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特朗普在白宫承认美国民众在为关税买单,而之所以选择承认,和11月5日那场美国最高法院的听证会密不可分。
![]()
这场听证会本来应该是特朗普团队轻松过关的局面,毕竟保守派法官占多数,按常理应该会给自己人一点面子。
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听证会一开始,气氛就异常紧张,特朗普阵营原本认定的“稳赢”局面很快就变成了尴尬的被动。
整个案子的关键,不只是关税本身,而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美国总统到底能不能随意给本国人民加税?
![]()
总统加税违宪之辩
这个问题触到美国宪法的核心,因为宪法写得非常明确,负责“征税”的权力属于国会,不是总统,总统可以执行政策,但他不能自己决定向国民多收钱。
![]()
特朗普团队这次的辩护逻辑,是搬出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说美国的贸易逆差属于“紧急情况”,总统可以动用紧急权力来调整关税。
问题是,这部法里根本没有提到“加关税”这种操作,它本质是用来处理真正的国际危机,比如制裁敌对国家或冻结海外资产,不是给本国人增加经济负担。
最让特朗普阵营尴尬的,是保守派法官的反应,听证会上共有六名大法官对总统权力明显表示怀疑,这比例已经非常夸张了。
![]()
更夸张的是,开口说关键话的不是自由派,而是首席大法官罗伯茨,他直接指出:特朗普的这些关税,说到底就是“对美国人征税”。
这句话等于把案件的定位从“关税合理不合理”直接拉到了“总统有没有资格这么干”的层面,更麻烦的是,就连特朗普亲自提名上位的两位保守派大法官戈萨奇和巴雷特也没有站在他那边。
两人都问了同一个方向的问题:总统是不是把“紧急权力”用得太过头了?他们的提问非常直接,几乎是在暗示这种操作可能已经偏离法律本来的意图。
![]()
听证会的节奏从头到尾都不利于特朗普团队,原本他们想来证明“加关税合法”,结果现场讨论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总统权力边界到底在哪里”的大审查。
换句话说,这场听证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贸易争端,而是牵扯到政府权力结构、宪法解释,以及三权分立能不能被突破。
到听证会结束时,特朗普阵营的“稳赢局”已经变成一场硬撑的拉锯,官司最后的裁决还没出来,但从目前的气氛看,这条关税路径很可能会被判定越权。
![]()
跨界声讨关税策
这里还要说一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是在最高法院里被质疑,在法院外也被各行各业的人一顿集火。
![]()
美国商会代表企业跳出来说得非常直接:关税根本不是外国人付,而是美国公司和美国老百姓自己付。
现在美国进口的东西里,有差不多四成是企业生产必须用的零件、材料和设备,而特朗普对这些东西加税,就是逼着企业提高成本。
最后的结果就是涨价、减产、裁员,全部恶果都回到美国自己头上,企业界的意思很清楚:这不是打别人,是打自己。
![]()
但真正把事情推到火力最强点的,是美国经济学界的集体行动,大约50名顶尖经济学家,包括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前财政部长耶伦,都联名写信给最高法院。
他们的观点非常统一:特朗普当年为关税找的“国家安全理由”,现在来看根本站不住脚。
经济学家告诉法官,贸易逆差本身就是正常现象,是现代经济运转的常态,不是什么威胁国家安全的大问题。
![]()
经济学家还特别提醒法官,美国在科技、专利、金融、服务贸易上一直是顺差,而且规模很大。
如果只盯着货物贸易逆差,而忽视服务贸易的顺差,就会把整个经济结构看得非常片面,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会偏离现实。
换句话说,法院外已经出现一个罕见的“统一战线”:企业界说关税损害美国自己,学界说贸易逆差完全正常,经济学家说政策理由不合逻辑。
![]()
商业界、产业界、学术界一起发声,这种阵仗在美国国内并不常见,随着越来越多人公开反对,特朗普当年的关税理论也越来越难自圆其说。
白宫双话陷两难
面对法院里外的双重压力,特朗普政府没有退让,反而把筹码加到最大,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听证会上直接亮话。
![]()
如果最高法院认定这几年的关税是非法的,那美国政府可能要一次性退回至少75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足以让财政系统吃不消的大窟窿。
贝森特的意思其实很明确:这些关税已经收了好几年,钱用得七七八八,现在想推翻政策,已经不是说一句“非法”就能解决。
他是在告诉法官们,一旦否决关税,随之而来的财政压力,大家一起承担,可问题是,特朗普本人对外的说法又完全不同。
![]()
他一直强调关税是“国家安全必须的武器”,没有关税,美国就会被世界看笑话,一个在说关税是安全盾牌,另一个拿“财政可能炸掉”吓唬法院。
两种说法放在一起,像是在展示这项政策从一开始就没有清晰逻辑,不是经过完整论证,而是仓促上马,出了问题再想办法补洞。
现在又想靠“关税不能倒”来逼法院妥协,这种做法显得制度程序被政治压力绑住了手脚。
![]()
这让最高法院直接陷入两难,一边是宪法原则——总统有没有权力绕过国会,单方面大量征收关税?如果法院坚持原则,就要在裁决中明确“不能越权”。
可另一边是现实代价——如果关税非法,那政府必须返还巨额税款,财政负担会很沉重,企业和市场也可能跟着波动。
法院怎么判都要承受后果,而且没有轻松选项,不过,这场听证会最大的意义也许并不在最后的结果,而是在把问题彻底摊开在公众面前。
![]()
多年未解决的争议被迫重新回到制度框架里讨论,美国社会再次集中关注总统权力到底能伸到什么程度,行政部门到底能不能把贸易政策当成随时可以操作的工具。
听证会展示了制度的裂缝——行政权不断扩张、国会长期失能、法院背负巨大压力。但它也显示了体制内部仍然有人想恢复规则,把权力拉回到合理范围。
这次争议让很多人意识到:关税从来不是简单的贸易工具,而是牵动政府权力结构的大问题。
![]()
无论最终判决是什么,这场听证会至少促成了一个关键讨论——美国到底能不能让总统继续无限上纲“国家安全”,让任何政策都能绕过正常程序。
参考资料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