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影像,便是一个无声的病例。在那片由黑白灰构成的世界里,藏着疾病的密码,也系着患者的希望。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影像工作者们,正是解读这些密码的“侦察兵”。11月6日,江苏省肿瘤医院举办首届“影领未来”杯影像读片大赛,不仅展现了年轻医生的专业风采,更凸显了影像诊断在精准医疗中的基石作用。
![]()
以赛促学,筑牢精准诊断的根基
影像诊断,是临床决策的“指南针”。一份精准的影像报告,能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最可靠的依据。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国仁对此深有感触:“精准的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提。”他强调,只有做好准确诊断,才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
为提升全院年轻医生的整体读片能力,减少误差率,医院特意举办了此次影像读片大赛。周国仁指出,培养一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生,往往需要15~20年的积累。即便如此,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可能存在细微的判读误差,因此,通过比赛、培训等方式反复学习,对于提升所有医生的读片能力至关重要。
在周国仁看来,影像诊断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医生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而举办读片大赛,正是一个以赛促学、快速提升年轻医生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次举办的影像学大赛,对我们全院年轻医生整体的读片能力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我们整体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他说道。
记者了解到,此次比赛汇集了全院24名优秀年轻医生及规培医生,经过三轮角逐分出高下。现场题目仅提供几张典型影像图像与一句简要病史,选手需在30秒内完成影像分析、阐述思路并给出诊断。这不仅考验对影像细节的捕捉能力,也要求团队快速协作。正如一位年轻医生精准判断出一名13岁患者的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赢得专家满分评价那样,高效而精准的影像判读,是临床诊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周国仁也强调了提升医生个人能力的重要性。“AI看片的确能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帮助,但它不能代替真正的医生。”他解释道,AI的判读结果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最终的准确判断。因此,在AI时代,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经验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影像解码,从“看片”到“懂片”的进阶
影像诊断绝非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是结合临床、病理与影像技术的综合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影像中心主任祝因苏将影像称为“宏观的病理”,而病理则是“微观的影像”。他解释道,影像科医生需要像侦探一样,在影像征象中寻找蛛丝马迹,结合形态学、密度、强化特征甚至功能影像学等多方面信息,最终判断病灶性质。
![]()
祝因苏认为,当前影像诊断需要解决两大核心问题。一是为不同肿瘤在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宜的检查方法。以肺癌为例,筛查首选CT平扫,确诊后需增强CT,怀疑转移则可能需要PET-CT或头颅磁共振;二是准确解读影像报告中的专业术语,如“分叶”“毛刺”等特征往往提示恶性概率更高。
“我们现在主要是想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对于不同的肿瘤检查方法的一个选择。第二个,就是对我们影像报告里面一些征象的解读。”祝因苏阐述道,“比如说我们以肺癌举例,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普通的X线、CT、磁共振,甚至PET-CT。如果这个病人怀疑肺癌了,那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检查方法?在刚开始筛查的时候,我们首选的是CT的平扫。如果这个病人已经确诊了肺癌,那就要选择CT的增强检查。如果怀疑转移了,那可能要做PET-CT甚至头颅磁共振来排除脑转移。”
他特别提到了影像诊断中的“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现象——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影像表现,而不同疾病也可能呈现相似影像,这正是诊断的难点所在。“比如肺结核,早期可能是弥漫的表现,到了中后期可能是增殖灶,或者钙化灶。另外,不同的疾病也可能会有类似的影像表现,这都会对影像诊断产生疑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影像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祝因苏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我们看影像就像看一个人一样,说这个人是张三还是李四,我们通过他的长相、他的步态来描述。我们看影像同样如此,我们一看这个影像里面这些病灶的一些形态学特征,还有里面的密度特征,还有我们打完造影剂之后看它强化特征。现在我们还有很多功能的影像学,包括功能CT、功能磁共振,我们借助这些更加先进的技术,包括PET-CT看它代谢的情况,然后来帮助判断肿瘤的性质。”
江苏省肿瘤医院作为江苏省癌症中心,承担着全省肿瘤防治的重要任务。“我们现在有很多影像检查可以筛查。比如说胸部CT进行肺癌筛查,我们还有钼靶、超声对我们的乳腺肿瘤,还有甲状腺肿瘤进行筛查。所以之前很多患者发现时都已处于中晚期,但现在经过筛查,很多患者在还没有什么症状的时候,就可能通过影像学手段早期筛查出来。”他强调。
薪火相传,新秀医生的成长与担当
“最佳选手”获得者来自影像中心的王晓医生,用“开心、惊喜、意外”来形容获奖的心情。回顾比赛,她认为“勇攀高峰”环节最令人激动。当时她所在的队伍分数落后,正是凭借在该环节答对两道题实现反超,最终助力团队取得好成绩。
![]()
“今天能够获得‘最佳选手’这个称号,我感到特别开心,也特别惊喜和意外。谢谢大家的支持。”王晓在赛后采访中难掩喜悦之情,“在整场比赛当中,我觉得‘勇攀高峰’这个环节最激动人心。一开始,我们队的分数相对比较落后,在‘勇攀高峰’环节答对了两道题,让我们队实现了反超,这也是让我比较激动的一个环节。”
对于年轻医生而言,这样的比赛意义重大。王晓表示,比赛既是对基础知识的检验,更是一次宝贵的实战演练。“我觉得举办这样一场比赛,首先是检验我们年轻医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通过这个比赛,能帮我们理清影像诊断方面的思路,从影像表现层层抽丝剥茧,最终得出一个正确的诊断,这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帮助非常大。”
王晓的成长和感悟,正是江苏省肿瘤医院重视年轻医生培养的一个缩影。正如祝因苏所强调的,医生的经验积累至关重要。“不同的人看片子,可能分析出的结果不一样。这确实需要医生积累经验。所以现在放射科医生也需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们要经过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医生进行培训,才能具备对一些疑难杂症的判读能力。”
与此同时,此次比赛也为年轻医生提供了一个与同行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比赛,他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未来的学习方向。“今天的比赛,参赛者中有本院临床及影像的年轻医生,也有正在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希望能尽快提高临床医生,包括影像科医生的读片水平,让患者也能从中获益。”祝因苏总结道。
通讯员 胥林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