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大家我是小格!今儿咱聊聊东盟跟美国签的“互惠协定”,听着像能沾光,实则全是坑,又得掏钱投资,还得跟着制裁别人,好多国家都卡在短期好处和长期发展间犯难。
你说这些国家明明看出不对劲,为啥还愿意往里跳呢?
![]()
![]()
美给的“优惠”背后全坑
要想弄明白美国跟东盟签协定的套路,其实可以先从较早签约的菲律宾和越南说起,这两国的协定,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陷阱”,表面上给的全是甜头,实际上处处都在卡脖子。
先说说美国和菲律宾的那份协定,里面有条规定特别霸道,要是菲律宾敢跟“有敏感性的第三国”签新的双边贸易协议,或者搞优惠贸易合作,美国就有权单方面终止这份美菲协定。
这儿的“第三国”是谁,其实不用明说,大家心里都有数,毕竟菲律宾在经贸领域一直有长期合作的重要伙伴,而美国早就想插足这个区域的合作了。
![]()
这条款看着是“保护美菲之间的贸易”,可实际上呢?直接把菲律宾跟其他重要伙伴深化合作的路给堵死了。
咱们可以这么想,就像你跟人合伙开铺子,对方却跟你说“你不能再跟之前那个长期拿货的老客户合作,不然咱们这合伙关系就散了”,这哪是什么“互惠”,分明就是把人绑在自己身边的“捆绑交易”。
再看美国和越南的协定,表面上的“福利”听着更诱人,越南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关税直接从原来的46%降到20%。
对越南这种靠出口吃饭的国家来说,这乍一听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
可等附加条件一出来,就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
第一个条件是,美国的商品能零关税进入越南市场。
这就意味着,越南本土的企业要直接跟美国企业正面竞争,那些原本靠关税保护才能活下去的本土产业,很可能会被挤得没了生存空间。
第二个条件更耐人寻味,通过越南转运到美国的商品,要额外征收4%的惩罚性关税。
![]()
大家稍微琢磨一下就清楚,在东南亚的贸易链条里,越南很多转运的商品,其实都来自区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
所以这4%的惩罚性关税,看着是针对越南的转运业务,实际上是变相限制了其他国家跟美国的间接贸易。
越南愿意接下这种条件,主要是想靠着美国市场拉一把出口,而且,他们心里也藏着“借美国的力量平衡区域关系”的小算盘。
可这种“平衡”根本不牢靠,本质上就是把自己绑在别人的战车上,往后的风险可一点都不小。
![]()
![]()
聚焦美马协定
如果说菲越跟美国签的协定是“明着限制”,那美国和马来西亚10月刚官宣的这份贸易协定,就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意思了。
表面上看着挺温和,可里面藏的东西,能让马来西亚未来彻底“骑虎难下”。
这份协定最直观的“代价”很明确,马来西亚要给美国的工业品、农产品出口开“绿灯”,给人家提供优惠的市场准入,还得在未来10年给美国投700亿美元。
可能有人会觉得,700亿已经不是小数目了,但要是跟美国之前对其他国家的“狮子大开口”比,对马来西亚好像还算“手下留情”,之前美国对日本直接要了5500亿美元,对韩国也拿了3500亿美元。
![]()
可大家千万别被这种“数额对比”给迷惑了。
美国对马来西亚这么“客气”,根本不是因为仁慈,而是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的战略位置太特殊,而且在通信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前沿领域,马来西亚手里有不少合作资源。
美国其实是想先通过“较低的门槛”把马来西亚拉过来,之后再慢慢渗透,把控制权握在自己手里。
真正该让人警惕的,是协定里“配合美国的制裁和单方出口管制”这一条,现在马来西亚国内已经因为这条吵翻了天。
![]()
按照条款里的说法,要是美国对某个第三国搞出口限制、实施制裁,或者对敏感技术、商品加强监管,马来西亚必须跟着美国“同步行动”。
熟悉国际局势的人都知道,这几年美国动不动就拿“技术安全”当借口搞制裁,而它制裁名单上的主要目标,大多是那些在科技领域发展快的国家。
马来西亚在科技领域本来就有不少对外合作,一旦真跟着美国搞制裁,不仅会弄丢重要的技术合作伙伴,还可能被排除在关键的科技产业链之外。
对想靠科技发展拉动经济的马来西亚来说,这无疑是“自断臂膀”。
![]()
更有意思的是马来西亚现在的“外交矛盾”。
自从马哈蒂尔卸任后,马来西亚的外交方向就慢慢偏了。
11月3日那天,马哈蒂尔实在忍不住站了出来,直接指责总理安瓦尔,说他这么做是要把马来西亚变成美国利益的“附庸国”。
马哈蒂尔的眼光确实毒,他当政的时候,马来西亚跟不少新兴经济体在前沿科技领域有深度合作,那些合作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还拉动了当地的就业,推动了产业升级。
![]()
而这些,也正是美国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因为这些领域刚好是新兴经济体的优势,也是美国想死死遏制的重点。
现在安华政府一边放话“只要金砖批准,明天就能加入”,这说明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新兴经济体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想跟着一起分“发展红利”,可另一边又顶不住美国的压力,签下了这份带“捆绑条款”的协定。
这种“又想喝汤,又怕得罪人”的矛盾,只会让马来西亚在未来的战略选择上越来越被动。
![]()
美国的“东盟布局”
其实不光是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这三个国家,特朗普这届任期里,对东盟格外“上心”,不仅频繁找东盟各国“谈心”,在地区安全问题上还总想着跟别人抢功劳。
他的心思其实特别明显,就是想搅黄东盟跟其他重要伙伴的合作,把东盟变成自己“遏制战略”里的一颗棋子。
大家可以仔细看看,美国跟东盟国家签的这些“贸易互惠协定”,虽然具体内容不一样,但里面都藏着相似的“毒丸条款”。
要么是限制东盟国家跟其他伙伴合作,要么是逼着东盟国家配合美国的单边政策,要么就是通过投资、关税这些手段,把东盟国家的经济利益跟美国绑在一起。
![]()
这些条款的本质,说白了就是美国想拿“贸易”当抓手,在东南亚建一个自己说了算的“利益圈”,先让东盟国家在经济上依赖美国,等人家离不开了,再在政治、安全上逼着人家跟着自己走。
就拿地区经济合作来说,东盟本来有自己的合作框架,跟周边伙伴的贸易额一年比一年高,产业链也越绑越紧。
可美国一过来,就用“优惠关税”“投资承诺”这些甜头当诱饵,吸引东盟国家签单边协定,慢慢把现有的区域合作框架给瓦解掉。
![]()
美国这些操作,根本没把东盟国家当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只是把它们当成了“博弈的筹码”。
它给的“糖”虽然甜,但糖背后藏的“钩子”才最要命,能直接把东盟国家的发展主动权勾走。
短期看确实能拿到一些好处,可长期下来,会慢慢失去自主选择的空间,甚至可能因为跟着美国的政策走,得罪其他重要的合作伙伴,最后落个“两边不讨好”的下场。
![]()
未来10年,国际格局还会有大变化,那些现在为了短期利益选错边的国家,迟早会为今天的妥协付出代价,可能是丢了重要的合作伙伴,可能是陷入经济依赖的困境,也可能是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没话语权。
反过来看,那些能守住自主发展权、坚持平等合作的国家,未来的机会只会更多。
毕竟,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靠“捆绑”“制裁”维持的合作,根本走不长远,逆着潮流搞“单边主义”,最后只会被时代甩在后面。
东盟国家要是能看清这一点,或许就能在“两难”里找到正确的方向,既不丢短期的发展机会,也能守住长期的发展主动权。
![]()
![]()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贸易协议“相当灵活”,未来面临不确定性,美国与东南亚四国“敲定”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