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说张丰在成都开了家书店,总想着等自己的书出版了,也去那里办一场小小的分享会。前几日忽闻要闭店的消息,心里掠过一丝怅然。后来,又看见他在群里说,书店会继续开下去。那一刻,真替他高兴。
![]()
其实,也可以说替成都感到幸运。成都仍然是包容的。书店虽小,自有它的韵味,悄悄映着城的气质。
如今诸多超级大城市圈,都在暗暗角逐“第四城”的称谓。说起这三个字,总绕不开朱自清先生1941 年的《成都诗》,他开篇便写:“据说成都是中国第四大城。城太大了,要指出它的特色倒不易。”
我倒觉得,在那些争夺第四城的城市中,成都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包容和文化氛围。
大家总爱调侃成都是“彩虹之都”,这份包容,早已是公开的默契。
我对成都最早的印象,是小时翻父亲那本泛黄的校友纪念册,封面是绿色的荷叶,衬托着红色的钟塔。册子里反复出现“华西坝”三个字。1905年,英、美、加三国的五个基督教会,要在中国西部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大学,最终选了成都城南那片土地。这里平旷开阔,北傍锦江,风景清雅,因“华西协合大学”之名,遂称“华西坝”。
![]()
华西坝,代表着一种外来的现代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一个城市,要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城市,一定要离北上广足够远。这是人口分布的齐夫定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的人口,会向超级大城市聚集。日本韩国这个现象已经很明显了。东京都市圈,汇聚了3700万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30%。可中国太大了,人们总舍不得离乡太远。于是,远离超级大城市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新的聚集目标。从经济禀赋来看,成都的优势之一,就是离北上广足够远。
我是重庆人,对成都总是一种微妙的感觉,不过,我倒没有什么乡土情节,心安之处就是吾乡。我的判断,重庆似乎有更多的政策倾斜,但成都,却是更多的人的市场化选择。我更相信市场的长期力量。
文化,其实也是如此,当离中原文化足够远,所谓“西南蛮夷” 之地,反倒少了些固有的牵绊,对外来的现代性更容易敞开怀抱。
成都的独特,在于它有一层适合现代性生长的乡土氛围。四川的袍哥文化里,义气相助、豪爽自由的“江湖气”,至今仍悄悄扎根在川渝的民间肌理里。而现代性的底色,本就是在尊重个体之上的彼此互助。清末新政时,四川的商业、实业、新军、新式教育都走在前列,留学生也为数不少,也是这份土壤孕育的结果。
这种独特的历史际遇,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为成都如今的气质和吸引力。
所谓历史,其实就是人的故事的总和。就像张丰,一个来自河南的异乡人,终究在成都找到了他喜欢做的事——开一家书店,和人聊天、交流。这正是哈贝马斯笔下的市民公共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慢慢生长出理性的社会氛围。而这份理性,恰是如今网络浮躁充斥时,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东西。
许多城市都有自己专属的歌,可真正能唱进人心、流传开来的,并不多。上海有《夜上海》《上海滩》的风情,北京有《北京北京》的迷惘与坚守,而成都,有赵雷的《成都》,一句“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唱软了多少人的心。
![]()
歌曲的流行,从来离不开市民的文化素养与城市的氛围。记得从前在腾讯大家写专栏时,细数下来,成都的作家竟有十几位之多,这个数量,远超许多同量级的城市。文化气息、包容、自由的氛围,甚至奇怪而有趣的人,这些都是一个现代都市最动人的情调,而这样的情调里,注定少不了书店——就像张丰的有杏书店。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氛围,终究会结出实实在在的经济果实,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写这篇文字时,恰好看到一则新闻:上合组织协同创新工委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发布了《2025 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成都凭借独特的人才吸引力、活跃的城市文化与产业生态,稳稳排在北京、上海、深圳之后,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数字文创 “第四城”。
比起这些量化的指标,“第四城” 更微妙的气质,藏在那些无法衡量的细节里。它不是数据的排名,而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由无数个普通人的日常感受织就:是张丰的书店,是华西坝的钟楼,是《成都》里缓缓流淌的旋律,是异乡人在此扎根的安稳,是本地人不愿离开的眷恋。
这些细碎的感受,最终决定了一座城市在人们心灵中的整体地位。
end
刘 远 举
![]()
央视网、第一财经、光明日报、腾讯大家、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FT中文网、澎湃等特约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
关注时政、财经、科技话题,以深度、专业、理性的态度,去掘现象背后的事实。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论三等奖
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评论一等奖
第28届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腾讯大家年度作家奖
新浪最有价值专栏作家奖
红辣椒评论年度佳作奖
中国科技自媒体50人
已开快捷转载,欢迎转载
已开过白名单的公众号,转载请遵循转载规则
您的关注是最好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