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中庭,延伸到天花板的金色花树格外瞩目,随光影波动摇曳的花枝、满地金灿灿的落花,引人漫游在“更吹落、星如雨”的美妙意境。这是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的一件作品,名为《浮影朦胧》,由美国艺术家詹妮弗·阿洛拉与古巴艺术家吉列尔莫·卡萨迪利亚共同创作,模仿马提尼克岛阿布萨隆谷中,阳光透过树冠,洒下光影点点的景象。
![]()
![]()
《浮影朦胧》。阮佳雯 摄
11月8日,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11月7日傍晚,记者提前探展,发现展馆几乎成了一座“花园”。
展馆变身成花园
这次上海双年展一共呈现67位/组来自全球艺术家的逾250件作品,其中中国艺术家16位/组,新委任和新制作的作品超30件。“要把展馆变成花园。”总策展人凯蒂·斯科特说,展览以花园为灵感,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通过声音、材质和空间布局,营造出一个可漫游、可倾听的生态景观。展陈设计团队保留博物馆建筑的工业特色,以素混凝土砖构筑人造地形,如同中式园林中的假山,引导观者自由探索,而非遵循固定路线。“这里没有既定的路径,唯有不断的邀请与发现,”展陈设计团队解释,“艺术如种子般散落,等待观众在漫步中与之相遇。”
日本艺术家大坪光泉的作品《上海林伽》,生动呼应了展馆向花园的“变身”。艺术家用黑色涂层扎丝、丢弃的鲜花、废弃金属和垂柳枝等日常材料,搭建出一个椭圆形状的小窝,中央点着一盏摇曳的烛火,外围铺满泥土与花瓣。这处“微缩版”野生巢穴,给予观众清新自然的观展体验。
![]()
《上海林伽》。阮佳雯 摄
声音成为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巧妙呼应“花儿听到蜜蜂了吗”的主题。在二楼一间暗房中,烟雾缭绕,蛇的“嘶嘶”吐息、牛的“哞哞”、羊的“咩咩”交织在一起,打造一种原始的听觉感受。这是立陶宛艺术家利娜·拉佩莱特的七频影像装置作品《言语》。“《言语》的灵感源于一群5到17岁的小孩用他们想象中的动物语言来表达内心想法,他们聚集在一起不是为了传达观点或说服别人,而是为了感受和倾听。”艺术家介绍。
![]()
《言语》。阮佳雯 摄
正如策展团队所说,自由,是展览动线的一大特色。观众可以随时进入某间暗房,一键“走进”加拿大纽芬兰北部海岸福戈岛,听呼啸而过的风,与孩子们一起在草原上奔跑。也可以漫步走廊,看成都艺术家用食物描绘的春夏秋冬。这些艺术品如“植物”扎根在建筑原有的肌理中,观众成为花园中的漫游者,在静止与行走间,感受艺术与环境的共振,正如“花儿听见蜜蜂的振翅”。
![]()
![]()
展览现场。阮佳雯 摄
上海,一座巨大的花园
上海双年展(Shanghai Biennale)始创于1996年,是中国大陆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最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一。展览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秉持支持学术与文化创新的使命,以开放的视野持续追踪全球语境下的社会变革及知识生产趋势,成为每两年一次集结于上海的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示与交流平台。2012年,上海双年展开辟了“城市项目”,每届与展馆、影院、文化中心等公共空间联动,以展览展映、田野调查、工作坊等多样化的形式,发动本地行动者采掘地方文脉,让双年展游牧出“白盒子”空间,与居民生活、城市文化生态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关系。
本届双年展的“城市项目”均与植物有关。位于嘉定区大治路的嘉源海美术馆,是本次城市项目的重要一站。这座由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本身,便是自然与人为的对话。马克西姆·卡瓦亚尼、陈若璠、西斯特·盖茨、刘帅、里克利·提拉瓦尼、周滔等艺术家的作品,与建筑的光影、空间以及土地的记忆形成另一种共振。展览将双年展的核心议题移植到一片更为开阔的土壤中,邀请观众来到郊野,在稻田麦浪里,继续思考、延长体验。
![]()
展览海报。
11月9日起,在徐汇区桃江路的“tbh的小屋”,艺术家刘帅的委任项目《演奏,然后起飞!》将以一种微小而诗意的方式展开。他用植物拼贴制成风筝,将蜂营造的竹篱巢穴改造为乐器,通过人与自然的协作演奏,回应着对蜜蜂踪迹的探寻。
开幕当日,艺术家山崎阿弥将在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呈现一场特别表演。她的表演将通过歌唱、倾听和回声,让表演者与表演场地逐渐彼此融合,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在上生新所klee klee的“荒野阳台”,她的另一场演出从一颗种子的旅程讲起,展现生命循环万物共享的图景。
![]()
![]()
展览现场。阮佳雯摄
就像那些似乎能“听见”蜜蜂飞舞的花朵一样,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试图探讨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除了人类的智慧之外,动物、植物乃至整个自然环境中,是否也存在着其他形式的智慧?策展团队表示,展览希望传递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理念,我们能否察觉并适应周围世界中多样的智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愿意用心去感知。而艺术最大的希望,或许就是能带领我们,更有勇气、更有智慧地走向那个未知的未来。
展览期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还将推出一系列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包括表演、圆桌讨论、艺术家工作坊、特别讲座等,让观众不仅能够观看展览,更能够通过亲身参与,深化对展览主题的理解和体验。
原标题:《PSA变身“花园”?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开幕,超250件作品亮相》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阮佳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