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豆芽卖28元?麻辣烫从10元管饱到几十块随便拿,平民美食为何变贵了?
一斤豆芽敢卖28元,看完账单人都傻了。曾经10元一碗吃到撑,如今随便拿点就花几十块。当打工人手握筷子,颤颤巍巍夹起菠菜时,麻辣烫的秤盘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碗从小吃到大的平民美食,为什么越来越贵了?这事儿还得从麻辣烫的诞生说起。
1980年,四川乐山的船工们在江边挖洞支瓦罐,捡树枝生火,舀江水煮野菜,撒把辣椒花椒就是一顿饭,图的就是省时省钱。后来,有人把这吃法搬到街头,改良了炉具,挑在扁担两头,用猪骨、鸡架熬制汤底,把豆皮、海带穿成串,一串只卖几分钱,实惠又够味儿,很快火遍大江南北。
到了90年代,成都版本加辣,东北版本加麻酱,普通版3元一碗,“尊享版”也才5元,麻辣烫成为人人吃得起的街头美味。可这份平民快乐,在连锁品牌时代开始变了味儿。
2003年,杨国福在黑龙江开店,改良汤底加入中药材,推行标准化采购;2008年,张亮也开起门店,主打健康概念,还做了简约装修。彼时东三省正值工业转型,不少下岗工人找不到出路,而麻辣烫门槛低、加盟费不贵,成了创业首选。这两家品牌也顺势快速扩张,全球门店一度超过6000家。但麻辣烫迭代的同时,算账方式也悄悄变了。
以前按碗卖,现在改成称重计费,看似“吃多少拿多少”更合理,实则藏着猫腻。你仔细看就会发现,现在麻辣烫的定价全是文字游戏:土豆、金针菇50克卖3.58元,乍一看不贵,换算成斤才知道有多离谱——素菜普遍35-50元一斤,荤菜直接飙到70-100元一斤,就连牛排也没这个价。
曾有网友实测,一块菜市场1元就能买到的豆腐,放到麻辣烫的秤上,价格直接从37元涨到51元。更气人的是,食材能喷水就喷水、能泡水就泡水,还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之前有博主拍视频曝光,张亮一家门店少去皮36克,另一家直接虚增82克,遭到质疑后才重新称回实际重量,这事儿当时还冲上了热搜。
商家涨价总说“成本涨了”,这话不假,但更多是成本转嫁。一线城市核心商圈,一家麻辣烫店月租少说一两万,再加上人工成本和品牌方的供应链差价,每月固定支出得好几万;外卖渠道更夸张,平台抽佣普遍在18%-25%。商家为了回本只能抬高价格,最后终究是消费者买单。
更讽刺的是,成本涨了,品质却没跟上。杨国福曾有门店被拍到老鼠乱窜,张亮也有加盟店因使用过期底料被罚款7000元。这边饮食安全还没保障,那边却想着往高端化靠拢。2022年,杨国福在上海开了一家泰式麻辣烫店试水,宣称“全城食材空运”“融入法式风格”,客单价直接冲破50元。
这种高端化的背后,是行业的惨烈内卷。全国现有15万家麻辣烫店,一年就新增4.1万家。新品牌为了突围,只能靠“极致麻辣”“养生汤底”等概念抬高价格,结果却是用冷冻肉冒充鲜肉、添加剂超标,一边卖高价,一边偷工减料。
其实,麻辣烫的本质从来不是轻奢餐饮,而是加班后的慰藉、逛街时的小吃,是普通人能轻松消费的烟火气。数据显示,68.7%的消费者仍希望花20-30元吃顿高性价比的麻辣烫。可商家总在试探价格底线,忘了自己是靠什么起家的——就像汉堡行业的华莱士,靠性价比三年能开8000家店。麻辣烫要是总想着收割消费者、丢了初心,再大的市场也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还记得第一次吃麻辣烫的价格吗?现在的麻辣烫,还值这个价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感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