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我国出口“新三样”之一的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格外亮眼,推动国内险企争相抢滩海外市场,新能源车险“走出去”日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近日举行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中欧保险创新论坛上,相关人士普遍认为,智能化趋势正深刻重塑保险业格局。而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攀升,催生出海量新型风险保障需求。而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行者的中国,可以向新能源后发国家输入“中国经验”。
日前,中国太保旗下太保产险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MSIG)及中怡保险经纪,与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实现泰国市场多批次保单落地。紧随其后,众安保险首笔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也于近日成功落地,成为中国首家开展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的互联网保险公司。除此之外,平安产险还联合吉利国际、吉利保险事业部共同探索构建汽车出海金融保障新模式。这些都为我国新能源车险出海写下新的注脚。
“车险保障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支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车险出海不仅是随车出海服务的延伸,更是我国保险服务能力和数字化软实力实现全球化输出的标志。
车险配套服务不足
![]()
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势如破竹,2023年和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分别为120.3万辆、12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7.6%、6.7%。伴随而来的,是海外市场的售后维保、配件供应、充电设施、金融租赁等配套服务不足的问题愈发显现,而作为买车刚需的车险问题则尤为突出。
备受国内消费者诟病的“新能源车险刺客”问题,同样也出现在海外市场。有机构披露,由于海外市场一些当地险企缺乏定价经验,新能源车险保费居高不下。在英国,消费者反映当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费比同级燃油车保费还高;在澳大利亚,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年均保费比同级混动车型高出30%。
不仅如此,太保产险在泰国的调研显示,当地一些险企甚至不愿承保新能源汽车,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有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泰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比已高达75%。显然,车险产品供给未能跟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步伐。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在海外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维修能力弱、车险供给不足的问题,进而推高了理赔成本,与此同时,当地险企又缺乏定价经验,考虑到保费偏高甚至不愿承保,给新能源汽车出海之路蒙上一层阴影。
调研发现,车险等金融配套产品不足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海外销售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泰国市场,首年保险由车企赠送,且汽车消费对贷款依赖度较高,亟需具有吸引力的金融及保险产品助力销售。而且,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份额不高、话语权较弱,亟需国内险企在数据支持、理赔定损、风险减量、维修及配件供应等方面帮助车企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生态话语权。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瑞认为,在海外市场,新能源车险可以分散风险,其他险种难以替代。同时,车险业务更依赖本地化服务网络和团队,更强调服务的及时性,这些都亟需中国险企加快“走出去”,在海外市场建立本土运营能力。
针对新能源车险出海的实际需求,国内头部险企也正致力于打造“技术输出+本土服务”的新能源车险全链条解决方案。其中,在本地服务方面,险企与车企合作“绑定”,重点提供海外本土化解决方案,成为行之有效的做法。
据了解,太保于今年年初正式启动国际化战略,并优先聚焦东南亚、中东等中国车企重点布局的海外市场,核心是要构建跨境协同网络,整合国际保险伙伴、经纪公司及再保险等资源,同时输出国内新能源车险的精算模型、数字化理赔平台等核心技术,做好本地化适配,逐步弥补海外市场新能源车险的空白。
![]()
布局海外优势何在
![]()
尽管一些海外险企巨头拥有百年历史,但在新能源车险领域,显然国内险企更具优势。
“凭借在新能源车险领域积累的先发优势,国内险企在海外市场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纪雪洪谈到,相比较而言,国内险企积累了新能源车险领域较为丰富的运营经验和数据优势,以及对中国新能源车企有较为深入的合作基础,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海外新能源车险市场提供更具针对性、更优质的车险服务。
借助这一优势,布局海外新能源车险市场成为近段时间国内头部险企的重要战略方向。今年6月,人保财险与AXA安盛泰国及安盛天平签署新能源车险海外保险三方合作备忘录,宣布在以泰国为核心的东南亚市场建立多层次保险合作体系,重点布局新能源车险市场。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对此表示,公司看好新能源车险,将以泰国等地项目经验为支点深化全球合作,预计海外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同样看好新能源车险出海的太保产险,其项目涉及出口至泰国的近千辆新能源汽车。其项目重点聚焦当地新能源车主的风险保障,主要涵盖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及当地交通强制险。其主要考虑了新能源汽车出海保障链路较长,涉及航运物流、本土工厂相关的航运险和企财险,车辆销售中的产品质量与保修保障,以及保障车主用车风险等因素。
平安产险在联合吉利国际、吉利保险事业部探索海外业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保险+服务”的专业优势,为吉利汽车智能化产品的海外市场拓展构建了全方位风险保障体系。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出口提速,新能源车险出海也在发生新的转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从现状看,国内险企的新能源车险正从“产品出海”转向“多模式出海”,车险出海也从单点突破升级为体系化输出。
在技术输出方面,太保产险将定价模型、风控技术、数字化保险运营服务能力等核心技术,以软件服务或深度合作形式,向目标市场的大型保险机构输出,助其提升业务能力。
平安产险的“服务出海”项目则围绕车企及上下游产业链客户在海外市场的运营需求,量身定制全生命周期保障方案,覆盖新能源车企出海生产制造、国际运输、法律法规等各类风险,比如财产一切险、货物运输保险、车延保、车质保、商业综合责任险、代步车费用补偿保险等保险服务。
同时,与海外险企相比,国内险企的新能源车险更具数字化领先优势。车车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认为,虽然国内新能源车险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在平台化承保、智能定损、车企联动、数据驱动风控等数字化方面,正逐步走向成熟。据其介绍,车车科技是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一方面承接随车而来的保单需求,另一方面以技术和数据沉淀构建海外护城河。车车科技计划2026年海外业务以市场开拓和平台落地为主,2027年海外业务有望为企业贡献10%以上的收入,成为企业的主要增长引擎。
![]()
国内业务反哺海外
![]()
近段时间,国内头部险企积极布局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与自身国内业务的盈利状况好转不无关系。从新能源车险国内业务出现转机,到头部险企近期迎来承保盈利曙光,以及险企相关业务范围逐渐扩大、经验日益丰富等,都为新能源车险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纪雪洪分析,今年以来,多项政策为新能源车险业务提供了支持,包括优化定价与风险分担机制、险企与产业链协同降本,以及保费规模扩大摊薄成本等因素,都为险企的盈利带来利好。同时,随着新能源维修技术的成熟和配件供应的优化,此前维修成本高的瓶颈也逐步有所缓解。而且,在险企与车企合作,共同压减出险率的情况下,险企的新能源车险赔付成本正在逐步降低。
为破解新能源汽车保修保险的瓶颈,平安产险携手Allianz Partners,推出创新产品“安行保”,以市场化保险手段为中国车企、出口商提供全面的保修风险分担工具。目前,平安产险已经与多个汽车出口商达成汽车延长保修合作协议,构建覆盖全球的海外保障体系。针对欧洲、中东、东南亚、南美等主要市场的成本差异,制定差异化保险方案,把车企支出“不可控”变为“可预测”。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从数据共享、维修标准、费率厘定、产业协同等多方面推动行业提质增效;推动实现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等举措。
“在政策、行业、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助力下,头部险企出现盈利信号,为新能源车险行业注入了‘推进剂’。”郎学红认为,但要实现全行业盈利,不仅需要政策持续推动,也需要险企在服务、数据、技术等方面持续改善和优化。而且,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持续增长,对新能源车险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这不仅是险企难得的机遇,也将是险企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
车险出海面临诸多挑战
![]()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重重挑战一样,新能源车险的出海之路也并非坦途(参数丨图片)。
事实上,新能源车险出海除了要适应当地的政策和市场,也需要直面海外的环境差异、车险保费过高、售后网络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同时,海外市场在用车习惯、维修网络、零配件价格、人伤赔偿标准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差异,这些都导致国内险企积累的数据模型和产品设计难以直接适用。
“结合不同地区特点,针对现实堵点,优化或开发相适应的新能源车险,是险企出海的必由之路。”在纪雪洪看来,可以针对海外市场的不同情况,开发有针对性的新能源车险创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信贷+保险”一站式服务,从而帮助新能源车企降低海外融资成本与经营风险。
对此,太保产险的思路是,纵向深化数据价值开发,在获得车主授权前提下,推动驾驶行为、维修记录等跨境数据反哺车企进行车型改进与风险减量管理。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建设,借助国内的再保险平台推动新能源车险合约范本及理赔标准的全球适配,并协助车企在海外生产基地建设本土化维修技术中心与备件供应链,提升车险服务响应效率,降低理赔成本。
在海外市场的新能源车险定价方面,以往都是外方主导。欧洲市场的车型风险等级评定由德国保险协会主导,评级结果可直接影响保费定价。其中,车型风险等级越低,该车型对应的车险保费越低。车型风险等级每相差一级,其对应的车险保费之间的差距可达8%~10%。之前,中国车企基本都面临测评周期长、成本高、结果不确定的困境,常因评级偏高而导致产品竞争力被不合理的保费削弱。对此,在平安产险与相关机构共同推出“国内测试-国际认证-技术赋能-风险优化”全流程解决方案的帮助下,中国车企在国内的相关测试逐步得到海外市场认可,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此外,在再保险领域,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再保险”)新能源车险,是首家为泰国客户提供综合电动汽车再保险解决方案的再保险公司,且已与泰国当地多家主要保险公司达成业务合作,并帮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服务公司向海外市场推广业务,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出口。
通过车险分级提升车险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是行业发展前沿之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与之俱来的是汽车保险也在发生变化,因此车险特别是新能源车险也要与时俱进,风险分级或许是一个突破口。从欧美发达国家经验看,车险正在经历重大变革,一些险企正在通过不同方式参与UBI(基于车辆驾驶行为或使用数据的保险)车险市场,长期以来用于新车的“车型聚类定价”(VGR)方法正被新的“车辆风险分级”(VRR)框架所取代。VRR代表了一种车险根本性的转变,同样,我国保险业也要参考借鉴国际经验,使用新型的数据分析方法提供更精确、更深入的车辆风险分级(VRR)模型。
10月14日,商务部、外交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多领域、多层面、立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指导意见》为新能源车险出海指明了方向。”郎学红认为,面对行业一系列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新能源车险出海竞争的核心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保险产品,而应聚焦于险企能否实现从单一车险供应商向新能源出行生态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新理念、新科技持续创新产品与服务,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车险“中国方案”,打造新能源车险的“中国品牌”。
文:赵建国 编辑:焦玥 版式:刘晓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