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活力四射的魅力之都,更是全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先行者。这座“志愿之城”正以满腔热忱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到来,以细致入微的“广式服务”展现城市文明底色、传递东道主热情。
本期“广州新时代少年说”,少年宣讲团走进赛会志愿者培训营和城市志愿服务站,近距离体会赛事志愿服务的温暖与奉献。
探班礼仪志愿者训练营见证“小海豚”成长记
首站,少年们来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颁奖礼仪志愿者培训基地。178名来自广州地区各高校的赛会志愿者在这里开展为期20天的培训。礼仪志愿者们优雅挺拔的身姿、整齐划一的动作,瞬间吸引了少年们的目光。
![]()
颁奖礼仪志愿者正在进行训练。
“除了模拟颁奖流程,我们还开展了形体、舞蹈、体能和团队配合等多方面训练。”颁奖礼仪培训导师刘博的介绍,让少年们对这份志愿服务中的“门面担当”任务有了初步的认知。
一块奖牌竟有300克重?一个简单的致意手势竟然需要摆出毫厘不差的30度角?少年们在培训基地体验“小海豚”的训练日常,在导师的指导下,少年们尝试将放置奖牌的托盘稳稳端起并流畅传递,学习颁奖致意手势、始终保持从容温暖的微笑……
![]()
少年们进行托盘训练,体验颁奖礼仪志愿者的工作。
高温下反复演练站姿、走姿、托盘动作及行进流线,并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看似简单的颁奖礼仪动作的背后,是无数次反复练习、日夜打磨所形成的肌肉记忆。正如培训专家刘雨楠所言,“志愿者的每一次微笑、每一个动作,都是世界感知广东人文风貌的‘动态符号’”。
“在高强度训练后完成颁奖礼仪的志愿服务是我的荣幸。”志愿者代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王佳莹分享了作为十五运会U16女足决赛颁奖礼仪志愿者的实战经历。
目前,来自广州47所高校的1.4万名赛会志愿者正以满腔热忱和专业技能,用“广式服务”的温暖与周到,让“志愿之城”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小东道主热情 “上岗”
用志愿服务传递城市温度
赛场内,赛会志愿者为赛事保驾护航;赛场外,城市志愿者将贴心服务延伸到每个角落。第二站,少年们来到被誉为广州“城市客厅”的花城广场城市志愿服务站,这里也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13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之一。
![]()
好少年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城市志愿服务站(花城广场站)上岗体验城市志愿者的日常工作。
据介绍,全运会期间,城市志愿服务站在日常城市指引、应急救助等基础服务上,新增了全运宣传、赛事咨询以及全民健身等特色内容。恰逢园林博览会和灯光节同期举行,广州打造“白天赏花、夜晚观灯、全天享赛”的特色场景。在这个站点,志愿者们既要让游客有舒心的游览体验,也要维护花城广场有序的游览环境,还肩负起文明引导的职责,任务比平日繁重了不少。
“最近报名加入志愿者行列的市民越来越多,大家都想通过志愿服务当好东道主。”服务站站长曾健华的话,印证了广州“全民志愿迎全运”的浓厚氛围。
![]()
位于天河体育中心南门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城市志愿服务站。
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少年们亲身参与到文明引导、赛事咨询等志愿服务中。为游客解决问题,维护广场的秩序,看着往来市民脸上的笑容……少年们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志愿者,更是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传递着岭南文化的温度,这种自豪感和使命感让少年们对志愿服务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从场馆内精益求精的赛会志愿者,到街头巷尾默默奉献的城市志愿者;从朝气蓬勃的高校学子,到踊跃参与的普通市民,大家不分年龄、不分职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全运。少年们感叹:“这种全民参与、全城热盼的景象,就是广州迎接全运会最动人的姿态!”
监制:王卫国
统筹:李陵玻 邹琳
执行统筹:叶孜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叶孜文 赵青 曾俊豪 实习生 林梓康 姚嘉雯
视频/摄像:郑鸿杰 吴泽嘉
设计:张博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