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智能 (AI) 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海量数据至关重要。更强大的 AI 通常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数据:图片、文本、传感器读数等等。但这些数据必须值得信赖、安全可靠,并且能够在系统间共享。区块链正是在此发挥作用,它可以通过无需信任的数据共享和不可篡改的日志来保护数据,从而提供去中心化的 AI 基础设施。但是,这两种技术真的能够以 AI 所需的规模协同运作吗?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01
AI对数据的无尽需求
从聊天机器人到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系统通过不断吸收海量训练数据进行学习。这些数据通常来自:
公共数据集,例如 ImageNet 或 Common Crawl
真实世界的来源,例如用户的照片、音频和行为日志
来自物联网设备(例如智能恒温器、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读数
但收集和处理这些数据可能存在风险。能够访问敏感信息(例如护照、医疗记录或金融交易记录)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维护严格的隐私和安全措施。否则,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尤其是在系统遭到黑客攻击或恶意篡改的情况下。例如,对抗性攻击或内部人员滥用都可能导致数据损坏或个人信息泄露。
02
区块链如何保障AI数据安全
区块链可以解决其中许多问题:
不可篡改的数据完整性:由于采用了加密链接技术,链上记录的每条数据都具有防篡改性。如果人工智能模型使用这些数据,系统可以验证数据是否已被更改。
通过去中心化实现无需信任的数据共享,多方无需中央网关即可共享数据,非常适合多公司人工智能训练。
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安全访问智能合约可以自动管理数据权限。例如,只有经过验证的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集,所有访问事件都会被记录在链上。
像IPFS或CESS这样的去中心化存储和隐私系统将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上。这消除了单点故障,并增强了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
这些技术共同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数据保持无需信任但可验证的状态,这是迈向合乎道德且透明的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步。
![]()
03
弥合可扩展性差距
仅仅保障数据安全是不够的,人工智能对计算能力要求很高,训练大型模型可能需要数千个GPU小时。区块链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以下是一些新兴方法:
像NodeGoAI或 DePIN 系统这样的去中心化计算网络平台允许用户共享闲置的 GPU 周期,并通过代币获得奖励。
像ØG这样的模块化 AI 优先区块链项目旨在通过单个生态系统中的可扩展计算、存储和数据可用性,原生支持 AI 工作负载。
联邦学习结合链上协调框架(例如 DIN 和 FLchain),允许多个设备协同训练人工智能,而无需暴露原始数据。区块链负责协调更新和奖励。
这些解决方案表明,Web3 计算机网络能够大规模地支持人工智能,提供去中心化的存储、GPU 算力和实时数据访问。然而,仍然存在诸多挑战,跨数千个独立节点协调任务会带来延迟和复杂性,尤其对于时间敏感型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而言更是如此。验证输出的正确性,特别是来自大型语言模型等黑盒模型的输出,需要零知识证明或链上认证等仍在开发中的新机制。
此外,激励诚实参与是一项微妙的平衡:如果奖励机制设计不当,参与者可能会自私自利、工作质量低劣,甚至钻空子。确保经济公平、计算效率和结果可信度,对于使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真正可行至关重要。
04
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之间的权衡
区块链的透明性为保护人工智能数据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但它也存在一些权衡取舍,尤其是在速度、成本和可扩展性方面。众所周知,公共区块链速度慢、使用成本高,这使得它们不适用于高频任务,例如实时人工智能推理或快速数据更新。正因如此,大多数实际应用都采用混合方法:关键元数据或验证哈希值存储在链上以确保防篡改性,而大量数据和计算工作负载则保留在链下以保持效率。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隐私和保密性,因为虽然区块链的设计本身是透明的,但人工智能经常处理敏感数据,例如健康记录、财务信息或个人身份信息。将此类数据直接存储在链上会带来重大的隐私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人员使用零知识证明、加密和许可型区块链等工具来确保敏感信息的机密性,同时保持可审计性。
然而,区块链并非抵御恶意威胁的万全之策,人工智能模型仍可能受到恶意训练数据或篡改输入的影响。虽然区块链有助于追踪这些问题的发生,但它本身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系统的开放性有助于检测,但并不能消除风险。因此,尽管区块链为人工智能系统增添了至关重要的问责制和信任机制,但必须谨慎地将其与性能、隐私和积极的风险缓解策略相平衡。
05
值得关注的应用案例
多项实际举措表明取得了进展:
CESS网络提供去中心化的存储和数据可用性,非常适合需要规模庞大且可验证的 AI 数据集。其分布式架构确保数据持续可访问,无需依赖任何单一实体。这使其成为依赖实时访问海量、高完整性训练数据的 AI 模型的理想选择。此外,CESS 支持安全的数据共享协议,有助于在开放环境中运行的同时维护隐私和合规性。
ØG提供专为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构建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将存储、计算和智能合约层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中。它专注于实现人工智能代理、用户和网络之间安全、无需信任的数据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中心化系统的依赖。
NodeGoA I通过去中心化的代币化市场,将闲置的 GPU 算力货币化。它将闲置硬件与需要 AI 计算的用户连接起来,从而创建一个更高效、更经济、更可持续的模型训练和推理生态系统。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可以降低成本,而 GPU 所有者则可以获得被动收入。
去中心化智能网络(DIN )和其他保留所有权的 AI 市场平台支持协作式模型训练,而无需参与者放弃对其数据的控制权。借助智能合约和加密工具,贡献者可以安全地共享模型更新,并根据其贡献获得奖励。这些系统包含链上激励机制,鼓励良好行为,并维护模型演化的详细审计跟踪。这种结构有助于建立信任、鼓励合作,并在开放环境中促进符合伦理的 AI 开发。
这些应用案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大多数仍处于早期或实验阶段。
06
AI和区块链真的能协同运作吗?
尽管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具有兼容性,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扩展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可以协同工作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需要混合模型:区块链负责保障数据完整性和交易安全,而链下系统则负责处理繁重的计算任务。
区块链如何保障数据安全?通过加密哈希、去中心化存储和智能合约管理的访问控制。不可篡改的日志还能创建可验证的审计追踪。
人工智能会导致数据泄露吗?答案是肯定的。恶意或疏忽的人工智能部署可能会泄露敏感数据。区块链可以帮助监控和审计访问权限,但它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的数据来自哪里?它来源于公共数据集、私营公司系统、物联网设备和用户生成的内容,其中很多数据需要谨慎保护。
07
摘要:
利用区块链扩展安全人工智能
![]()
前路漫漫
人工智能的数据需求与区块链的安全基础设施的融合前景广阔,但也错综复杂。未来的成功取决于:
混合技术架构——链上元数据+链下计算/存储
高级密码学——零知识证明、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
健全的治理——声誉系统、基于代币的激励机制、第三方审计
互操作框架——计算市场、去中心化身份和安全数据流的标准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可以协同工作,当它们合作时,就能构建安全、透明且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但要真正扩展这些系统,需要巧妙的工程设计、灵活的治理机制和强大的隐私保护措施。随着Web3计算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日趋成熟,我们或许正迈向这样一个未来:人工智能不仅能从数据中学习,而且其学习过程任何人都可以验证和信任。
免责声明:
本文所发布的内容和图片旨在传播行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所有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具有高度风险,投资者应基于自身判断和谨慎评估做出决策。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设为星标 避免错过
虚拟世界没有旁观者,每个点赞都是创造历史的像素
关注我,一起探索AWM⁺
2025-11-03
2025-10-31
2025-10-30
商业赞助
![]()
点击下方 “目录”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