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2014年军校毕业来到部队,至今已有15年的军龄,目前是少校军官。
可能因为当初上军校就不是他的理想,只是孩子比较听话,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放着东南大学、武汉大学这样的好大学没去,而是去了国防科大,圆了他父亲的从军梦。
孩子高中时理科成绩一直拔尖,高三模考稳定在全省前两百名,班主任多次找我们谈话,说凭他的实力冲东南大学的王牌专业没问题,武大的招生老师也来过学校,承诺只要过线就优先录取。他父亲当年因为家里穷,没赶上参军的机会,一直是心头的遗憾,见国防科大在本省有招生名额,就天天跟孩子做工作,说军人光荣,铁饭碗稳定,将来发展也不差。
孩子那时候性格内向,没什么主见,我们做父母的又轮番劝说,他最后还是点了头。填志愿那天,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东南大学选项看了好久,手指悬在鼠标上没动,他母亲在旁边催着,说“听我们的没错,将来你会感谢现在的选择”,他才最终点了确认。
到了国防科大,孩子从没说过后悔,但每次放假回家,话比以前更少了。同学群里,以前的高中同学分享着大学生活,泡实验室、参加学术交流、假期去企业实习,他却要出操、搞集训、参加各类军事演练,手机还经常不能随便用。有次他跟我们视频,说班里有个同学跟他分数差不多,去了东南大学,现在已经硕博连读,跟着导师做国家级项目。
毕业分配时,他被分到了偏远地区的基层部队,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刚开始那几年,他还会跟我们聊部队的事,说训练有多苦,任务有多急,后来就只报平安,问什么都是“挺好的”“没事”。我们托人打听,才知道他因为专业不对口,在部队里发展不算顺,同期毕业的战友有的转了技术岗,有的调去了机关,他还在基层干着重复性的工作。
前两年他有次回家,夜里我们无意间看到他手机里存着高中同学聚会的照片,那些去了东南、武大的同学,有的进了科研院所,有的成了企业骨干,穿着体面,谈吐自信。他自己的衣柜里,除了军装就是几件简单的便服,手上磨出的茧子,是常年训练留下的痕迹。
他父亲有时候会说“幸好当初让他去了军校,现在稳定”,但我知道,孩子心里可能藏着遗憾。周围邻居家的孩子,有跟他同届的,凭着名牌大学的文凭,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买房买车,陪伴父母的时间也多。部队里的政策是明确的,少校军官转业安置有规定,自主择业也有相应待遇,但这些似乎都填补不了他眼神里的落寞。
我后来跟孩子的高中班主任聊起这事,班主任叹了口气,说“那孩子当年是块搞科研的料,可惜了”。就连他父亲的老战友,也私下里说“现在的年轻人,还是得让他们选自己想走的路”。
这些年,我见过不少家长替孩子做决定,从选学校到选工作,总觉得自己经验足、考虑得周全,可孩子真正过得开心不开心,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们当初凭着自己的遗憾和执念,替孩子选了一条看似稳妥的路,却可能耽误了他真正的人生方向,这世上有多少父母,都是这样以“为你好”的名义,替孩子做了自以为正确的选择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