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北京提出了针对数据要素的新目标:到2027年,实现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试点任务在京率先完成。到2029年,数据要素实现顺畅流动、高效配置,数据要素成为北京城市竞争新优势,有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1月6日,《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公开发布。今天,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雪海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实施意见》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过程中,面临数据产权界定不清、数据流通交易不畅、数据服务供给不足、数据安全不托底、数据基础设施亟需布局等问题,探索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数据价值全面释放。
此前,北京已明确提出建设数据要素“一区三中心”,即全域创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彭雪海提到,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着眼巩固北京数据、科技、人才、市场、生态等多方面优势,抢占数据发展制高点,提升未来城市核心竞争力。
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崔智生介绍,按照北京市“一区三中心”的战略谋划,西城区今年主动承担24项建设任务,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在强化生态赋能层面,该区印发《北京市西城区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数据领域科技创新,给予最高5000万元奖励,大力发展数据产业,带动人工智能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海淀区副区长杨海林还介绍,海淀区布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智算规模突破1万P(P为算力量化单位,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成为北京最大、国内领先的超大规模高性能单体智算集群。
此外,海淀区打造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北京人工智能模型语料中心数据运营平台,对接40余家数源单位,汇聚数据集249个,其中147个成品数据集已上架运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维亮介绍,北京把数据要素作为关键基础,2021-2024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5%,2025年前三季度增速为9%,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0.7%。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飞还提到,目前,北京市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流程、全行业的数据跨境流动服务体系。朝阳、大兴、亦庄等地区对首次实现数据合规出境的企业提供最高50万元资金支持,奔驰、百多力、LG等一批企业已率先受益。
刘维亮说,下一步,北京将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总引擎,统筹通用算力与智能算力布局,在医药健康、具身智能等领域搭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打造国际标杆项目,输出可复制的“北京方案”。
![]()
11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北京)新闻发布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