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爱吃糖的猫cat第544篇原创文章
作者|爱吃糖的猫
![]()
人生最痛苦的两件事:工作和没工作。
上班的时候想休息,休息的时候想上班,大多数人对工作很排斥其实排斥的是一种上班状态,每天面临的工作一项接一项,所有工作任务都没办法完成。
永远没有淡季,永远没有休息,只有干不完的活儿,就像老黄牛总有耕不完的地,天天的时间都花在上下班、办公室、电脑桌面前,不停的沟通、修改、报告,完了还有专人考核你的绩效、考勤、年终汇报。
所以,很多打工人一提到上班,就面露痛苦狰狞的面具。
我也一样,在毕业后勤勤恳恳工作五六年之后,第一次产生了想休息的想法,那会儿觉得只要饿不死,哪怕短暂的休息一阵子也没关系,后来在休息的过程中,我才渐渐明白,其实我不是不想工作,而是不是上班。
上班意味着每天要按时按点到达某个固定地方,完成固定的工作,等到固定的时间发给我固定的薪资,我厌烦的是这样的状态,而不是工作本身。
这一年我彻底不上班后,突然明白了,其实在哪上班都会痛苦,无论是我们之前待过的公司,还是现在正在奋斗的公司,多多少少都会有不顺心的地方,或许是因为身边的同事领导,或许是单位制度不公平,或许是...
与其这样内耗,还不如换一种想法,你来工作不是为了情绪体验,而是为了筹码、现金流、底气和进化的资格。
哪怕每个月按时到账的工资,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有规律,很现实的一件事,当你把“被支配”变成“我在利用它”,心里就好过了点。
![]()
上周和前同事小周约饭,他刚从互联网大厂跳槽到一家国企,本以为能摆脱996的噩梦,结果没聊两句他就开始吐槽:“原以为进了国企朝九晚五岁月静好,没想到每天要写三篇汇报、填五个表格,光应付人际关系就耗尽了力气,还不如之前加班来得痛快。”
这话戳中了很多打工人的心声。我们总觉得痛苦是“这家公司的问题”,换个环境就能迎刃而解,可现实往往是换了工作,痛苦只是换了种形式。
我堂哥以前在一家初创公司做技术,天天抱怨老板画饼、薪资没保障,熬了两年终于跳到上市公司。
原以为能安稳度日,结果发现大公司的流程繁琐到让人崩溃:改一行代码要走三个审批,开个需求会要协调八个部门,明明一天能做完的活,硬生生被流程拖成三天。他说最崩溃的一次,为了一个盖章,在三个办公室之间跑了整整一下午,最后发现负责人早就下班了。
还有我朋友丽丽,从传统行业跳槽到新媒体公司,就想逃离“一眼望到头”的枯燥。
可新工作没干满三个月,她就开始怀念以前的稳定:“现在每天要追热点、写爆款,数据不好就被老板骂,凌晨两点还在改方案,头发一把把掉,反而羡慕以前准时下班的日子。”
其实仔细想想,上班的痛苦从来不是某家公司的专利,而是打工人的共性。
初创公司有生存压力,大公司有流程内耗;私企有业绩焦虑,国企有晋升瓶颈。你以为躲过了这个坑,下一个坑可能早就等在那里。
真正让人痛苦的,不是“在哪上班”,而是我们总在期待“一份完美的工作”,却忘了工作的本质就是用劳动换取报酬,痛苦本就是它的附属品。就像老话说的:“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上班更是如此。”
与其执着于“换个工作就好了”,不如学会和工作中的痛苦共处。接受流程的繁琐,就把它当成锻炼耐心的机会;
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当是提升沟通能力。毕竟,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痛苦中找到平衡点,在琐碎中寻得成就感。
说到底,上班的本质就是一场修行,痛苦与否,更多时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与其四处寻找“无痛工作”,不如修炼自己“对抗痛苦”的能力——毕竟,能笑着扛过工作的苦,才是打工人最硬核的本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