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俄军一架苏-34战斗轰炸机从克里米亚基地腾空而起,向乌克兰顿涅茨克州拉夫诺皮利亚地区目标投下一枚重达3吨的巨型炸弹。
![]()
这枚代号FAB-3000的“超级炸弹”划过夜空,在距离投放点约65公里外精准命中目标——按照俄方说法,一个隐藏的乌军指挥所在爆炸中瞬间化为废墟。
FAB系列炸弹大多是苏联时期的产物,如FAB-3000的第一个版本就是在上世纪40年代研制的 。
![]()
这些炸弹经过现代化改造后,加装了滑翔和制导模块,成为了具有强大威力和精确打击能力的武器 。
这种炸弹不是现在才用,去年8月就有相关视频流出来,然后俄乌战场上就频频出现它的身影。
根据开源情报分析,这次打击选择在凌晨时分进行,很可能是为了规避乌军的防空侦测。
![]()
俄军近期在战术上做出调整,更多地使用苏-34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由无人机负责目标指示和毁伤评估。
这种组合拳让乌军防不胜防,毕竟拦截低成本无人机与拦截高速战机完全是两码事。
3吨重的钢铁砸向地面,带来的不仅是震耳欲聋的巨响,更是现代战争形态悄然转变的强烈信号。
![]()
——“老弹新用”的战场经济学
说起来,FAB-3000其实算是个“老兵”。
这款炸弹源自苏联上世纪50年代的设计,库存量曾高达数千枚。
但它如今重获新生的奥秘,全在于那套价值仅约几万美元的UMPK滑翔制导套件。
![]()
俄军通过给这些库存老炸弹“穿上新衣”,把它们从自由落体炸弹变成了具备格罗纳斯惯性导航能力的滑翔炸弹。
虽然精度在10-20米左右,但配合其巨大威力,这点偏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些军事观察员点出了关键:“导弹威力大、打得准、飞得远,可是价格非常高。
”相比之下,几万美元的改造费用,让FAB-3000实现了“近似导弹的高毁伤率”。
![]()
这种低成本高毁伤的路线,正在重塑俄军的战场打击策略。
毁灭半径之内的绝对死亡
不妨看看这枚“超级炸弹”的恐怖参数——重3吨,战斗部装药约1.36吨,外壳是30毫米厚的合金钢。
引爆时,80米范围内是100%致死区,150米外的人员仍有90%几率内脏损伤或烧伤,冲击波甚至能在300米外震碎玻璃。
![]()
换句话说,它一次爆炸就能彻底摧毁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
如果被直接命中,即使人员躲在数米下的混凝土工事中,也几乎没有生还可能。
——改变前线格局的战略武器
FAB-3000的批量生产和实战应用,对俄乌前线形势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
一方面,乌军现有防空体系难以有效拦截这类重型滑翔炸弹。
另一方面,俄军战机可以在70公里外的高空投掷,大大提升了载机的生存能力。
![]()
有分析认为,加装滑翔系统后,FAB-3000实现了“远距离攻击”,能“非常有效地帮助俄军保存飞机”。
随着西方援助减少,乌克兰的防空能力正“肉眼可见地下滑”。
面对这种情况,俄军的这种巨型炸弹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登场,进一步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
从战场态势来看,俄军目前每月能生产至少30枚FAB-3000,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乌克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拦截弹库存已经捉襟见肘。西方军事援助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俄罗斯军工生产的节奏。这种不对称的消耗战,正在慢慢耗尽乌克兰的战争潜力。
![]()
——对战争未来的启示录
FAB-3000在乌克兰战场的出现,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个新旧融合的战争时代正在到来——传统弹药与现代制导技术的结合,创造出了性价比极高的杀伤武器。
![]()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俄罗斯选择重启这种苏联时期的炸弹生产,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战事,更反映了其在遭受多年制裁后,依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维持并提升军事实力的现实。
一枚沉睡数十年的老炸弹,经过简单改造就能在现代战场上呼风唤雨——这既是对传统战争思维的颠覆,也是对未来军事变革的预告。
当技术让旧武器焕发新生,战争的形态也在悄然重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