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1 日晚至 11 月 1 日,乌克兰陆军在苏梅州北部发起突袭,成功收复斯蒂安蒂尼夫卡。这个卡在俄乌边境主干道的小村庄,虽面积不大却战略关键,过去半年一直被俄军当作炮击苏梅城的跳板,如今被乌军夺回后,边境线 3 公里范围内已无敌军踪迹。
![]()
此次反击堪称精准把握战机:俄军主力集中于波克罗夫斯克战场,泽连斯基 10 月 27 日透露当地俄乌兵力比达八比一,俄军将可调野战部队悉数投入,导致其他战线出现防御漏洞。乌军总参果断决策,由第七快速反应旅和国土防卫第 27 旅从苏梅城西出发,沿森林土路隐蔽机动。
11 月 1 日凌晨四点,战斗打响。乌军未采取万炮齐鸣的战术,而是先由无人机侦察定位俄军战壕与机枪巢,再以 155mm 自行火炮三组急速射轰开缺口,步兵乘坐悍马突击车迅速突入。仅推进不到 2 公里,防守村庄的俄军一个摩步连便全线崩溃。
天亮时分,乌克兰蓝黄旗已插上村口加油站。无人机画面显示,俄军撤退极为狼狈,十几辆 BMP 步兵战车沿田埂向别尔哥罗德方向逃窜,在泥地中打滑,炮塔上还挂着士兵的睡袋与抢来的洗衣机。乌军缴获两门 D-30 火炮、一整车 122mm 炮弹,以及俄军准备给傀儡维持会发工资的卢布现金。
![]()
斯蒂安蒂尼夫卡的收复,直接斩断了俄军从别尔哥罗德到苏梅的 M-2 公路补给大动脉。此后俄军向北线调兵需绕行上百公里,不仅增加油料消耗,更易遭乌军沿途打击,前线炮火支援能力将明显下降。
俄官方的回应颇为尴尬:国防部 1 号下午发布战报称 “击退乌军所有进攻”,但地图已将斯蒂安蒂尼夫卡标回乌克兰控制区;亲俄博主辩解 “为保存有生力量主动撤离”,却被网友晒出的卫星图打脸 —— 村口俄军去年修建的混凝土工事完好无损,内部散落着未带走的弹药箱。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10 月 31 日刚宣称 “北部战线局势稳定”,不到一天就被现实打脸,面对记者追问只能回应 “不掌握详细信息”。
对乌克兰而言,这场小规模胜利的意义远超军事层面。过去半年,波克罗夫斯克、库拉等多地陷入拉锯战,乌军边打边退,国内舆论憋闷。此次主动出击、低伤亡收复失地,极大提振了士气:1 号下午,基辅、利沃夫、哈尔科夫等地民众自发在广场鸣笛庆祝,社交媒体被 “荣耀归于乌军” 的帖子刷屏,泽连斯基当晚发布视频仅简单一句 “我们把属于我们的土地拿回来了,我们会把剩下的也拿回来”,便收获全网共鸣。
目前俄军虽被赶出边境线 3 公里,但仍能以别尔哥罗德为基地发射无人机,苏梅州 1 号凌晨就再次响起空袭警报。而波克罗夫斯克方向,17 万俄军仍在持续进攻,乌军每日伤亡达三位数,战场整体压力未减。
但这场胜利的示范效应至关重要:它证明俄军并非铜墙铁壁,只要抓住防御漏洞就能实现有效突破。更关键的是,乌军此次作战使用纯国产无人机与北约炮弹混搭,低成本高成效的战果,让西方看到了援助的实际价值。11 月 2 日欧盟外长会上,波兰当即承诺再捐三套爱国者系统,印证了 “乌克兰打得越巧,西方给得越爽快” 的现实逻辑。
夜色中,苏梅州前线士兵仍在加固战壕、转运缴获的俄军弹药,村口加油站的灯光在修复后重新亮起。微弱的光芒下,蓝黄旗随风飘扬,回应着远处的炮声,也传递着乌克兰人的坚守:“我们还在,我们不会走,该走的是侵略者。”
战争仍在继续,顿涅茨克 1000 公里战线的拉锯尚未结束,俄军的反扑可能随时到来。但 11 月第一周的四场关键战斗已经证明,乌克兰军队不仅能坚守防线,更能主动出击;乌克兰人民用鲜血与勇气书写的 “不退” 誓言,正在每一寸土地上得到践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