舰护卫舰的后甲板停机区起降。没必要搞一艘无人机航母来配属行动。很明显这艘迷你航母和AR500CJ无人直升机的测试,是要搞个大事情。
分布作战
如果你认为这艘“迷你航母”,仅仅只是目前直升机的起降性能测试平台,那就格局小了。它完全可能就是一个无人机蜂群作战的孵化器,通过它工程师可以在真实海况中,测试多机型的协同,以及自主起降算法与舰机通信的可靠性,从而为大规模无人机作战铺路。
![]()
AR500CJ仅仅只是中国舰载无人体系的冰山一角。阅兵中亮相的更大吨位舰载无人直升机,具备隐身飞翼构型的攻击21无人机等,都暗示中国正在构建多层次无人航空力量。
未来它们很可能大量部署在076型两栖攻击舰或直接上航母,执行突防打击任务。而迷你航母的开放甲板也可同时适配直升机型与固定翼无人机,成为“蜂群战术”的重要辅助力量。它本身的单舰战斗力可能并不强,甚至机构简单战力有限。
![]()
但区能够将侦察、攻击和电子战等功能分散到大量无人机的小型平台上,然后通过数据链整合为有机的整体,爆发出“分布式作战”的强大战力。
而这艘100米的迷你航母与AR500CJ无人机的组合看似低调,实际是中国海军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它甚至用民标船体和模块化设计降低了技术验证成本,又以实战化测试加速战术创新。当传统航母仍以有人舰载机为核心时,中国已经悄然开辟了“无人机海战”的第二赛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