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969万次心跳的出行路上,怎能容得下‘摇一摇’的隐形陷阱?”2025年暑运数据显示,广州地铁日均客运量达969.6万人次,30天单日客流超千万——这座城市动脉的每一次跳动,都承载着千万市民对“准时、高效、无干扰”出行的朴素期待。然而,10月底爆发的“摇一摇广告”事件,却让这种期待在闸机前碎成一地鸡毛。
![]()
![]()
![]()
“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客服的傲慢回应,撕开了公共服务商业化的遮羞布!
当乘客在早高峰手握手机扫码时,轻微晃动即触发淘宝、拼多多跳转,关闭按钮隐身如“迷宫”,后方排队长龙瞪着“卡壳”的你——这场景,堪比急诊室插播广告、火警热线夹带推销!人民网一针见血:广州地铁APP作为“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其核心功能是保障出行效率,而非沦为广告商的“流量提款机”。《广告法》第44条明确规定弹窗广告须“一键关闭”,工信部新规更严禁“高灵敏度摇一摇”诱导操作——广州地铁的“骚操作”,已踩法律红线!
![]()
![]()
![]()
这场风波,照见了公共服务行业“既要又要”的荒诞逻辑!
成都天府通APP曾因频繁弹窗被四川省通信管理局责令整改,杭州地铁虽未大面积爆发争议,但行业“整改-反弹”的周期性流感从未停息。广州地铁的“摇一摇”广告,不过是这股风气的“典型样本”:明知规定却心存侥幸,以为“大家忍忍就过去了”;用“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的诡辩,将系统性违规转化为个体投诉;
![]()
更以“当日下线广告”的整改速度,反证“不是不能改,而是不想改”的态度问题。
![]()
技术可以“摇”,但公共服务的心不能摇!
广州地铁作为年客运量超30亿人次的超级枢纽,其APP承载的不仅是扫码功能,更是千万市民对“出行自由”的托付。当“摇一摇广告”的蝇头小利换来公信力崩塌,当“流量游戏”消解了“守护者”的初心——这种本末倒置的盈利逻辑,比任何广告都更伤民心!
给所有公共机构敲响警钟:公共服务姓“公”不姓“商”!
从北京公交APP的“广告反弹”到成都天府通的“责令整改”,历史已反复验证:公共服务商业化的前提,是坚守“便利优先”的铁律。建议建立分级广告准入机制——核心功能页面严禁交互式广告,非紧急页面可设静态广告但须保留无广告版本;更要形成“用户监督-企业预审-部门抽查”的三方共治体系。
![]()
当广州地铁在舆论压力下关闭广告时,我们更应追问:为何总要等到人民网发声才改?公共服务的尊严,不该由几个弹窗广告的分成收益来衡量——毕竟,千万市民的信任,才是最珍贵的“流量”!
![]()
这一次,请让“摇一摇”摇散的民心,重新凝聚成对公共服务的坚定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