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刚组建就逃3000人!乌克兰抓壮丁彻底翻车,逃兵40万咋扛俄军?

0
分享至



一个新组建的作战旅还没来得及上战场,就有3000人悄悄溜号!

逃兵数字从29万吵到40万,各方说法不一,街头抓壮丁的视频刷爆社交平台,征兵车被民众掀翻在地。

持续三年多的冲突里,乌克兰军队为啥留不住人?

是士兵贪生怕死,还是背后藏着更复杂的隐情。

逃兵统计数字打架

关于乌克兰逃兵的规模,简直像一场“数字辩论赛”,不同来源的说法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精锐部队指挥官“达芬奇狼”的爆料很直观。

一支刚从150团抽调人员组建的新旅,组建阶段就有3000人擅离职守,这比例着实吓人。

更让人咋舌的是各方披露的整体数据。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每四个星期就有2万名军人开小差或无故缺席,自2022年冲突升级以来,官方已经针对逃兵提起29万起刑事案件。

乌克兰议员安娜·斯科罗霍德更直接,说逃兵人数快接近40万了。

而乌克兰总检察院的立案数据显示,相关刑事案件超过25万起,其中逃兵案件5万多起。

为啥数字差这么多?其实不难理解。

一方面,很多逃兵没被立案,检察院人手不够,调查程序又繁琐,指挥官有时候还会把逃兵登记成“失踪”,导致统计滞后。

另一方面,统计口径不一样,有的算擅离职守,有的算正式逃兵,有的还包含了外流避役的适龄男性。

不过有个共识越来越清晰:逃兵数量一直在激增,2024年的相关诉讼几乎是前两年的两倍,2025年更是居高不下。

街头“抓壮丁”

为啥越来越多乌克兰男性不愿当兵?看看征兵方式就知道了。

负责征兵的“领土招募与社会支持中心”,现在成了众矢之的。

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画风辣眼:征兵军官在街头伏击,看到适龄男性就往货车里推,网友管这叫“公交车化”征兵。

更过分的是,有的征兵人员直接动粗,甚至掏枪威胁不愿入伍的人。

这样的强制征兵,不仅没解决兵源问题,反而激起了民怨。

10月底敖德萨市就爆发了冲突,民众把征兵处的面包车都掀翻了,围着征兵人员怒斥,场面一度失控。

还有更离谱的,好莱坞巨星朱莉的保镖,居然在乌克兰被征兵人员强行带走!

官方先是说“他去借厕所”,后来又删了声明改口“调查中”,前后矛盾的解释让人哭笑不得。

士兵们逃跑的理由也很实在。

第123旅的士兵说,他们到前线只拿到自动步枪,承诺的150辆坦克实际只有20辆,连掩护都没有。

还有人说打了三年仗从没轮换过,精神和身体都扛不住。

前线士兵平均生存周期不到72小时,武器不足、缺乏休息,再加上后方强制征兵的乱象,不少人宁愿躲起来,甚至冒着风险逃到国外。

20万缺口难填

一边是大量士兵逃跑,一边是前线急缺人手。

多名乌克兰军官透露,前线实际作战人数只有所需兵力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整体兵力比抵御俄军的最低需求少了20万。

更严峻的是,适龄男性还在不断外流。

自2022年以来,至少有65万乌克兰适龄男性通过各种途径逃到国外避役。

今年8月政府放宽政策后,仅18到22岁的年轻男性就走了近10万。

留在国内的,征兵年龄一降再降,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通过体检就能入伍,甚至有消息说连精神病人都被纳入了征召范围。

可即便这样,乌军可征用的兵源也只剩39万,还不到俄军总兵力的一半。

现在乌克兰陷入了恶性循环。

前线损失越大,越需要征兵;强制征兵引发民怨,逃兵和外流的人就越多;兵源越缺,征兵手段越极端,民众抵触情绪越强。

国防部长虽然说要转向自愿征兵,但盟友又逼着下调征兵年龄,这让乌克兰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结语

乌克兰的逃兵问题,从来不是“士兵胆小”这么简单。

它背后是持续战争带来的疲惫与绝望,是征兵程序的乱象与不公,更是前线保障的严重不足。

20万的兵力缺口,65万的外流男性,40万的逃兵争议,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的挣扎。

到底该如何平衡保家卫国的责任与民众的生存意愿?是该先规范征兵程序,还是优先改善前线条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子发朋友圈“拒绝周末加班”!公司:下周一不用来了,严重损害公司形象;法院:公司赔偿4.9万元

女子发朋友圈“拒绝周末加班”!公司:下周一不用来了,严重损害公司形象;法院:公司赔偿4.9万元

极目新闻
2025-11-08 16:27:51
“眼科颜值女王”曾琦罕见美照曝光,颜值气质不输明星,一笑倾城

“眼科颜值女王”曾琦罕见美照曝光,颜值气质不输明星,一笑倾城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5-11-08 15:40:05
42℃高温下,美国一父亲在家看片喝酒,将2岁女儿留在车内致身亡,入狱前自杀

42℃高温下,美国一父亲在家看片喝酒,将2岁女儿留在车内致身亡,入狱前自杀

红星新闻
2025-11-08 14:56:16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深度报
2025-11-06 22:42:21
无人机,闯了大祸

无人机,闯了大祸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8 13:07:15
16岁女孩误服 “敌草快”,ICU抢救4天!父母离异,打工父亲崩溃揪发:三个女儿都是我的命

16岁女孩误服 “敌草快”,ICU抢救4天!父母离异,打工父亲崩溃揪发:三个女儿都是我的命

极目新闻
2025-11-08 10:37:28
英国国殇日最讽刺一幕:主持人请百岁老兵发表感言,老兵:这个国家根本不值得我和战友拼命守护!

英国国殇日最讽刺一幕:主持人请百岁老兵发表感言,老兵:这个国家根本不值得我和战友拼命守护!

悦居英国
2025-11-08 00:04:46
天塌了!一夜之间4家公司被立案,27万股东集体踩雷

天塌了!一夜之间4家公司被立案,27万股东集体踩雷

财经智多星
2025-11-08 08:25:14
真酸?福建舰正式服役,美媒突然发文:不足为惧,和美有百年差距

真酸?福建舰正式服役,美媒突然发文:不足为惧,和美有百年差距

梁讯
2025-11-07 15:26:11
“中国人工作时间太长!必须要多放假,一定要加班就给足加班费,让老婆去花钱!”

“中国人工作时间太长!必须要多放假,一定要加班就给足加班费,让老婆去花钱!”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7 22:59:35
太突然!营业10多年,杭州最后一家门店也闭店了,曾经不少人排队去吃

太突然!营业10多年,杭州最后一家门店也闭店了,曾经不少人排队去吃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07 19:49:29
巴萨想念9000万巨星:他养伤42天 巴萨8场3败!攻防都乱了

巴萨想念9000万巨星:他养伤42天 巴萨8场3败!攻防都乱了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8 16:06:20
经不起查!长沙医生不雅视频升级,网传两人6个月共同出差27次…

经不起查!长沙医生不雅视频升级,网传两人6个月共同出差27次…

火山诗话
2025-11-07 13:42:14
杨瀚森自信一幕!进半场神奇三分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用英文说完美

杨瀚森自信一幕!进半场神奇三分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用英文说完美

罗说NBA
2025-11-08 10:30:21
黄仁勋态度突然改变?!

黄仁勋态度突然改变?!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07 23:14:16
刚刚证实!TVB老戏骨凌汉去世,曾参演《唐伯虎点秋香》

刚刚证实!TVB老戏骨凌汉去世,曾参演《唐伯虎点秋香》

鲁中晨报
2025-11-08 16:11:02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17分钟不雅视频,曾医生确实更主动一些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17分钟不雅视频,曾医生确实更主动一些

汉史趣闻
2025-11-07 15:54:10
突然爆火!深圳街头大排长龙!紧急提醒

突然爆火!深圳街头大排长龙!紧急提醒

深圳晚报
2025-11-07 22:04:59
两位闺蜜全部“倒戈”,估计连王菲都没想到,张柏芝能这么大能耐

两位闺蜜全部“倒戈”,估计连王菲都没想到,张柏芝能这么大能耐

梦录的西方史话
2025-11-06 17:30:01
员工一句话干掉泡泡玛特百亿市值,股价已跌40%

员工一句话干掉泡泡玛特百亿市值,股价已跌40%

蓝洞新消费
2025-11-08 09:32:36
2025-11-08 17:24:49
南宫一二 incentive-icons
南宫一二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6403文章数 27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福建舰更多细节公布 一组动图全方位看清楚

头条要闻

医院副院长与女同事不雅视频流出 律师发声

头条要闻

医院副院长与女同事不雅视频流出 律师发声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数码
艺术
亲子
本地
公开课

数码要闻

内存硬盘价格暴涨:铭凡宣布旗下迷你主机涨价,准系统除外

艺术要闻

主席的这句名言,竟然背后隐藏惊人秘密!

亲子要闻

这也不经喝啊,一口的事!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