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茅台跌破 1600 元,终于承认自己只是瓶酒?

0
分享至

茅台不再是唯一的“社交货币”。

文丨身披铠甲的方方

文章来源 |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

进入11月,白酒圈的风向又变了。

这两天,53度飞天茅台的批发价跌破了1600元大关,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低。要知道,2021年底它还曾风光无限,价格一度站上3000元的高位。短短四年,价格几乎腰斩,跌去近一半。

不过,茅台官方依然镇定,和五粮液、习酒等几家酒企联手发声明,强调部分电商“未经授权、货源复杂、风险较高”,但这挡不住市场的一阵唏嘘。


▲补贴后的茅台酒价格 来源:电商网站截图

从身份、地位与稀缺的象征,成为购物节的常客,对于茅台“价崩”,有人感叹情怀碎了,也有人说这才是理性回归:

毕竟,能靠实力赚钱的东西,从来不怕少了泡沫;怕的是被神话撑得太高,忘了它本来只是“酒”。

茅台的落寞也是白酒市场现状的映射。从产能扩张、消费场景转变,到电商平台重塑价格体系,再叠加年轻一代对白酒的“距离感”——白酒行业正在经历剧变……


“社交货币”缩水:喝茅台的少了,卖茅台的急了

在2024年初,那会儿的茅台,还是高高在上的“酒中顶流”。1月份,原箱批发价稳稳站在2900元左右,散瓶也得2600元一瓶。线下专卖店门口常年排队,黄牛随便倒腾几瓶就能赚个好几千。抢到一瓶1499元官方价茅台,那是真·社交货币——朋友圈发一张图,朋友都得被问一句“你是怎么抢到的?”

再往前看,2021年才是茅台的巅峰时代。那年散瓶批发价一路飙到3000元上下,原箱单价能炒到3800元,部分年份的纪念酒甚至被炒到上万元。那阵子茅台不只是酒,是“液体黄金”。有人囤酒当理财,有人拿来送礼撑场面,还有人直接锁进保险柜当收藏。那时候的茅台,仿佛带着“只涨不跌”的光环,连银行理财都得靠边站。


▲茅台巅峰时价格 来源:聚金数据

可到了2024年春天,茅台神话开始有点“松动”了。年初价格还稳稳在高位,到了4月,散瓶从2600元掉到2100元,不少人开始意识到——茅台也不是永远涨的。官方一看势头不对,赶紧“控货稳市”,减少市场投放,价格一度在7、8月间被稳住在2400元上下。但好景不长,9月中秋前后,终端零售价又有回落趋势,喝茅台的少了,卖茅台的急了。

进入2025年,这场滑坡彻底失控。

1月,散瓶批发价跌到1980元,比巅峰期跌了三分之一,但经销商还嘴硬:“春节肯定能反弹。”

结果没反弹,3月价格再度跌破1900元,市场开始有人甩货。6月,端午旺季不涨反跌,价格掉到1770元,首次击穿1800元心理防线。10月,中秋国庆“旺季不旺”,价格跌到1760元。有酒企经理无奈透露:“高端餐饮开瓶率降了22%。”

到了11月,双十一补贴价彻底破底——批发价跌破1600元,两瓶装折合1575元,创下历史新低。


▲茅台价格走势 来源:聚金数据

对那些2023年底高价囤货的经销商来说,这波可谓“血的教训”。他们当初以2600元一瓶的价格拿货,指望春节翻倍,如今一瓶卖1600元就亏1000,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有人苦笑:“以前囤茅台像抱金砖,现在囤茅台像抱炸弹。”有黄牛更直接:

“这年头,茅台不香了,香的是退货通道。”


▲亏惨的茅台经销商 来源:网络截图

茅台公司倒是相当淡定。出厂价依然是969元,就算市场价跌到1500元,每瓶还能赚800多。毕竟对茅台来说,这只是“市场波动”;可对经销商来说,那是真金白银的伤筋动骨。

回头看,在2024年时,没人会相信飞天茅台会跌破1600。结果短短一年,补贴、电商、消费结构变化三管齐下,把神坛上的飞天硬生生拉回了地面。

其实,这场跌价潮并不只是价格的问题,而是整个消费逻辑的转变。过去的茅台,代表的是稀缺、面子、社交符号——那是一种“身份的酒”。喝茅台不是因为口感,而是因为它能让人显得“有面儿”。但如今,年轻人喝酒图的是轻松,喝果味、喝低度,讲究的是氛围感,不是排场。老一辈的“喝茅台讲面子”,正在被年轻人的“喝啥都行”取代。

更现实的是,茅台不再是唯一的“社交货币”。曾经一瓶茅台能撑起整场饭局的气场,如今被一顿火锅、几瓶精酿和一堆拍照滤镜替代。人们更愿意晒的是氛围、是生活方式,而不是那瓶标签红得发亮的飞天。消费心理在变,社交逻辑也在变——茅台的神话,输给了时代的口味。

所以,飞天茅台并没有“跌落神坛”,只是终于回到了地面。过去它是权力与面子的象征,如今它成了一个品牌、一瓶商品。有人感叹情怀碎了,也有人说这才是理性回归。毕竟,能靠实力赚钱的东西,从来不怕少了泡沫;怕的是被神话撑得太高,忘了它本来只是“酒”。


不是电商太嚣张,是茅台自己“藏不住”了

还有很多人把茅台降价全怪到电商头上:“都是平台补贴搞的鬼,扰乱市场价格。”这话只说对了皮毛。电商顶多算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的问题,其实早就埋在茅台自己身上了。

核心的矛盾,是“稀缺性”的崩塌。茅台以前涨价逻辑很简单:物以稀为贵。2004年,年产量才刚破1万吨,折算下来大约两千万瓶,人均一年都分不到一杯,自然有涨价底气。可这些年茅台一直在扩产。根据中国证券网公布的数据,2023年茅台基酒产量达到5.72万吨,预计2025年全年,产能达到6.72万吨,大约新增供应1.3亿瓶(综合网络数据),加上基酒库存能勾兑5.6亿瓶,叠加社会流通库存1.2亿瓶,总量凑起来约有7、8亿瓶在市场上等着卖。


茅台基酒产量变化(预估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网

7亿瓶是什么概念?全国14亿人算下来,平均两个人就能分到一瓶。过去营造的“一瓶难求”假象,在这么大的库存面前瞬间破功。

就像以前大家抢限量球鞋,结果商家偷偷补了十万双库存,价格还能不跌吗?更麻烦的是,这些库存里还有不少被黄牛和中间商囤着,一旦价格下跌,大家都想赶紧抛货,就形成了“越跌越抛,越抛越跌”的恶性循环。

比库存更致命的,是消费需求本身的“釜底抽薪”。茅台的消费场景一直很依赖政务和高端商务宴请,很多酒根本不是喝掉的,是当礼品流转。但现在不一样了,新条例明确工作餐不上酒,智能酒精检测门禁普及,灰色渠道几乎被堵死。

商务宴请也不景气。大环境影响下,企业开支普遍缩减,原本一桌饭必配茅台,现在规格降了不少。更关键的是,茅台的“金融属性”正在消失。以前大家买茅台不是为了喝,而是囤着升值,形成了“倒来倒去的击鼓传花游戏”。但从2024年开始价格一路下跌,越囤越亏,谁还敢大量囤货?

电商平台其实只是顺势而为。平台知道茅台有流量,用补贴换关注度,虽然每瓶贴几百块,但能吸引用户下单、开会员,这笔账很划算。而且很多卖的茅台,其实就是经销商手里的存货。

所以,电商不是茅台跌价的元凶,真正让价格承压的,是茅台自己无法控制的产能和库存、收紧的消费场景,以及投机需求的退潮。换句话说,茅台跌价,并不是被外力打倒,而是自己“藏不住”,露出了真实面貌。


转型难在哪?茅台和白酒行业的 “三道坎"

其实,茅台跌价并不是孤例,整个白酒圈都在“冬眠”。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A股约20家白酒上市公司存货总额高达1706.9亿元,同比上涨11.3%,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竟然有900天——差不多两年半的酒要躺在仓库里打盹。

茅台的问题更像一连串“坎”。首先,7亿瓶库存压顶。想快消化?得降价;降价?又打击品牌溢价。茅台想了个折中招——推动“开瓶消费”,把焦点从“收藏投资”拉回“宴席饮用+家庭聚会”,还推出100ml小瓶体验装,让年轻人尝尝鲜。

但问题是,但该场景不仅单价偏低,消费者的饮用频次和总量也相对有限,根本无法抵消商务与政务消费大盘下滑带来的冲击。有经销商无奈吐槽:

“我们现在大力推广家宴用酒,还推出了买两瓶赠小礼品的活动,可即便如此,一天也卖不出几瓶,仓库里的库存始终降不下去。”

此外,年轻消费群体对高度白酒普遍 “不买账”:95后、00后更偏爱低度酒、果酒或威士忌,认为高度白酒口感过于辛辣刺激。为此,不少酒企都尝试向年轻人靠拢 —— 五粮液推出 “一见倾心” 系列,古井贡酒打造 “轻度古 20”,牛栏山则推出网红喝法 “牛碧桶”,可这些尝试却陷入了 “两头不讨好” 的尴尬:年轻人觉得品牌刻意讨好,显得生硬;老客户又认为这些产品偏离了品牌原本的风格,不够 “正宗”。


▲牛栏山“牛碧桶” 来源:网络

就连茅台也在年轻化领域多次发力,不仅推出茅台冰淇淋、与咖啡品牌联名,还举办 “茅友嘉年华” 等活动,可最终到场的大多是中年消费者,年轻人鲜少买单。

另外,茅台传统经销商体系已历经数十年运作,形成了稳固的利益格局。如今品牌提出 “直营 + 线上线下联动” 的改革方向,立刻引发了经销商群体的强烈抵触。一方面,电商平台时常推出低价产品,部分经销商为求生存,也暗中向市场低价供货,直接冲击了传统渠道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直营模式的搭建需要时间与高额成本,而经销商则通过减少供货、散布负面言论等方式消极对抗。

其实,这不只是茅台的独角戏,而是整个行业的难题。高端酒企愁库存,中端酒企愁市场,低端酒企愁生存。不过,也不是全无希望。茅台试水即时零售控价,i茅台开通配送服务,把价格握在自己手里;汾酒、洋河跟着美团搞“保真体系”,规范渠道;还有企业做“老酒回收”,帮经销商消化库存。

不过,曾经的“液体黄金”,短期内神话难再现。7亿瓶库存不是一天能消化,需求也不会立刻回暖。金融属性消失是事实,但茅台毕竟是茅台,有品牌底子和品质支撑。只要熬过阵痛,把消费场景从“投机+收藏”拉回“饮用本质”,还是能稳住基本盘。

对消费者来说,茅台降价是福音——以前遥不可及,现在普通人也能在重要场合喝上一瓶。但对行业而言,这是一场残酷淘汰赛:靠炒作、靠渠道垄断、不懂消费者的企业会被淘汰。真正懂产品、懂场景、懂用户的,才能活下来。

酒本来就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茅台回归饮品本质,才是最健康的状态。未来价格如何?别纠结太多,喝得起、喝得开心,才是王道。



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社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北京传来悲痛消息!14亿国人的“守护者”去世了,一路走好!

北京传来悲痛消息!14亿国人的“守护者”去世了,一路走好!

小娱乐悠悠
2025-11-09 11:56:12
胖东来销售额破200亿!于东来曾表示:今年尽量控制在200亿以内,如果升得太快,员工就得加班

胖东来销售额破200亿!于东来曾表示:今年尽量控制在200亿以内,如果升得太快,员工就得加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19:19:08
水贝市场暂时处于半停滞状态

水贝市场暂时处于半停滞状态

财联社
2025-11-09 15:32:06
披露:刘道玉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的真实原因!

披露:刘道玉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的真实原因!

尚曦读史
2025-05-17 23:08:05
突然火了!年轻人捡漏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半价买哪吒,有人12万元抄底高合,“开10万公里就回本了”

突然火了!年轻人捡漏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半价买哪吒,有人12万元抄底高合,“开10万公里就回本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8 23:16:08
“中方已同意恢复安世芯片供货”,前提是…

“中方已同意恢复安世芯片供货”,前提是…

观察者网
2025-11-09 08:31:27
郑丽文:“九二共识”是两岸中国人最高智慧展现,国民党将坚定走下去

郑丽文:“九二共识”是两岸中国人最高智慧展现,国民党将坚定走下去

海峡导报社
2025-11-09 10:27:07
印尼不买了,泰国也不买了,中国千亿大单遭冲击

印尼不买了,泰国也不买了,中国千亿大单遭冲击

花花娱界
2025-11-08 21:54:27
人民日报怒批“拦婚车索要50条香烟”,廊坊不能装聋作哑了!

人民日报怒批“拦婚车索要50条香烟”,廊坊不能装聋作哑了!

李万卿
2025-11-09 06:10:03
49岁赵薇近况再曝,胃癌传闻真相大白,善恶终有报

49岁赵薇近况再曝,胃癌传闻真相大白,善恶终有报

一娱三分地
2025-11-07 18:40:38
数百人在内蒙古一菜地“免费摘白菜”,菜农损失近百万,知情人:有少数人还钱菜农没收

数百人在内蒙古一菜地“免费摘白菜”,菜农损失近百万,知情人:有少数人还钱菜农没收

潇湘晨报
2025-11-09 12:43:19
演员于适任中国骑射运动中心执行主任,曾在《封神三部曲》饰演姬发

演员于适任中国骑射运动中心执行主任,曾在《封神三部曲》饰演姬发

澎湃新闻
2025-11-09 16:58:35
胖东来销售额破200亿,于东来曾表示:如果升得太快,员工就得加班

胖东来销售额破200亿,于东来曾表示:如果升得太快,员工就得加班

潇湘晨报
2025-11-09 20:00:52
太惨了!烟台渣土车压扁宝马车,死亡司机身份曝光,是年轻女教师

太惨了!烟台渣土车压扁宝马车,死亡司机身份曝光,是年轻女教师

火山诗话
2025-11-09 16:09:29
俄大规模袭击乌克兰,乌国有火电站陷入瘫痪,德军司令:若与俄开战,德将成北约集结地

俄大规模袭击乌克兰,乌国有火电站陷入瘫痪,德军司令:若与俄开战,德将成北约集结地

扬子晚报
2025-11-09 15:18:17
两少年骑车失联21天后续,遗体已找到,曾有活着机会,细节曝光

两少年骑车失联21天后续,遗体已找到,曾有活着机会,细节曝光

鋭娱之乐
2025-11-09 08:27:15
拦车要50条烟后续:嚣张嘴脸曝光,新娘痛哭离场,更惨的还在后面

拦车要50条烟后续:嚣张嘴脸曝光,新娘痛哭离场,更惨的还在后面

华史谈
2025-11-08 16:01:56
拦婚车索要50条香烟的3人,已社会性死亡,结局舒适,评论区炸锅

拦婚车索要50条香烟的3人,已社会性死亡,结局舒适,评论区炸锅

三农老历
2025-11-09 14:46:14
45岁谢霆锋演唱会上拿出保温杯,网友:他也到了用保温杯的年纪

45岁谢霆锋演唱会上拿出保温杯,网友:他也到了用保温杯的年纪

红星新闻
2025-11-09 11:32:26
石宇奇爆冷不敌李卓耀,香港男团力压江苏,湖南男团4连胜

石宇奇爆冷不敌李卓耀,香港男团力压江苏,湖南男团4连胜

大昆说台球
2025-11-08 23:09:08
2025-11-09 21:35:00
刺猬公社 incentive-icons
刺猬公社
听记者讲幕后,听新闻前辈讲古
9847文章数 1725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头条要闻

“青云租”爆雷员工揭内幕:每人每月需投资30台手机

头条要闻

“青云租”爆雷员工揭内幕:每人每月需投资30台手机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艺术
时尚
家居
手机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她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 | Erin Hanson 2025作品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手机要闻

千元机价格旗舰级配置!vivo新机全配置曝光,是否值得期待?

军事要闻

俄媒:俄军即将攻占乌克兰"第三首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