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打穿红军城,战场上升起了代表“投降”的白旗,乌军司令撂下狠话:7天之后走着瞧。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鏖战,俄乌在红军城的争夺战,似乎终于要分出胜负了。对于战场现状,俄乌各执一词按照俄方的说法,上万名乌军“危在旦夕”,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投降,比如据称接受过法国培训的第155摩托化步兵旅,就有人早早举起了白旗;
![]()
但按照乌方的说法,局面似乎还没有那么糟糕,乌军仍在坚持抵抗,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强调,七天之内就能解围,至于是“确有其事”还是“谎报军情”,很快就会见分晓。
11月初的俄乌战场消息像乱线团一样缠在一起。俄罗斯国防部3日放出消息,说俄军已经攻入红军城内部,正在摧毁被围困的乌军部队,甚至已经构筑起阵地。
更让外界震动的是,据称接受过法国培训的乌军第155摩托化步兵旅,已经有人举起了白旗——这可是西方援助武装起来的"样板部队",它的动摇让"乌军溃败"的说法瞬间发酵。
但乌克兰方面显然不认账。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直接撂下狠话:"七天之内就能解围。"
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里更是拔高到主权尊严的高度,说"红军城的坚守关乎乌克兰的主权尊严,我们绝不会轻易放弃每一寸土地"。
可前线的真实情况似乎没那么硬气,军事专家萨苏透露,红军城周边日均交战几十次,俄军以"千刀万剐"之势持续进攻,乌军已放弃部分一线地区,俄军渗透到防线很深的地方,受访的乌军官兵甚至表示"正考虑撤离"。
现在的红军城就卡在守城战与巷战之间。乌军把民房改造成加固堡垒,还挖了地下设施,用反坦克武器招呼俄军装甲部队;俄军则换了打法,不搞正面强攻,改用重火力压制加步兵突击,派老兵组成突击分队,在自杀式无人机和火炮掩护下一点点压缩乌军控制区。
双方的无人机部队更是在近距离死磕,谁也没占到便宜。这种胶着状态下,瑟尔斯基的"七天之约"更像打气,至于是真有援军还是虚张声势,七天后就见分晓。
红军城不是普通的小城,它的分量早超出了军事范畴。这座位于顿巴斯中心的城市,是H15公路与M04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北部铁路枢纽每天能处理200节以上货运列车,承担着乌东前线70%的弹药、燃料与食品转运——说它是乌军后勤"生命线"一点不夸张。
更关键的是,它还是乌克兰重要的焦煤基地,周边煤矿支撑着全国钢铁产业和军事工业,要是丢了,乌军武器生产都得断原料。
这种战略价值直接转化成政治压力。对泽连斯基政府来说,"寸土不让"的承诺已经喊了太久,之前连撤退命令都拒绝过,就是怕放弃关键城市引发政治雪崩。
现在红军城告急,国内舆论已经开始出现质疑声,要是真丢了,民众对战争前景的信心会直线下跌,甚至可能动摇执政根基。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弘点破了关键:"红军城已成为俄乌和谈中外交战、政治战的标志性城市,若失守会在外交、舆论、政治层面重创乌克兰和欧洲。"
欧洲那边已经显露出动摇的苗头。德国宣布要削减2026年的援乌预算,美国国会里"削减对乌援助预算"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连特朗普都明确表示"没认真考虑"给乌克兰"战斧"导弹。
虽然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还在呼吁加大支持,但北约内部已经开始私下评估乌军的抵抗能力,不少成员国担心这是个"援助无底洞"。红军城的硝烟还没散,西方阵营的裂痕已经在扩大。
俄罗斯显然在打一盘更大的棋。拿下红军城对俄军来说,不只是占领一座城市那么简单——这意味着乌军在顿巴斯精心构建的防御体系被撕开关键缺口,北线防御面临全面崩溃风险。
接下来俄军就能打通向乌克兰腹地推进的通道,形成对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等顿巴斯重镇的合围态势,甚至可以顺势向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推进。这种"以战迫和"的逻辑很清晰:用战场优势把乌克兰逼到谈判桌前,接受领土割让的现实。
乌克兰的处境却越来越尴尬。美国在军售上的保留越来越大,即便欧洲出钱买美制装备,交付速度也慢得让人着急。
军事分析师亚历山大·科瓦连科承认,红军城失守会"切断乌军顿涅茨克军事集群的补给走廊",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罗布·李也认为,这将让乌军的无人机、弹药补给变得极度困难。
更要命的是,谈判的"时机窗口"可能正在向俄罗斯倾斜——俄军可能会在军事优势最大的时候主动提出谈判,到时候议题就不是"领土完整"了,而是"停火线划定"和"外部援助限制"。
现在的红军城就像个风向标,硝烟背后牵动着整个俄乌冲突的走向。瑟尔斯基的"七天之约"到期时,不管是解围还是溃败,都将改写战场格局。
对俄罗斯来说,拿下这里能提振士气,还能迫使欧洲接受现实;对乌克兰而言,坚守住是最后的政治防线,丢了就可能陷入更被动的局面。这场战役的结局,或许真的会成为整场战争的拐点,而所有人能做的,只有等着七天后的答案揭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