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国防绿
贾洪国
儿时最早萌生的记忆里,便深深种下了一个英雄梦。那是看了电影《上甘岭》后,在心中燃起的火焰——梦里总见自己身着国防绿,手握冲锋枪,在硝烟弥漫中跃步向前,为守卫边疆而战。这梦想如一颗种子,在年少的心里生根发芽,随着岁月悄然生长。
![]()
一九八五年的夏天,高考落榜的失意还未完全散去,我便毅然报名参军。出乎意料的是,入伍前的所有流程都格外顺利,仿佛命运早已为这条道路铺好了台阶。十月,怀着忐忑与憧憬,我踏上了由川入藏的征程。半个多月的颠簸辗转,高原反应如影随形,但当车队最终抵达日喀则分区亚东六团时,眼前的连绵松林和亚东河的潺潺流水让我瞬间忘却了旅途的艰辛。
在轮训队吃的第一餐晚饭,至今记忆犹新。新兵连的集训班长带着夸张的语气向我们道贺,说能分到亚东沟是莫大的运气。若是去了三团、五团或是岗巴营,那里的条件才叫艰苦。那时只当是寻常的闲谈,并未多想,只顾着埋头吃饭,填补长途跋涉后的饥饿。如今回想,那句看似随意的"祝贺",其实饱含着高原老兵对后来人的体贴与关怀。
亚东沟的清晨,总是被第一缕阳光刺破寒意而唤醒。曙光洒在空旷的山谷和训练场上,军训的哨声急迫地响起,划破山沟的寂静。我们身着崭新的冬常服迅速列队,一排排挺直如松,迎向排长鹰隼般锐利又饱含期许的目光。虽然进藏前在大邑县刘湘公馆进行过队列训练,但李排长仍要求我们"复火"。他的口令掷地有声,每一个动作都要一丝不苟地讲解、示范:看齐、立正、稍息、齐步走、变队......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在高原的特殊环境下,都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
站军姿是每日必修的"功课"。双脚分开六十度,脚跟并拢,双手紧贴裤缝线,抬头、挺胸、收腹,目光如炬直视前方。起初,短短几分钟也漫长得像一个世纪。双腿酸胀发颤,豆大的汗珠顺着鬓角、脖颈蜿蜒而下,浸湿衣领。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班长那句祝贺,不禁暗自庆幸:若是在更高海拔的连队,这一站恐怕真要倒了。这份不甘与执拗支撑着我,牙关紧咬,纹丝不动。
走正步是最考验默契的训练。踢腿的高度速度、落地的力度时机、手臂的摆动幅度,乃至整个队列的整齐划一,都需要千百次的磨合。练习向后转、左右转时,起初常有人晕头转向,不是撞了脸就是碰了臀,惹得队伍里憋不住的"扑哧"声此起彼伏。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尴尬的失误和随之而来的笑声,悄然消融了彼此间的陌生。当最终我们能踏着同一个鼓点,手臂甩成同一道弧线,脚步声撼动地面时,胸腔里涌动的,是无以言表的自豪。
因为我们班的表现突出,被任命为尖子班,率先进行枪械训练。班长带领我们组成一个迫击炮班,六名战士分为架设、装弹、发射三个小组。寒风中,我们协同操炮,汗水砸在冰冷的炮筒上,瞬间凝结成霜。短暂的休憩时分,疲惫的身体瘫坐在地,大家分享着水壶里的凉开水和几句粗粝的玩笑。这些共同的汗水与疲惫,竟成了最快的黏合剂,将一个原本生疏的集体熔铸得紧密而团结。
![]()
有了徒手队列的基础,持枪队列训练便顺畅不少。"肩枪!""枪放下!"的口令声中,我们的动作逐渐利落干脆。当一排排钢枪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伴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和震天的口号,那份属于战士的飒爽英姿终于有了雏形。心底,也不禁悄然滋生一丝骄傲。随后的刺杀操练、据枪瞄准、投弹训练,我们班都完成得干净利落,时常能瞥见教官嘴角掠过不易察觉的赞许。
投弹训练场选在烈士陵园旁边的山梁上。最初投掷的是沉重的教练弹,后来才是实弹操作。站在坡顶,面对深谷,拧开弹盖,小指勾住拉火环——这一连串动作,在反复练习后已刻入骨髓,沉稳而迅捷。每次训练时,望着不远处的烈士陵园,心中总会涌起一种特别的肃穆。那些长眠于此的先烈,仿佛在用无声的语言提醒着我们:手中的武器,承载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
新兵集训结训前的重头戏是实弹射击考核。靶场上枪声轰鸣,硝烟弥漫,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时隔四十余载,具体的环数早已模糊不清,但那种紧张与专注的感觉却历久弥新。扣动扳机的瞬间,整个世界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准星、靶心和自己的呼吸声。
这段淬火般的新兵连岁月,像一座巍峨的灯塔,始终矗立在记忆的瀚海之中。它不仅照亮了我后来平凡却踏实的人生道路,更让我刻骨铭心地懂得:守护足下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是融入血脉的责任,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沉甸甸的担当。
如今,每当看到年轻人身着戎装,总会想起亚东沟的那些日子。阳光依旧会照在训练场上,哨声依旧会准时响起,一批批新兵依旧会在那里完成他们的蜕变。时光流转,不变的是那抹国防绿承载的精神与传承。
![]()
那些迷彩浸透汗水的日子啊,就像高原上永不消融的雪山,始终矗立在心间,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印记。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仍会梦见自己身着国防绿,手握钢枪,站在亚东沟的训练场上,迎着朝阳,喊出嘹亮的口号。这份记忆,这份情怀,早已融入血液,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十载光阴如水逝去,但那段岁月留下的不只是回忆,更是一种精神的烙印。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军事技能,更是对生命的理解、对责任的认知、对家国情怀的深刻体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那些在亚东沟学会的坚持、团结与担当,依然是我人生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那抹国防绿,永远是我生命中最鲜亮的色彩;那些汗水浇灌的日子,永远是我灵魂深处最温暖的归宿。
![]()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 年生人,西藏军旅五年,双流县报记者十年。出版有个人文学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迹 》 《 风兮雨兮》。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军旅宥坐——寻访战友故事集》两册,50万字已汇编成书。因为“人在变老,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一念花开,一念云起,在时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岁月漫漫的尘埃。
![]()
作者:贾洪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