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育德,以课程筑基。为深化德育工作实效、梳理实践探索成果,近日,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和悦分校举办了一场博物馆德育实践活动汇报会议。该校师生代表、家长代表、特邀专家等共同参与,全面回顾了该校德育工作从“活动化”走向“课程化”、从“碎片化”迈向“系统化”的探索历程。
![]()
从理论到实践
构建系统化德育新生态
会上,该校德育处主任叶静系统介绍了博物馆德育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课程以“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文化传承、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构建了螺旋式上升的内容体系,并配套完善的实施与评价机制,形成了“目标—情境—任务—评价—反思”的闭环实施模型,有效推动德育工作体系化发展。
“沉浸式的参观让我从‘旁观者’成为‘亲历者’,团队交流让我学会共情与表达,而现场默哀与反思则让‘爱国’从口号升华为信仰。”该校七年级学生代表张彬(化名)以“一次研学,一生收获”为主题,分享了在建川博物馆的研学经历,“真实的情境、深度的体验,让德育不再是书本中的道理,而是脚下的路、心中的光。”同时,该校教师代表王浩霖从组织实施者的角度,分享了“行走的德育课堂”带来的深刻变化。他观察到,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综合素养在真实场景中得到淬炼,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家校社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更为学生营造了立体的成长环境,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
![]()
从“活动化”到“课程化”
德育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此外,特邀专家、成都理工大学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刘建对课程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项目“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体现了系统性与校本化的有机结合,实践性与教育性的深度融合。课程不仅完成了七期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覆盖319人次,更在《语言与教育研究》发表专题论文,并独立开发《行走的课堂》电子绘本,实现了从实践探索到理论输出、从校内资源到社会影响的重要跨越。
“本次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性推进,标志着学校德育工作进入‘课程化’新阶段。”该校副校长翟甫提到,面向未来,该校将坚持“三个持续”——持续深化课程内涵、强化师资队伍、拓宽协同格局,推动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此次汇报既是对阶段工作的集中呈现,更是立德树人事业的新起点。”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罗春旭表示,“学校将继续凝聚智慧、锐意进取,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德育特色品牌,致力于培养有能力、有担当的下一代,贡献‘双语人’的坚实力量。”
供图: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和悦分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