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0年,在家赋闲的刘伯温应朱元璋之邀,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的一名谋臣。
朱元璋与刘伯温,就如同刘邦张良刘备诸葛亮一样,虽然没有什么血脉亲情之类的亲密关系,但却是相互认可的好搭档。
虽然刘伯温一心忠于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却反过来要害他……
刘伯温之功
刘伯温被朱元璋邀请的时候,朱元璋正处于危难之中。
虽然诸葛亮曾说过,他是“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但是与朱元璋比,刘备当时的状况可能也没那么坏。
自从朱元璋拿下应天之后,他就算正式登上了舞台,然而之前就已经登上舞台的人,并不欢迎他。
朱元璋从元军手里拿下了重要的应天,因此北方的元军视他为大敌。
而南边的陈友谅也想拿下应天,结果却被朱元璋给截胡了,这让陈友谅十分恼火。
除此之外还有张士诚等人,他们的势力虽然不比陈友谅,但是也足以让朱元璋元气大伤。
所以,朱元璋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四面楚歌”,是“中心开花”还是“全军覆没”,就看朱元璋的决策了。
将这么重要的决策扔给朱元璋一个人,其实也有点不合理,因此就需要有这些谋臣来帮着朱元璋想办法。
而刘伯温想出的办法,正是朱元璋后来能当上皇帝的关键。
基于当时的形势,刘伯温提出了第一个建议,那就是要避免“双线作战”。
由于朱元璋现在的敌人很多,而且都很厉害,所以必须要分清主次,若是向两边同时派兵,那就有点太托大了。
正因为刘伯温的这个建议,朱元璋成功渡过了难关,他先是解决了南边的陈友谅,又清理了张士诚这些小势力。
拥有半壁天下之后,刘伯温又给朱元璋支了一招,现在朱元璋的势力已经能与元廷抗衡了,也是时候该考虑一下建国称帝的事了。
如果没有“小明王韩林儿的话,朱元璋很容易就能建国称帝,但是由于这个“小明王”是抗击元军的前辈,朱元璋也曾当过他的臣子。
所以朱元璋现在虽然厉害起来了,但是依然算是韩林儿的臣子,“欺君犯上”的事可不能干。
为了让朱元璋摆脱这样的困境,刘伯温建议朱元璋先脱离韩林儿,自己建立一个势力。
就比如说,他们叫“小明”,那我们就叫“大明”。
脱离他们之后,我们再打着“大明”的旗号,去帮助百姓,去驱逐元军,这样一来,“大明”就会成为民心所向。
到那时候,就算什么“小明王”不高兴,他也没有办法,因为天下义师都以“大明”为尊,他们手里又没有兵马,又没有民心,拿什么跟咱斗?
正因为有了刘伯温这一招,才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明太祖。
刘伯温之死
明太祖朱元璋赫赫有名,但是他的“名”可不是什么好名,说是赫赫凶名也不为过。
朱元璋为了他的“大明朝”,杀害了很多有功之臣,虽然确实对政权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让他声誉一落千丈。
本来他作为一个从底层崛起的皇帝,会成为很多人的榜样和偶像,但是他晚年却开始杀害那些帮着自己的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他什么好。
天下平定之后,虽然战事少了很多,但是朱元璋要面对的难题可一点都没有少。
这朝堂之上的战争,一点都不比战场上轻松。
有一次,朱元璋出门办事去了,十天半夜回不来,为了不让京城乱套,朱元璋就安排丞相李善长和刘伯温一起管事。
刘伯温和李善长虽然都是朱元璋身边的谋臣,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好。
刘伯温并不是什么难以相处的人,他没有朋友的主要原因是,他不想拉帮结派。
在朝廷里拉帮结派可是很不好的行为,但是朱元璋这帮被称为“淮西勋贵”的老乡,却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
逼着朱元璋对官员动刀的,就是这帮淮西勋贵,虽然被杀的也大部分都是他们的人。
刘伯温不想加入这些人的小团体,小团体内部的人自然就开始排斥他。
但是朱元璋很信任刘伯温,他将政事交给李善长处理之后,将司法大权交给了刘伯温。
刘伯温不想找茬,但如果有人撞到枪口上来,他也绝不会放过。
李善长有个侄子叫李彬,这人因为贪图私利,纵容下属而被治罪,按律当斩。
但是李善长真的很宠爱这个侄子,为了保住侄子的命,李善长带着礼物去见了刘伯温。
刘伯温想要秉公执法,但是李善长的话他也不能无视,因此他写了一封信,偷偷送到了朱元璋那里。
朱元璋看了信之后,当即批示“杀”,有了这样的旨意,刘伯温也就不怕了,直接在祈雨的时候就把李彬给杀了。
李善长知道此事后大怒,但是刘伯温手里有朱元璋的旨意,所以他也不敢把刘伯温怎么样。不过从此开始,两人之间就有了仇怨。
前面说到,刘伯温是在祈雨的时候把李彬给杀了,所以那次活动的主题其实是求雨,杀李彬只是顺手的事。
几天之后,刘伯温求的雨并没有落下,李善长抓住机会,说这是因为刘伯温在祭坛那边杀人,冲撞了天上的神仙,因此上天才不下雨。
朱元璋找刘伯温问责,刘伯温又搬出了一种新的说辞,他认为是那些牺牲战士的遗孀聚集一处,致使阴气郁结,这才没有雨。
只要将那些俘虏来的士兵也编入军户,让他们的阳气平衡一下阴气,雨自然就下来了。
但是朱元璋照做之后又过了十天,滴雨未落。
朱元璋可是经历过旱灾的人,他当然知道不下雨不是什么神明作乱。
若是向神明祈祷有用的话,天下就不会有灾难,他的家人也不会死。
但即使朱元璋知道这一点,他还是要求刘伯温十天之内把雨给弄来,要不然要杀了刘伯温……
一字之善
第九天的时候,刘伯温仔细观察了天象,在确认没有雨后,进宫见朱元璋去了。
如果他不提前来找朱元璋,等明天朱元璋来找他可就晚了。
刘伯温进宫之后,看见朱元璋就开始跪在地上号啕大哭,朱元璋被吓了一跳,急忙把刘伯温扶起来问他怎么回事。
刘伯温说,自己纵横半生,向来以学识渊博自居,但是今天写字的时候,居然提笔忘字,实在是没面子,不得不来请教皇上。
朱元璋听完后哈哈大笑,还以为刘伯温遇上什么事了,于是他大手一挥,问刘伯温不会写哪个字,刘伯温说是“杀无赦”的“赦”字。
朱元璋说这简单,我现在天天写这个字,随后他御笔一挥,写好了这个“赦”字。
拿到字之后刘伯温也不久留,说了一句“谢主隆恩”后就直接拿着字回家了,让朱元璋有些摸不着头脑。
第十天过去之后,依然没有下雨,于是刘伯温就被抓了起来。
事实已定,刘伯温再怎么说,也不可能把没下雨说成下大雨,因此刘伯温接下来就该上刑场了。
就在锦衣卫过来拉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给众官员看。众人一看,上面只有一个大大的“赦”字,这就意味着,朱元璋已经赦免刘伯温了……
得知原委的众人都说刘伯温这是耍赖,但是天子下笔,一字千金,朱元璋也没话说,只好将刘伯温给放了。
刘伯温侥幸逃过一劫之后,深知京城已经不是他待的地方,若是再待下去,还不知道有多少损招等着他。
于是他以安葬妻子的名义跟朱元璋请了假,回老家隐居去了……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