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纪的欧洲,哲学家与君主、贵族们的交往成为一种风尚。书信往来、私人拜访、深度对话——这些互动远非纯粹的智力切磋,常常伴随着实实在在的金钱流动。
像卢梭就曾多次接受权贵们的经济援助提议。达朗贝尔则享受着法王路易十五提供的年金。然而,若论将思想“变现”的佼佼者,当属狄德罗和伏尔泰。他们与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保持着长期联系,而女皇的回馈,除了尊重,还有真金白银。
![]()
狄德罗:卖书不卖身?
176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做了一笔“知识投资”:她以15,000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狄德罗的私人图书馆。精明的安排在于,她同时聘请狄德罗担任这些藏书的终身管理员,并支付他每年1,000里弗尔的薪水。这确保了思想的源头仍在狄德罗手中。
![]()
里弗尔(法语:Livre)是法国古代货币单位名称,又译作“锂”、“法镑”、“利弗尔”。当作为重量单位时则译为“磅”或“法磅”。它的实际购买力并非固定不变,会受通货膨胀、地区差异等因素影响。不过从普遍记载来看:18世纪,当时一名普通工匠(如木匠、铁匠)的年收入约为 200-500 里弗尔;一名家庭女仆的年薪仅为 50-100 里弗尔;一本普通书籍的价格约为 1-5 里弗尔,而一套精装的学术著作可能高达几十里弗尔。
1773年,狄德罗亲赴圣彼得堡,与女皇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定期会晤。据记载,在这些对话中,狄德罗曾情绪激昂地批评俄国的农奴制乃至女皇的统治本身。叶卡捷琳娜二世渴望“开明君主”的声誉,容忍了这些批评。她不仅承担了狄德罗的差旅费用,还赠送了一枚珍贵的钻戒。狄德罗视此戒为圣物,珍藏至死。他本人也强调:他出售的是书籍,而非出卖自己。
尽管在收入巅峰期,狄德罗的财富堪比富裕的资产阶级,但他始终未能积累巨额储蓄。原因在于他将大量钱财用于资助其他哲学家和出版事业。
伏尔泰:精明的思想“经营者”
相比之下,伏尔泰在“知识市场”上显得更为灵活,也因此积累了远超狄德罗的财富。他的“投资人”名单包括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和法王路易十五,伏尔泰甚至将这些资金投入自己的商业运作中。当然,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是他重要的赞助人。
伏尔泰与女皇的通信持续了十几年之久。一些史料表明,来自俄国的资助构成了他收入的相当可观的部分。历史学家亨利·特鲁瓦亚(Henri Troyat)在《叶卡捷琳娜大帝》一书中曾暗示,伏尔泰对女皇的颂扬并非全然无私。有证据显示,叶卡捷琳娜不仅定期给伏尔泰汇款大笔款项,还不时替他偿还债务——尽管收入丰厚,这位哲学家似乎总有办法欠下新债。
![]()
作为回报,伏尔泰在欧洲积极为女皇进行公关宣传,称她为“王座上的哲学家”,并支持她的外交政策。这种互惠关系在伏尔泰去世后达到一个高峰:1778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斥资135,000里弗尔(这笔钱相当于当时一个小型城市一年的预算)买下了伏尔泰的图书馆,这大概是历史上最贵的“知识付费”。
18 世纪哲学家与权贵间的这些互动,清晰展现了思想与金钱在当时的特殊联结。君主们用金钱购买知识分子的智慧、声望乃至某种程度上的“背书”;而哲学家们则在坚持思想独立性与寻求现实资助之间,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双方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的传播,他们的交易,也成为了 18 世纪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交织的生动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