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期,中国在石油进口与储备方面的显著动作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讨论,部分西方媒体甚至以“疯狂囤油”来形容这一现象。
然而,这种表述显然带有情绪化色彩,并未能准确反映中国行动背后的深层逻辑。
事实上,中国的石油储备扩张并非盲目行为,而是一项兼具经济理性与战略远见的系统性布局,旨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能源格局,强化国家能源安全体系,并在全球资源分配中提升自身影响力。
那么,外界所谓的“疯狂”,是否真的成立?
![]()
2
面对国际油价剧烈震荡的大环境,中国所采取的石油采购和储备策略正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供需结构。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度飙升至每桶130美元的历史高位,市场陷入高度紧张状态。
但随着主要经济体加息抑制需求、地缘局势阶段性缓和等因素叠加,油价逐步回落,为中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采购窗口期。
在此期间,中国果断加大进口力度,利用价格低谷大量吸纳原油资源,实现战略性储备积累。
![]()
3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2025年我国日均石油进口量已突破1100万桶,稳居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行列,彰显出在全球能源贸易中的核心地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进口原油并未全部投入即时炼化生产,而是有相当比例被转入国家战略储油设施进行封存。
此举表明,中国正从单纯的能源消费大国向具备强大调控能力的能源管理强国转变,构建起更加主动、灵活的供应调节机制。
![]()
4
目前,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总量已达12亿桶,覆盖全国多个大型地下盐穴库、地面油罐区及沿海码头储运中心。
根据规划,未来数年内还将持续扩建储油基础设施,目标是将总储存能力提升至20亿桶以上,形成足以支撑数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战略缓冲带。
与某些国家在高价位追涨抢购不同,中国始终坚持“逢低吸纳”的原则,在油价回归合理区间时稳步补充库存,体现出高度成熟的市场判断力与政策定力。
![]()
5
通过提前布局大规模储油,中国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显著压低整体采购成本,预计可节省数百亿元人民币的外汇支出。
与此同时,来自俄罗斯和伊朗的原油因受国际制裁影响,报价普遍低于布伦特基准价,为中国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成本优势。
庞大的进口规模不仅保障了国内能源供给的连续性,也使中国在国际油气谈判桌上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
6
能源安全已成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的关键支柱之一。
在全球政治动荡频发、经济秩序重构的背景下,确保能源稳定供应直接关系到工业运行、交通运输乃至社会稳定。
中国的石油储备建设,既是对短期市场价格波动的应对,更是为防范潜在地缘政治危机所做的未雨绸缪之举。
当前,全球能源供应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脆弱性,任何突发的地缘事件都可能引发供应中断风险。
7
俄罗斯现为中国最主要的原油供应伙伴之一。2025年9月,其对华出口原油达828.7万吨,占中国当月总进口量的22%。
尽管欧美对俄实施多轮制裁,俄罗斯仍通过陆上管道网络以及非传统海运方式维持对华输送。
但随着监管趋严,“影子船队”运营成本不断上升,运输效率面临挑战,长期供应稳定性存在隐忧。
此外,委内瑞拉作为另一重要供油国,其对华出口同样受到美国制裁制约。
![]()
8
2025年3月,美国再度收紧对委内瑞拉的能源禁令,导致该国对华原油出口一度锐减。
在中国技术支持下,委内瑞拉迅速恢复部分油田产能,重新建立起稳定的输油通道。
不过,随着美军在加勒比及南美地区军事部署增强,该区域能源运输路线的安全性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对中国而言,过度依赖特定来源的风险日益凸显,亟需构建更具弹性的多元化供应体系。
![]()
9
为此,中国加速推进能源进口渠道多样化战略,除深化与俄、委合作外,还大幅增加从印度尼西亚、巴西、阿联酋、安哥拉等国的原油采购量。
同时依托中缅油气管道、中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西部陆路通道以及海上远洋航线,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能源运输网络。
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分散了供应集中风险,增强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流动中的自主掌控力。
![]()
10
除了保障物理层面的能源供给,中国的石油储备战略还承载着优化外汇资产结构的重要使命。
长期以来,中国持有巨额美元计价资产,包括美国国债和各类金融票据。
然而,伴随美联储货币政策反复调整、美元汇率波动加剧以及美债信用评级承压,传统外汇储备模式面临贬值与流动性双重风险。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正稳步推进外汇储备的结构性转型。
![]()
11
近年来,中国逐步降低美元资产在外储中的比重,由2015年的72%下降至2025年的59%,同时加大对黄金、大宗商品等实物资产的配置力度。
特别是在能源领域,推动以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的步伐明显加快。
例如,中委之间已成功运行“石油换贷款”合作模式多年,实现了本币结算闭环操作,减少了对美元清算系统的依赖。
![]()
12
将部分美元储备转化为实体石油储备,不仅有助于规避货币贬值带来的财富缩水,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相较于易受金融市场冲击的虚拟资产,石油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具有更强的价值稳定性和战略延展性。
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信任重塑的背景下,拥有充足的实物能源储备,意味着掌握了真正的经济韧性与战略回旋空间。
![]()
13
尽管中国正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核能与氢能等清洁能源,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石油仍将在交通、化工、航空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作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核心支撑资源,石油的战略价值短期内难以替代。
在此背景下,中国通过系统性储备原油,不仅强化了国内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也为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塑造公平合理的国际能源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国家战略储备体系日趋完善,叠加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中国的综合能源实力将持续增强。
![]()
14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格局深刻演变,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之一,中国对石油资源的统筹安排绝非短期投机或情绪驱动,而是基于长远安全考量的战略抉择。
通过拓展多元进口路径、升级储运基础设施、推动本币结算机制以及优化外储结构,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无论是从当下成本控制的角度,还是从未来战略安全的高度审视,中国的石油储备行动都展现出沉稳务实、谋定后动的治理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