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耕改革沃土,优化营商生态。自《自治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印发实施以来,新疆始终以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为坐标,锚定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痛点,构建起了“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推动营商环境改革从“政策供给”向“效能跃升”深度迭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势能。
三载耕耘,理念之变引领实践之革:政府职能从“端菜式管理”转向“菜单式服务”,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迭代为“数据跑路”,监管模式从“事前审批”升级为“信用监管”。新疆以“店小二”的姿态深耕细作,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桎梏,一系列突破性举措落地生根——各类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68万户的里程碑,民间投资两位数增长的上扬曲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跨越式攀升,这些亮眼实绩,既是营商环境优化释放的内生动力,也是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的生动注脚。
收官之际,亦是新篇开篇。改革网特设本栏目,旨在打造政策解读的“直通车”、改革进展的“观察窗”、企业心声的“传声筒”,全面呈现新疆各地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实招、亮点成效与制度保障,记录新疆以营商环境之“优”赋能经济发展之“进”、以改革之“力”托举高质量发展之“势”的坚实足迹。
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压舱石”。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政策体系完善、沟通机制深化、法律宣传普及等维度精准发力,打出一套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组合拳”,激发民营经济主体活力,让民营企业在政策红利中轻装上阵,在优质服务中安心发展。
![]()
新疆胡杨线缆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11月6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新疆胡杨线缆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操控着机器进行作业,银白色的线缆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匀速流转,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
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民营企业,如今已成长为集研发、生产、国内外销售为一体的行业标杆。该公司占地237亩,自主拥有2条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生产线,现有设备及生产线具备年产价值30亿元产品的产能。近三年累计生产电线超31.8万公里、电缆超2.66万公里,凭借过硬的综合实力,先后斩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第七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等多项殊荣。2025年前10月,该公司销售额达11亿元。
“我们始终坚守‘质量至上’的初心,从原材料进场到成品出厂,全流程严苛管控,确保产品一次性合格率超99%、出厂合格率100%。”新疆胡杨线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杰尉介绍,为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连续多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与新疆大学、自治区质检院共建产学研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60项国家专利(含11项发明专利),并主导或参与了6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为攻克防火电缆技术瓶颈,公司还组建了由32名内外部专家构成的专项团队,建立了专业的防火电缆实验室,为产品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
新疆胡杨线缆制造有限公司产品
在公司产品展厅内,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新一代矿物质防火电缆、光伏电缆、风电电缆、橡套电缆、钢芯铝绞线等数十种产品琳琅满目。这些线缆不仅点亮了新疆的输变电网络、城市地下管廊,更走进了乌鲁木齐机场T4航站楼、奥体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成为区域基建的“血管”与“神经”。目前,该公司在新疆本土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2%,并以新疆为核心,向西北辐射,积极拓展中亚及俄语系国家海外市场,让“新疆制造”的线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从一家本土小厂到行业领军企业,胡杨线缆的成长轨迹,正是乌鲁木齐市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依托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家扎根新疆的民营企业,正以坚韧不拔的“胡杨精神”,在线缆行业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另一边,在新疆兆荣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同样呈现热火朝天的生产态势。
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占地面积达48000平方米,拥有180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车间,100余名职工中,高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等技术人才占比显著,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安装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公司专业生产大中型燃气锅炉、Ⅰ-Ⅲ类压力容器、换热器等核心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煤化工、电力等多个行业,更远销中亚地区,成为区域工业装备供应的重要力量。
新疆兆荣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荣介绍,目前公司已获得各类专利3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煤化工、电力、冶金、矿山、建材、制冷、集中供暖等行业并出口中亚地区。公司始终践行“立足新疆、装备新疆;服务新疆、科技兴疆”的发展理念。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积极布局硅晶、甲醇等新能源基础装备领域,更与中国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联手,攻关农业秸秆处理及清洁利用装置研发,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更是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府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参与,希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落户我市,助力首府经济发展。”乌鲁木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能源局)四级调研员赵欣坤说,为破解企业经营中的痛点、堵点、难点,乌鲁木齐市构建了“1+1+1”民营经济政策保障体系。2024年1月率先出台了《乌鲁木齐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划定“路线图”;2025年9月,聚焦“小切口、实举措”的《乌鲁木齐市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十八条措施》接续发力,从动能增强、环境优化、融资支持等5个方面细化举措,实现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同步编制的《乌鲁木齐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手册》将55条涉企政策“一网打尽”,涵盖政务服务、要素保障、金融支持等多个领域,让企业“一册在手,政策全知”,切实释放政策红利。
“乌鲁木齐市通过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落地精准惠企政策、构建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李杰尉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民营企业的心声。为让服务直达企业心坎,乌鲁木齐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全市43个部门,建立起多层次、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来电接听等多种形式,收集涵盖要素保障、政策建议、政务服务等8类问题,2025年以来,市区两级发改部门已累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各类困难诉求132个。此外,“服务企业发改在行动”系列活动开展13期,近百家新能源、金融、商贸物流领域企业与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让企业的“呼声”变成发展的“掌声”。
今后,乌鲁木齐市发展改革委将发挥规划引领的关键作用,把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纲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当好企业合法权益的守护者,积极探索政府和民营资本合作新机制,向民营企业做好项目推介,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全市经济社会建设中来。(作者:魏金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