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
Ocean)期刊创刊启动仪式
一场海洋盛会
近400位“最强大脑”齐聚
探讨海洋工程关键 “痛点”
一本《海洋》期刊
在自主平台汇聚全球智慧
打造蓝色学术新高地
快来围观这场创新论坛
享受思想盛宴吧!
11月1日,第四届中国海洋工程科技创新论坛暨《海洋》(
Ocean)期刊创刊仪式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下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C301报告厅举行。论坛由中国海洋学会主办,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院长张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欧进萍,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刘碧录,深圳市海洋发展局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处处长段晓伟出席活动,来自30余家国内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近400人共同出席本次论坛。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李彬彬副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
活动现场
本届论坛以“数智赋能,挺进深海”为主题,围绕探索深海、建设海洋强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聚焦海洋工程领域的关键“痛点”问题,着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同引领海洋工程向智能化、绿色化与无人化方向迈进。
张建民在致辞中表示,海洋是国家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海洋科技创新正迎来新纪元。他号召在座的院士专家与青年学者携手并肩,共同探索海洋的科学奥秘与资源潜力,绘就海洋科技创新的宏伟蓝图。
刘碧录表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正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号召,依托清华“大工科下海”战略与南海地缘优势,聚焦深海资源开发、智能海洋装备等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培养跨学科的交叉创新型人才,探索经济与环境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深圳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本次海洋工程科技创新论坛聚焦新材料、新技术的前沿应用,旨在共同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破局路径。通过融汇各方智慧、凝聚产业合力,论坛将为中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新动能。
会上举行《海洋》(
Ocean)期刊创刊启动仪式。该刊由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SIGS海洋工程研究院 提供学术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基于SciOpen平台实现完全独立自主建设与运营。启动仪式上,受邀嘉宾共同按动光柱,标志着期刊正式启航,未来将汇聚全球海洋学者的智慧,成为共谋科技创新、共赢蓝色未来的重要学术平台。
![]()
欧进萍、付世晓、史宏达、李文华、程亮、杨军、宁德志、王法承、薛米安、高福平(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作主旨报告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欧进萍,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付世晓,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史宏达,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李文华,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程亮,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杨军,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宁德志,清华大学研究员王法承,河海大学教授薛米安,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高福平,围绕能源结构、工程技术、极端环境、智能制造等方向展开深入探讨,呈现了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洞察与研究成果。
海洋工程研究院副教授胡振中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论坛报告涵盖广泛、研究深入,从海上漂浮式结构、深海管缆安全,到海洋能技术、全海深科考装备,再到智能跨介质通信与海洋岩土力学,充分展现了中国海洋工程领域的蓬勃活力与发展趋势。他表示,《海洋》(
Ocean)期刊的创刊恰逢其时,将为全球学者提供分享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成为促进学科发展与成果转化的桥梁。
![]()
论坛合影
本次论坛汇聚了前沿思想、凝聚了行业共识,为中国海洋工程领域构建了一个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平台,为海洋工程科技的实质性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助力我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与工程基础。
本次论坛得到中国海洋学会深海技术分会、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海洋能技术专业委员会、崂山实验室北京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工程分会、清华大学出版社、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与人因测评技术创新中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研究生分会等单位的联合支持。
《海洋(英文)》Ocean 期刊现已正式上线,欢迎关注和赐稿!期刊将于11月1日在第四届“中国海洋工程科技创新论坛”上举办创刊仪式,届时期待大家共同见证!
![]()
关于期刊
《海洋(英文)》Ocean(ISSN: 3008-1203) 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国际学术期刊,由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基于SciOpen平台完全独立自主建设运营。
《海洋(英文)》Ocean 致力于发布海洋科学、海洋工程、海洋科技领域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海洋生物学与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洋地球科学、海洋自然资源、海洋学、大气与气象学、海洋污染与生态学、海洋化学、海洋数学、遥感、海洋声学与光学、海洋环境与预测、海洋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海洋信息学与数字孪生、海洋灾害与防治、海洋采矿、近海与海岸工程结构、海洋岩土工程、水产养殖工程、流体力学、水动力学、海底工程等领域,助力各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作为一本 “纯国产” 的国际期刊,本刊秉持立足中国、连通世界的理念,致力于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期刊的编委团队汇聚了众多国家的顶尖学者,强大的学术阵容为期刊的品质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刊以严谨的同行评审流程严格把控出版质量,目前已持续收到全球多地的优质投稿。同时,期刊采用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打破传统的学术传播壁垒,帮助发表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高效流通、广泛共享,助力全球科研力量协同合作,在海洋领域创造更多学术突破。
![]()
支持单位
![]()
出版单位
![]()
传播平台
![]()
主编
Torgeir Moan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way
王中林
中国科学院,中国
张建民
清华大学,中国
编委
蔡文炬,崂山实验室,中国
段慧玲,北京大学,中国
Ahmed Youssef Elghazouli,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
Segen Farid Estefen,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Brazil
Muk Chen Ong, University of Stavanger, Norway
Quek Ser To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Chien Ming Wang,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收稿范围
本刊欢迎以下海洋领域相关学科以及各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
海洋科学:
海洋生物学与海洋生物制药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海洋地球科学
海洋自然资源
海洋学、大气与气象学
海洋污染与生态学
海洋化学
海洋数学
海洋工程:
海洋能源
海洋灾害与防治
海洋采矿
近海与海岸工程结构
海洋岩土工程
水产养殖工程
流体力学
水动力学
海底工程
海洋技术:
遥感
海洋经济
海洋声学与光学
海洋环境与预测
海洋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海洋信息学与数字孪生
投稿指南
官方网站: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3008-1203
编辑部邮箱:
ocean@tup.tsinghua.edu.cn
投稿网址: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ocean
限免政策
2028年12月31日之前投稿的稿件,可免除文章出版费(APC)!
如果您专注于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希望自己的学术成果被更多人看见,欢迎访问在线投稿平台投递稿件,也可通过邮箱与编辑部沟通,获取更多期刊详情。
让我们共同期待《海洋(英文)》Ocean期刊带来的高质量科研洞见!

信息来源:清华SIGS海洋工程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