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超市一方霸主
撰文 | 黎浩然
主编 | 付庆荣
头图来源 | 小红书@崂山金鼎广场
![]()
7.4万km²的山东半岛,中国第一大半岛,有着独特而稳定的“诸侯商业”生态。
如果说海信、贵和是“高端奢华+极致体验”的高端王者,银座是“国资加持+全省布局”的半岛贵族,那利群则是“百货超市+全产业链”的区域霸主。
屹立青岛30年,利群从台东商圈起步,收下万达广场,以“利群商厦”之名,圈地自萌;杀入崂山商圈,试水“类购物中心”模式,方有“金鼎广场”系列。靠着两大标志性产品线,插旗青岛多区,却可巧妙避战海信广场、万象城。
![]()
而后,从青岛到威海、烟台、潍坊、淄博、日照等多个山东地级市及富裕的县级市,从山东半岛到并购式省外扩张,利群这个山东“百货+超市”大王陷入了业绩连续下滑的泥淖,从百亿神坛跌落。
![]()
如今,扭转颓势的重担,随着交班完成落在了“二代”徐瑞泽肩上。这一逆风局,她能否趟出新路?
01
台东商圈起步
活成青岛商超百货的一座大山
青岛台东商圈,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台东镇商业市场的建立,当时是青岛产业工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利群的前身“德源泰百货店”和“福兴祥百货店”便诞生于此,并于六十年代合并成为“利群百货商店”。
历经多年无序发展,至80年代台东商圈愈发拥挤,无法满足现代商业发展新需求,开始拆除老旧市场,寻求整体改造。
1988年3月,青岛首家股份制企业——青岛利群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经营针纺织品、日用百货、五金交电、文体用品、服装鞋帽等4万余种商品,为台东商业打了个新样本。
根植台东,
“填空”果断、迈向全岛
1994年,青岛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台东区划入新市北区。同年,台东利群商厦建成开业,这是利群第一座集购物、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商业大楼。
此时的台东商圈,群雄并逐。青岛第二百货店(后更名千川百货),1989年开业。1998年,青岛第三百货店改造升级为三百惠商厦;一年后,与利群商厦分立台东三路步行街两侧的当代商城开业。至2004年,万达青岛首秀,带来台东商圈首座大型购物中心——台东万达广场。
随后十年间,台东商圈的人气完全被利群商厦、万达广场分食,当代商城、千川百货相继败走,三百惠商厦在2003年被利群全面托管,达成了利群在台东商圈内的第一次扩张。
![]()
青岛台东利群商厦
台东扎稳脚跟的同时,利群瞄准青岛全域,择机而动。1997年,果断进入当时缺乏商业项目的青岛开发区,开出第二家利群商厦——利群长江商厦。后又“杀”到胶南和即墨,1998年收购当时资不抵债的胶南百货大厦,1999年利群即墨商厦开业,不到两个月销售额2300万。2002年,利群在威海的第一家2万平米的商厦开业,走出了青岛外拓的第一步。
激战外资,
“供应链+价格战”成就一方霸主
超市,是利群的“拳头”。一提起利群,青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亲民”的利群超市,这也是利群旗下百货商厦、购物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殊不知,这一有壁垒的竞争力,是在与外资商超巨头激战中,磨炼而成。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零售市场开放,外资商超巨头涌入。1998年,青岛第一家外资商业企业东泰佳世客开业,随后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相继登陆。其中,沃尔玛入驻台东万达广场,与台东利群商厦的利群超市,一街之隔。
直面竞争,利群选择自建供应链护城河。1997年和2002年,利群分别设立福兴祥配送和福兴祥物流,从事品牌代理和商业物流业务,以自建仓储和低价采购,确保渠道成本优势。
彼时,国内自建供应链的商超玩家,尤为稀缺。以“先行者”之姿态,利群摸索出一套独家的扩张法则——供应链先行,再落项目。比如,进入李村商圈,先于2010年拿地建设大型物流中心,两年后收购北方国贸——当年青岛商业最大的一起并购案,宣告落地。
2019年,利群超市与沃尔玛之争结束。这年,沃尔玛退出青岛,将台东万达广场的超市业务转手利群。利群接手后,对原沃尔玛超市区域重新规划调整为利群精品超市,并通过连廊与利群商厦相贯通。今年2月,台东万达广场摘牌,利群全面接手,与台东利群商厦合并。至此,台东商圈利群、万达(沃尔玛)“二十年之争”落下帷幕。
相较于在台东与万达广场(沃尔玛)“相爱相杀”,利群与英国零售巨头TESCO乐购的竞争,更为直接且激烈。
2009年,TESCO进入青岛,首个项目于2010年在四方区人民路开业,与利群四方购物广场面对面。彼时,TESCO筹开的明霞路店、城阳店,分别与所在商圈的利群超市肩并肩,背靠背。
开业之初,TESCO发起了凶猛的价格战,每周对3500种商品做市调,每3天推出8种“保证低价”的民生商品,承诺3公里商圈内最低价。面对攻势,利群凭借灵活的定价机制和供应链优势迅速应对,利用每天开业时间晚一小时的时间差,先行掌握TESCO低价商品的定价,将价钱压到更低。
![]()
青岛四方购物广场
双方激烈的价格战甚至波及到周边的农贸市场,两家超市部分蔬菜价格低于农贸市场,引得市北、李沧区的居民涌入人民路“抢菜”。有亲历当年价格战的市民描述称,利群直接在价格牌上标出TESCO超市的价格,以此招揽消费者。
最终,价格战以TESCO难以为继,先行让步告终。往后,TESCO频繁更换中国项目管理层,原已规划建设的TESCO明霞路店亦烂尾。2013年,挥手告别,彻底退出中国。
02
杀入崂山商圈,
尝鲜“类购物中心”、纵横胶东
从台东到整个青岛,利群的扩张步伐游刃有余。但野心不止于此,完成上市,走出山东,走向全国,方成大业。
早在2008年股东大会上,利群董事长徐恭藻就已表示,以利群集团年销售过百亿的规模来说,实力不成问题,并称旗下应该有“两到三家上市公司”。
可“超市+百货”的组合,在彼时国内浩浩荡荡的购物中心井喷潮中,优势并不突出。于是乎,上市前夕,利群“杀”入青岛崂山商圈,尝鲜“类购物中心”,以做强业态矩阵。
2016年10月,利群崂山金鼎广场开业。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22.84万㎡,商场部分总建筑面积约6.55万㎡。一至六层为百货购物区,七层为电影城;地下一层设有大型超市及机动车立体车库,地下二至四层为机动停车库,总车位数大1800个,是当时青岛商场中储备车位最多的商场。
于利群而言,以金鼎广场试水购物中心赛道,对外展现的一种创新姿态。可本质而言,采取“类购物中心”模式的金鼎广场内核依旧是百货,虽增添了部分购物中心的体验业态,如儿童娱乐、餐饮休闲、电影院等,但动线设置、活动策划、会员制度等还是典型的百货打法。
![]()
利群崂山金鼎广场
矛盾的背后,是利群管理层对“购物中心”这一模式保持谨慎态度——认为强调流量的购物中心难以真正做到零售变现。更重要的是,若转型真正的购物中心,利群引而为傲且已大额投入所建立的供应链销售优势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
基于此,利群上市后开业的青岛CBD诺德广场、西海岸金鼎广场等综合性商业项目,亦采取崂山金鼎广场同样的“类购物中心”模式。
![]()
利群西海岸金鼎广场
2017年4月,利群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在招股书及公司财报中,利群集团的收入构成并无租赁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按销售模式划分成经销和联营两类,依然是标准的百货公司收入组成,与购物中心以租金收入为主的经营模式大有差异。
虽模式有别,但顺利上市,让利群的实力大增,开始了在山东省内的快速复制和扩张。通过“利群广场”和更高端的“金鼎广场”等产品线,进军威海、烟台、潍坊、淄博、日照等多个地级市及富裕的县级市。
其中,物流成为“核武器”。位于胶州的华东地区供应链物流基地全面投入使用,强大的仓储、配送能力使得利群在省内任何地方开设新店,都能得到高效的供应链支持。
这种“商业+地产+物流”的全产业链模式,构成了利群独一无二的护城河,是其他纯开发商或纯零售商难以模仿的。此阶段,利群确立了在山东商业地产圈“区域性霸主”的地位,形成了与全国性巨头分庭抗礼的局面。
03
收购乐天走向全国
业绩跌落百亿神坛之后
2017年上市招股书中,利群对外透露“通过品牌代理和批发业务,公司将产品销售范围逐步扩展到省外市场,并在山东省外从事部分经营活动”。
利群省外首秀——连云港利群广场,成为新起点。项目于2017年开业,位于连云港海州区建设东路,总商业建设面积约8万㎡。与利群在青岛过半项目选址逻辑类似,所在的连云港东南片区此前无大型商业综合体,连云港利群广场的开业填补了该区域的商业空白。
彼时的利群尚不知,一场震惊全国的并购案,即将改变公司的发展轨迹。
2018年,利群宣布以16.65亿元收购乐天购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12家公司,将韩国乐天玛特华东地区72家门店、15处房产等经营性商业资产收入囊中。
借道乐天,利群快速铺开全国棋局。一方面,门店从山东迅速辐射至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华东市场,门店数量几乎翻倍,打破了其长期以来的区域性局限。利群将收购的原乐天玛特门店统一更名为“利群时代”,迅速推进门店调改,展开店内动线调整、商品品类优化及智能化零售系统改造等工作。
另一方面,收购的乐天资产包中,包含13处自有物业,这些资产被认为是乐天在华“密度最大、最为优质的核心资产”,为利群提供了高价值的商业基础设施。
全速前进的利群,在2018年,将公司全名由“青岛利群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掉“青岛”“百货”之名,它梦想着成为全国性的商业巨头,而不仅仅是山东的“百货+超市”大王。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骨感。收购乐天,于利群是一把“双刃剑”。
跨区域整合与管理难题:作为一家区域性商业企业,利群同时启动多家位于新市场的门店开业筹备工作,对其经营管理能力构成巨大挑战。此外,收购门店集中开业所产生的期间费用,短期内也会对公司的利润指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业态转型与市场竞争压力:利群收购后面临的考验,在于大卖场业态不景气。固守乐天原有路线,前景不明。此外,华东市场是各路新零售的重要试验田,竞争激烈,利群需要应对与本地及其他全国性零售商的竞争。
历史遗留问题与品牌形象重建:乐天玛特因“萨德”风波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形象受损,利群接手后,需要做好舆论导向和品牌形象的重建工作,以避免引起消费者的抵触情绪。
一系列整合问题之下,利群业绩出现大波动。其净利润于2011年就已突破3亿元,营业收入在2013年即突破百亿,达到106.7亿元。但2018年收购乐天后,营收自2019年开始持续下滑。
2018年,利群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8.78%,公司表示皆因“公司自8月份开始承担收购后原乐天门店的房租、水电、人工成本等固定的费用开支,收入与费用未实现有效的配比,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去到2019年,乐天门店已全部转为“利群时代”并正常运营,但利群的净利润仍未回到3亿元以上。三年疫情,利群的营业收入跌出百亿阵营,净利润在3000万元上下徘徊。
![]()
![]()
面对重重挑战,利群积极应变。降本增效的同时,进行业务调整与优化。聚焦优势区域,果断关闭华东经营不善的门店,巩固山东本土优势,去年9月在日照新开大唐购物中心。同时,发力线上业务,上线“极速店”、升级小程序、深耕抖音直播等,2024年线上平台销售收入达4.5亿元。
![]()
据最新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利群股份的营收仍在同比下降,但扣非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这被多方解读为今年“二代接班”后,利群改命的积极信号。
走过超30年漫漫长路的利群,能否重回百亿神坛,外界开始有了新期待。
and more...
● 山东“第一重奢场”:称霸28年,没有对手?
● 济南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从区域典范到REITs新力量的跨越进阶
● 青岛万象城没有“老”
精选栏目
selected columns
![]()
赢商新媒体矩阵
![]()
![]()
点个在看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