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癌症防治是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迫切需求, 也是医务工作者的重大任务. 早诊筛查和精准医学是肿瘤防治的核心策略, 浙江大学郑树教授及其团队以结直肠癌人群早筛为起点, 建立了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全链的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完整体系.在肿瘤防控端, 精准筛查突破传统模式, 在结直肠癌领域建立“现场-基础临床”研究体系, 制定筛查标准与防治指南, 并探索遗传性肿瘤防控; 同时,无创诊断技术如核酸、微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持续发展, 寻求替代肠镜检查的精准方案. 基础研究层面, 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推动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发展, 助力肿瘤分子分型、靶点筛选及异质性解析, 功能性精准肿瘤学更搭建起基因型与表型的桥梁; 肿瘤微环境研究聚焦免疫治疗与细菌作用, 肿瘤疫苗成为研究焦点. 临床实践中, 精准病理通过分子检测指导个体化治疗, AI辅助诊断推动病理发展; 外科手术则向“功能重建”转型, 实现微创与器官保护. 精准医学已构建起肿瘤防治的双向转化闭环, 未来将持续推动肿瘤向可治愈慢性病转变. 本期专辑是郑树教授及其团队工作的部分展示. 详见本期专辑.
中国肿瘤研究领路人——郑树教授专辑
编者按
周娇娇, 袁瑛, 丁克峰, 来茂德
观点
肿瘤精准医学的演化
邵营宽, 郑雷
精准医学起源于现代临床医学, 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成果. 肿瘤精准医学不仅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部分, 更是治疗的最高标准. 它的发展始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 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指明了方向. 通过分子和细胞层面的治疗, 如靶向肿瘤致病分子的药物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 我们对肿瘤的分类有了新的理解, 诊断和治疗也因此更加精准. 肿瘤精准医学注重分析个体的基因组、蛋白质组和其他分子特征, 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结直肠癌人群防治实践若干问题探讨
黄彦钦, 蔡善荣, 张苏展
结直肠癌目前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肺癌, 死亡率仍在增长中, 肠癌防治工作已开展约50年, 有不少成绩, 但仍任重道远. 本文就人群筛查效果评价、新技术应用、对结肠镜的态度和结直肠癌一级预防等领域重要主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讨论.
评述
杨梦园, 袁之俊, 袁瑛
结直肠癌是一种遗传背景很强的恶性肿瘤.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是遗传性结直肠癌诊治的关键. 本文按病种详细讨论几种常见遗传性CRC的筛查与诊断的现状与最新进展, 同时剖析了我国在推进遗传性肠癌早筛早诊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结直肠肿瘤无创筛查技术的研究进展
曾瑶, 梁巧仪
结直肠癌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结肠镜下病理活检是结直肠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但具有侵入性、费用高等特点, 导致参与者对该检查方式的依从性低. 本文对于不同的非侵入性结直肠肿瘤筛查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还比较了相关机制、准确性及局限性, 为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结直肠癌病理研究五十年: 世界与中国来茂德本文概述了五十年来, 与临床诊治相关的结直肠癌病理学主要成果. 研究经历了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确定、分子改变特征的解析、分子检测指导个体化治疗和液体活检引导动态治疗四个时期. ctDNA检测指导治疗和AI辅助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是近期结直肠癌转化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
精准医学检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彭健宏, 何嘉华, 廖乐恩, 李伟豪, 王炜锋, 潘志忠
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反应面临异质性的挑战. 精准医学检测可评估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的异质性以及药物敏感性, 将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分子分型、药物反应和预后评估提供实验依据, 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邵营宽, 徐凯伦, 董琦, 郭天南, 袁瑛, 邵吉民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兴交叉科学, 致力于全面鉴定和解释细胞、组织、体液或生物体中的全部蛋白质及其生物学功能. 特别是在肿瘤领域,临床蛋白质组学通过分析肿瘤组织及相关细胞的蛋白质组变化, 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机制, 并为发现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文章全面回顾蛋白质组学在结直肠癌精准诊治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吴先国, 朱永良, 黄建
精准肿瘤学促进肿瘤诊治进步, 但获益人群有限, 主要由于肿瘤复杂遗传学和非遗传学易损性使得肿瘤基因型与表型间不匹配, 造成肿瘤高度异质性; 而功能性精准肿瘤学通过对肿瘤易损性功能性分析进而桥接肿瘤基因型与表型, 助力精准肿瘤学给患者匹配正确治疗.
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陈月云, 丁振宇, 魏于全
肿瘤疫苗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新型治疗手段,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研究的焦点.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多种肿瘤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效果. 然而, 其临床应用仍存在挑战. 本文回顾了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成果, 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俞婧仪, 孟庆娜, 陈永霞, 季飞洋,王林波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细菌对肿瘤转移影响的最新进展, 重点关注胞内菌和胞外菌通过直接影响肿瘤细胞和通过肿瘤微环境的方式影响肿瘤转移的机制, 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的方向, 探讨了可能的临床转化方案.
基于器官功能保护理念的消化外科术式创新
陈力豪, 孔祥兴,王健,丁克峰
现代消化外科聚焦器官功能保护, 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梳理该理念早期发展历程, 并详述基于该理念在胃、肝胆胰、肠道等消化道外科手术中的创新实践, 如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PG)、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等. 并指出当前挑战,展望未来干预策略方向.
论文
杨宗明, 许健豪, 朱章航, 唐梦龄, 王建炳, 金明娟, 陈坤
本研究分析了中国早发性癌症的疾病负担、危险因素和未来趋势. 1990~2019年早发性癌症的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率出现下降, 但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饮食风险和吸烟是早发性癌症所致伤残调整寿命年重要的可归因危险因素.
2万余例食管鳞癌和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328种蛋白表达及其对生存的影响
王立东,丁倩倩, 钟侃, 孙慧, 范宗民, 黄金, 蒋宁宁, 朱佳仪, 周福有, 周胜理, 钟加滕, 陈培楠, 赵若华, 李媛媛, 徐全晓, 马磊, 郭威, 杨海军, 李爱丽, 秦富强, 韩文莉, 陈莉莎, 李惠翔, 任景丽, 肖凡凱, 雷玲玲, 徐瑞华, 魏梦霞, 赵学科, 宋昕, 袁瑛, 郑树
通过分析14793例食管鳞癌和5304例结直肠腺癌328种肿瘤相关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和对生存的影响,发现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明显差异, 19个蛋白表达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为食管鳞癌和结直肠腺癌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及靶向治疗等候选分子标志物提供重要依据.
食管鳞癌与结直肠腺癌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
王立东, 朱佳仪, 马磊, 黄金, 蒋宁宁, 王苒, 钟侃, 丁倩倩, 孙慧, 赵若华, 周福有, 徐全晓, 李媛媛, 张建东, 韩雪娜, 韩文莉, 宋昕, 赵学科, 葛维挺, 罗宏, 袁瑛, 郑树
本研究对382例河南食管鳞癌(ESCC)和73例浙江结直肠腺癌(CRA)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大量相同的错义突变SNP位点,且有3个SNP位点为两种肿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一研究结果加深了对食管鳞癌和结直肠腺癌遗传易感性分子基础的了解.
转载、投稿请留言
| 关注科学通报 | 了解科学前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