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新组建的作战旅还没来得及上战场,就有3000人悄悄溜号!
逃兵数字从29万吵到40万,各方说法不一,街头抓壮丁的视频刷爆社交平台,征兵车被民众掀翻在地。
持续三年多的冲突里,乌克兰军队为啥留不住人?
是士兵贪生怕死,还是背后藏着更复杂的隐情。
逃兵统计数字打架
关于乌克兰逃兵的规模,简直像一场“数字辩论赛”,不同来源的说法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精锐部队指挥官“达芬奇狼”的爆料很直观。
一支刚从150团抽调人员组建的新旅,组建阶段就有3000人擅离职守,这比例着实吓人。
更让人咋舌的是各方披露的整体数据。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每四个星期就有2万名军人开小差或无故缺席,自2022年冲突升级以来,官方已经针对逃兵提起29万起刑事案件。
乌克兰议员安娜·斯科罗霍德更直接,说逃兵人数快接近40万了。
而乌克兰总检察院的立案数据显示,相关刑事案件超过25万起,其中逃兵案件5万多起。
为啥数字差这么多?其实不难理解。
一方面,很多逃兵没被立案,检察院人手不够,调查程序又繁琐,指挥官有时候还会把逃兵登记成“失踪”,导致统计滞后。
另一方面,统计口径不一样,有的算擅离职守,有的算正式逃兵,有的还包含了外流避役的适龄男性。
不过有个共识越来越清晰:逃兵数量一直在激增,2024年的相关诉讼几乎是前两年的两倍,2025年更是居高不下。
街头“抓壮丁”
为啥越来越多乌克兰男性不愿当兵?看看征兵方式就知道了。
负责征兵的“领土招募与社会支持中心”,现在成了众矢之的。
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画风辣眼:征兵军官在街头伏击,看到适龄男性就往货车里推,网友管这叫“公交车化”征兵。
更过分的是,有的征兵人员直接动粗,甚至掏枪威胁不愿入伍的人。
这样的强制征兵,不仅没解决兵源问题,反而激起了民怨。
10月底敖德萨市就爆发了冲突,民众把征兵处的面包车都掀翻了,围着征兵人员怒斥,场面一度失控。
还有更离谱的,好莱坞巨星朱莉的保镖,居然在乌克兰被征兵人员强行带走!
官方先是说“他去借厕所”,后来又删了声明改口“调查中”,前后矛盾的解释让人哭笑不得。
士兵们逃跑的理由也很实在。
第123旅的士兵说,他们到前线只拿到自动步枪,承诺的150辆坦克实际只有20辆,连掩护都没有。
还有人说打了三年仗从没轮换过,精神和身体都扛不住。
前线士兵平均生存周期不到72小时,武器不足、缺乏休息,再加上后方强制征兵的乱象,不少人宁愿躲起来,甚至冒着风险逃到国外。
20万缺口难填
一边是大量士兵逃跑,一边是前线急缺人手。
多名乌克兰军官透露,前线实际作战人数只有所需兵力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整体兵力比抵御俄军的最低需求少了20万。
更严峻的是,适龄男性还在不断外流。
自2022年以来,至少有65万乌克兰适龄男性通过各种途径逃到国外避役。
今年8月政府放宽政策后,仅18到22岁的年轻男性就走了近10万。
留在国内的,征兵年龄一降再降,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通过体检就能入伍,甚至有消息说连精神病人都被纳入了征召范围。
可即便这样,乌军可征用的兵源也只剩39万,还不到俄军总兵力的一半。
现在乌克兰陷入了恶性循环。
前线损失越大,越需要征兵;强制征兵引发民怨,逃兵和外流的人就越多;兵源越缺,征兵手段越极端,民众抵触情绪越强。
国防部长虽然说要转向自愿征兵,但盟友又逼着下调征兵年龄,这让乌克兰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结语
乌克兰的逃兵问题,从来不是“士兵胆小”这么简单。
它背后是持续战争带来的疲惫与绝望,是征兵程序的乱象与不公,更是前线保障的严重不足。
20万的兵力缺口,65万的外流男性,40万的逃兵争议,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的挣扎。
到底该如何平衡保家卫国的责任与民众的生存意愿?是该先规范征兵程序,还是优先改善前线条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