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酱说:
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指出,孩子对主要照顾者的攻击行为,本质上也是"安全依恋"的表现。
全文3600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
编辑丨人民酱
作 者:暖爸老白 暖颐 来 源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 ID : fumuxue199 )
儿子今年14岁,读初中二年级。
出门在外,他对人温和有礼貌,亲友邻居都羡慕我有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
可我听着大家的认可夸赞,内心却只能苦笑。
因为儿子在家中完全是另一番模样,简直能把人活活气死。
最近这一年多,我们爆发了数不清的争吵,亲子关系急转直下。
我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小时候乖巧可爱的小男孩,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如此可恶,叛逆无理。
他行为不自律,长时间看手机,我督促他学习,可说不了几句,儿子就会朝我大吼大叫,说我唠叨,打扰他的节奏,嫌我烦,喊着让我闭嘴。
我气不过,上去夺他的手机,可却被他死死控制住胳膊,根本抢不过他。
没收手机的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有好几次,都气的我大哭一场,发誓再也不管他。
可过不了几天,当妈的心又会软下来,重复对他的提醒和说教。
为了多看一会手机,儿子被我发现连续好几个晚上,都熬夜到12点才睡。
睡眠不足,白天上课没有精神,更提不上什么学习效率。
我只好不断催促他早点睡觉。
但说轻了,他不当回事,嘴上答应着,眼睛却一直没离开过手机屏幕。
跟他急眼,他反而不乐意了,情绪暴躁的朝我发火,说我控制欲强,干涉他的自由,他几点睡觉心里有数,轮不到我管。
![]()
我气到浑身发抖,指着他的鼻子痛斥:我是你妈,我就有资格管你!
可儿子却一字一顿:
不是你当了妈,就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怎么跟孩子相处。 说实话,你这样的妈妈,如果孩子能选择,没有几个人愿意选你。
那一刻,我感觉就像掉进了冰窟一样,浑身冰冷。
这些年,为了孩子,我付出了太多。全身心的围着孩子转,结果,却换来这样的对待。
儿子种种恶劣的言行态度,真的伤透了我的心。
01
那段时间,我不断提醒自己,别再管他了!就是一个白眼狼,根本不懂感恩!
可冷静下来,我又无法说服自己,真的放弃他。
也是在不断学习和咨询之后,我终于弄清,青春期的儿子为什么会如此“可恨”!
原来,他跟很多孩子一样,都掉进了“安全岛效应”的陷阱!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
他们对家人的态度显得很不耐烦,言语间也缺乏温柔与耐心;而转身面对外人时,却能展现出截然相反的客气与和善。
这就是“安全岛效应”,只有在最安全、最信任的人面前,才敢暴露最坏的脾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无条件的支持和安全感,因此一个人在家中更容易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包括那些在外面可能被隐藏或克制的情绪。
而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则指出,孩子对主要照顾者(通常是妈妈)的攻击行为,本质上也是"安全依恋"的表现。
为什么孩子会肆无忌惮的攻击妈妈?因为他的潜意识知道:只有在妈妈这里才不会被抛弃,他确认自己是被爱的。
![]()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那些委屈、愤怒的情绪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因为理解而产生的放松和原谅。
在身心高速发展的青春期,如果父母一味妥协、退让,却没教孩子如何认识自己、化解情绪,孩子就会像充气的气球一样,在家膨胀到爆炸,在外面一戳就破。
这不全是孩子的问题,需要家长的引导,带领他们一步步摆脱安全岛效应的负面影响。
我调整了教育方式,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总算成功破局。
02
1、妈妈要学会情绪管理,建立情绪缓冲区,不跟孩子硬碰硬
想要让孩子改变对自己的不尊重和恶劣态度,家长首先要从自身着手,学会掌控情绪。
因为在家庭教育中,最有效果的就是言传身教。
面对问题频发、屡教不改的孩子,很多家长首先就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张嘴就是催促、指责、训斥,更加唤醒了青春期孩子内心的猛兽。
可以说,很多时候,孩子的不好好说话,都是从家长先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家长觉得自己占理,我说你说错了吗?
孩子却觉得父母说话难听,上来就语气就很冲,自己凭什么乖乖听训?
亲子大战就开始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我再次感到情绪上头时,就会主动离开现场,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
听听音乐,浇浇花,看看教育类视频和文章....等情绪平复了,理性又占了主导地位,再回到儿子面前去解决问题。
我发现,当我不带着情绪跟儿子沟通时,说出的话很少是质问的、批评的,而是专注于问题本身。
以前,我会没好气的催:都看多久手机了,还不去写作业!
但现在,我会语气平和的提醒:已经看了半个小时的手机了哈。
仅仅是情绪的转变和语气的不同,就换来了儿子截然不同的反应。
他会不带情绪的放下手机,还会跟我开玩笑:谢谢提醒,母亲大人!
那一瞬间,我感觉原先那个可爱体贴的儿子又回来了。
可见,当家长学会控制情绪,调整状态,这些改变也在影响孩子,让他们慢慢学会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区别。
![]()
2、给孩子尊重空间,理解孩子有情绪的事实,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和发泄情绪
心理学家麦克纳马拉博士曾经说过:要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因为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所以,我们引导孩子管控情绪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压制脾气,而是让他认识自己的情绪,以及可能造成的负面伤害,再帮他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
首先,当孩子情绪低落或者态度不好时,先给他一个独立的空间。
不逼问,不指责,避免激化矛盾和冲突。
等孩子情绪恢复了,再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启聊天。
接着,可以启发孩子,找到更好的情绪表达方式。
我告诉儿子:
你每次对妈妈出言不逊,态度恶劣时,其实我都很伤心。但因为我是你的妈妈,我会一直爱你,也会原谅你,可伤心难过都是真的。 如果以后你形成了思维定势,下意识的这样对待别人,会有什么后果?恐怕某个你很在乎的朋友,因为一次口不择言就会跟你疏远。
儿子有些懊悔,立刻跟我道了歉。
我告诉他:
其实每个人都有坏情绪和脾气,关键是怎样发泄,你每次生气过后,是不是心跳加速,浑身不舒服?跟妈妈吼完,过后是不是总会后悔自责? 所以,下次想对最亲的家人发泄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告诉我:我现在不想说话,请你先离开。 这也是一种解决方案,比单纯的陷在情绪风暴中要好。 或者出去跑跑步,通过运动的方式,让恶劣心情和坏脾气跟汗水一起抛洒出去,精神也会为之一振。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觉,自己有情绪、有脾气不是罪,减少了精神内耗。
感受到被理解、接纳后,孩子才能真正从情绪的漩涡中走出来,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管理方式。
![]()
3、跟孩子明确行为边界,清醒认识到父母的支持者角色,用冷处理让孩子回归理智
作为成年人,父母虽然应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让他们感到被接纳、被包容。
但父母也不是超人,更不必做没有情绪起伏的完美机器。
当青春期的孩子因为不怕丧失父母的爱,认为冒犯父母也没有任何后果时,我们就要通过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触碰到行为的边界。
有天晚上,儿子从放学就阴沉着脸,吃饭时更是抱怨不断。
说是学校要求他们多上一节自习课,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天天要累死。
面对我的安慰,他直接把火发泄到了我身上:别说这些没用的了!
那一刻,我明白,自己又被孩子精准攻击了。
我没再说话,而是站起身离开了餐桌。
随后的几天,我虽然还正常接送儿子放学,但态度却冷了下来。
不主动跟他说话,不问东问西,只有必须沟通的内容才跟他简单交流几句。
这种以前没有过的冷淡,让儿子从强装镇定变成了恐慌和不安,他开始有事没事的来找我说话,主动对我示好。
三天之后,儿子给我写了一封道歉信,偷偷放在餐桌上,言辞真诚恳切,能感受到他是真的意识到自己错了。
我也痛快的原谅了他,但在后续的沟通中,我明确的告诉他:
爱出者爱返,你希望别人如何对你,你就要怎样对别人。 即使面对再爱你的父母,也要做到基本的尊重,否则,再多的爱和包容,都会被消磨掉。
这种冷处理的方式,比之前的讲道理、责骂都有效。
从刻意的保持距离中,孩子会真切感受到,原来自己嫌弃的关心,也不是永远都在。
他才会从失去的不安中,认真反思,反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要求自己改变。
![]()
经过上述三个步骤的调整,我逐步化解了儿子的攻击性语言和行为。
儿子也慢慢掌握了如何应对、处理情绪,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
从儿子的“攻击”中“活”了下来,我想跟家长们分享:不管青春期的孩子多么可恨,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反思成长,就能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走向希望!
*来源: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 fumuxue199),擅长处理青春期阶段孩子厌学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请关注我。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许你会喜欢
【社交】
【方法】
【真实】
【羡慕】
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 yanzhijiasuo )为好友,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
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