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军事网站 “战区” 的报道,最近央视军事频道播了一期舰载无人机试飞节目。节目里讲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旋戈-500CJ 舰载型通用无人直升机,在甲板上进行测试。不过美国媒体的关注重点,不是无人机,而是搭载这架无人机的海上平台。
![]()
“战区” 网站称,虽然央视没放这个海上平台的全貌,但通过飞行甲板的尺寸、布局尤其是右舷靠近舰尾的梯形区域,还有舰艇标识,可以判断出它和江苏新大洋造船厂在2022年下水的一艘舰艇设计完全一样,而那艘舰艇也曾被美国人重点关注过,因为那是一艘无人机航母。
现在这个画面,就意味着中国独有的无人机航母,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了。而美国,至今都没有同类型的舰艇。
此前有报道,这艘无人机航母舰长约100米,宽约25米,右舷靠近舰艏的地方有个小型舰岛。起飞各型号无人机,包括无人机蜂群,同时还能当指挥平台,功能特别全面。
我们只知道,现在中美海军,都以大型航母为核心,而在大型航母之外,中美走路不同的路。
美军兼顾轻型两栖航母和两栖攻击舰运用,尤其是改造 “轻型航母 + F-35B” 的路子。
![]()
而中国除了继续建设大型航母群,还在重点发展海上无人力量。不管是076两栖攻击舰,还是这艘无人机航母,都能看出来,中国正把无人化作战当成未来海战的重要方向。
大型航母负责承担制海和制空重任。无人机母舰则侧重于远程情报、侦察与无人打击。这种战术模式,中国海军算是开创性的。那么,优势又在哪?
首先我们知道,无人机有长航时优势。无人机可以在空中巡航更久,承担持续的态势感知任务。海上平台能把这些长航时无人机投放到前线。这样一来,军队的海上和沿岸监视能力会显著增强。相比有人机,这种方式耗费更低,风险也更小。
其次呢,现代无人机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完成侦察和打击。海上平台携带察打一体无人机后,两栖攻击编队的火力支援能力将大幅提升。海军可以用更低风险的方式支援登陆部队,降低人员伤亡。
另外还有成本优势。无人机的采购和使用成本明显低于舰载直升机和舰载战斗机。我国在无人机制造上有完整产业链。把无人机集中放在专用平台上运营,能显著提高军费使用效率。训练飞行员的成本也会下降,因为很多任务可以由遥控或自动系统完成。
![]()
除了作战功能外,这类平台在战术呈现上也很特别。无人母舰体积相对小,机动性强,隐蔽性好。它们可以在近海或远海执行弹性部署。敌方侦察系统难以一眼识别其全部用途。再加上无人机蜂群概念的成熟,这类平台的战术价值会进一步放大。
再看指挥控制的价值。无人机母舰不仅是起降平台,还是分布式指挥节点。平台上的通信、数据链和控制节点能汇聚来自空中、海上和岸基的情报。指挥方能快速做出火力投送和态势调整。相比单纯的地面指挥,中海联合平台的反应速度和可视化能力更强。
当然,这类平台也有局限。小型无人母舰航速和自持力有限。遇到大规模对抗,它需要大型舰队的保护。无人机对电子战和反制的脆弱性也不容忽视。敌方若能干扰数据链或压制控制链,平台的作战效能会受到影响。因此,无人母舰应与大型舰艇和空中力量协同使用,而非单打独斗。
![]()
这次央视镜头露出的平台,证明我国在无人化、网络化方向上的试验已经进入实战化流程。试飞画面并非仅仅是技术展示,它更像是一种信号:我国在舰载空中力量的组织方式上,正在形成新的范式。未来海战中,无人力量可能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