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号,俄国防部和乌军总参谋部各自发了例行战报,俩边都明说了,红军城这就正式进入关键阶段了。
俄军是南北对进,俩大集团军往这儿逼,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下了死命令要死守,还甩出个反攻计划书,要求7天内夺回红军城。
看这架势,红军城的乌军是真有点危险了。
各有算盘
乌军在红军城内部署了7个旅和1个团,没往后退,还在死扛。
![]()
这里面既有第25空降旅这种打了好多年的精锐王牌,也有第155机步旅这种刚组建没多久的新部队。
能把精锐和新部队凑在一起用,也看得出来乌军是真面临兵力短缺的问题了,为了保住这地方,基本是有啥部队就上啥部队。
俄军那边呢,打法也挺明确,米尔诺格勒以北放了第51集团军,红军城以南是第2集团军打头阵,俩支部队想搞个钳形攻势,把红军城彻底合围。
本来以为俄军这招能快点成,后来发现他们至今都没搞定,总差那么临门一脚。
![]()
不过虽说合围没成,俄军在城区里的表现倒还不错,突击部队已经推进到红军城东北城区,还俘虏了一名乌军无人机操作手。
从这就能看出来,乌军的防御能力是在慢慢下滑了。
除了城里的部队,乌军还有6支旅在红军城西侧和米尔诺格勒西北侧反攻,表现还行,已经把罗金斯科村收回来了。
但想让红军城的局势转危为安,这6支旅怕是得更拼命才行。
毕竟现在俄军的压力一直没减,光靠这点进展,还不够扭转局面。
俩条绝路
瑟尔斯基说要7天内解围红军城,可现在看这目标太难实现了。
![]()
他想了俩条路,可每条路都有大问题。
第一条是让那6支反攻的旅加大力度,打穿俄军侧翼。
要是俄军侧翼被突破,他们的钳形攻势自然就破了,毕竟俄军得抽调兵力去应付当面的乌军。
但很显然,这6支旅的反攻力度已经快到极限了,再往上加码,怕是会适得其反。
本来部队就打得够累了,再硬逼,说不定直接就崩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第二条路是搞特种作战,但乌军之前派过少量特种兵,大多都被俄军歼灭了。
俄媒还说了失败的原因,比如没做好保密工作,没给炮火和地面支援,甚至乌军领导层还跟这些特种兵谎报了战场实情。
![]()
如此看来,想靠特种作战解围,难度更大。
不光要加兵力加火力,最关键的是得藏好作战企图。
可现在基辅和莫斯科都把红军城的战场态势摸得门儿清,俄军要是知道乌军想搞特种作战,肯定会在可能的区域设重兵架炮,只要乌军特种兵一出现,立马就动手。
之前11名乌军特种兵被全歼,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这条路,基本也走不通。
守或撤?
既然7天解围基本没戏,那留给基辅和瑟尔斯基的选择就只剩俩了。
![]()
要么让城里那7支乌军旅死守到底,直到被俄军全歼灭;要么趁着俄军还没完成合围,赶紧把剩下的有生力量撤出来,调到顿涅茨克西南方向去。
但撤退也有代价,红军城和米尔诺格勒仓库里囤着的5亿美元北约装备,怕是没法全撤走,只能舍弃。
这装备扔了是真可惜,可要是不撤,部队都没了,留着装备也没用。
再说说俄军的战术,他们在城区作战时,延续了之前的经验,挺值得说道的。
一是不搞大水漫灌,全是几个人组成的作战小组,化整为零,这样灵活性高,还能减少损失。
二是搞空地协同,清剿乌军地面目标的时候,附近的小型无人机会提供支援,能解决不少麻烦。
![]()
毫无疑问,这套战术是管用的,不然俄军也没法在城区里推进得那么顺利。
如此看来,红军城的最终结局其实没多少悬念了,俄军大概率会从乌军手里拿下这座他们打了一年多的乌东重镇。
虽然这结局让基辅很难堪,但也不得不接受。
毕竟现在战场上的主动权基本在俄军手里,乌军想翻盘,实在是太难了。
其实从这场仗也能看出来,俄乌双方在兵力调配、战术运用上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乌军这边又是兵力短缺,又是支援跟不上,连特战行动都能出那么多纰漏;而俄军那边战术清晰,配合也越来越熟练。
![]()
所以不管是死守还是撤退,乌军的处境都好不到哪去,这红军城,怕是迟早要换主人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