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张馨月
一桩标的800余万元的合同纠纷,从申请调解到拿到具备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最短需要多久?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给出的答案是:不到半天。近日,该院依托“先行调解+司法确认”联动机制,联合区综治中心高效化解一起经济纠纷,以司法速度为企业解决纠纷,赢得当事人的认可。
该案源于甲乙双方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款支付产生分歧,工程总额800万余元,甲方公司已支付480余万元,乙方催讨余款,但双方就余款数额和给付方式产生争执。乙方向铁西区法院提起诉讼后,若按常规诉讼程序推进,因案件标的额大,花费诉讼成本高,可能影响正常经营。诉讼服务中心秉持“调解为先” 理念,在征求双方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将案件委托至铁西区综治中心进行调解,同时法官为调解工作提供全程法律支持。
综治中心受理后,根据法院提供的法律指引,就工程款结算依据、逾期付款责任划分等问题进行梳理和调解,引导双方从“对抗”转向“协商”,最终找到利益平衡点。仅用3个多小时,双方就自愿达成分期支付工程款的调解协议。
“协议要能落地才管用!” 为避免后期履行中出现波折,法院在调解协议达成后立即开辟司法确认“绿色通道”:法官当场审查协议内容,确认其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与第三人合法权益后,作出确认调解协议有效的民事裁定书。这意味着若一方未按协议履行,另一方无需再经诉讼,可直接凭裁定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裁定书,全程不到半天,不但省了诉讼费,还不耽误项目推进!” 手持裁定书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法院和综治中心的联动,既解了‘纠纷结’,又暖了‘企业心’。”
此次纠纷的高效化解,是铁西区法院深化多元解纷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该院通过构建“法院主导+综治协同+司法确认兜底”的解纷模式,将人民调解的“柔性化解”与司法程序的“刚性保障”有机结合,既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又缩短了矛盾化解周期。截至目前,铁西区法院通过该模式已化解各类民商事纠纷700余件,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初审:李学伟
复审:付新宇
终审:谢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