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不用跑法院,这事儿就解决了!”收到理赔款到账短信时,小李(化名)激动地给承办法官王珏打来感谢电话。几天后,王珏又收到了一个特殊包裹——小李寄来的锦旗和感谢信。这起原本让小李忧心不已的保险理赔纠纷,在王珏的悉心调解下最终圆满化解。
保险理赔起波折
小李是个热爱运动的年轻人,为了给自己多一份保障,他特意购买了一份人身意外险。平日里坚持健身的他身体一直很好,本以为这份保险大概率用不上,就是“图个安心”。
然而,在一次高强度运动后,小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就医后被诊断为腹股沟疝气,需要手术治疗,医疗费支出不少。出院后,他立即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却收到了拒赔通知。
“我投保时如实告知,出险也符合条款,为什么不能赔?”多次沟通无果后,小李只好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支付保险金9000余元。
悉心调解化纠纷
案件由永清法庭法官王珏负责。经过仔细阅卷,她发现,双方争议焦点很明确:小李认为疝气是运动意外所致,应属理赔范围;保险公司则主张这是疾病,不在意外险赔付范畴。
王珏考虑到,如果按常规程序进行司法鉴定,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使纠纷陷入僵局。
“这类纠纷虽然涉案金额不大,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纠纷,既能尽快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减轻当事人诉累。”
基于这一判断,王珏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决定开展先行调解。她先与保险公司沟通,设身处地地分析道:“投保人购买意外险的初衷就是为了防范运动风险,现在出现问题却得不到赔付,其心情需要理解。我们共同寻找一个平衡点,既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也保障投保人的正当诉求。”
王珏推心置腹的一番话,既表现出对保险公司理赔规程的理解,又站在投保人立场分析了其合理诉求,让保险公司理赔负责人放下抵触情绪、愿意坦诚交流,更为后续的调解工作打开了局面。
随后,王珏查阅了大量医学资料和类似案例,将本案与既往类似案例在事发经过、医学诊断、理赔结果等方面进行系统比对,厘清了腹股沟疝气在“意外诱发”场景下的界定依据。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王珏开展了多轮“背对背”调解——先后五次与保险公司沟通,客观梳理案情背后的法律关系,着眼于高效、妥善化解纠纷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同时,三次联系小李,认真倾听他的想法和困惑,耐心解答疑问,厘清其对理赔条款的误解,帮助形成更合理的心理预期。
最终,通过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双方远程签署了调解协议,由保险公司向小李一次性支付4700余元,整个过程当事人无需到法院,“零跑腿”解决了纠纷。
“从立案到拿到理赔款,我没跑一次法院,您多次主动沟通,让我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小李在感谢信中写道。
面对锦旗和感谢,王珏表示:“每起案件都是当事人生活中的大事,能把问题解决好,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姜泰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