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进博会现场上,一场围绕 “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全景视角引领共病共管新范式”的圆桌论坛昨天在拜耳展台举办。来自心血管、肾脏、内分泌领域的权威专家、公益组织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CKM综合管理、多学科协作、早筛早干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共探CKM诊疗新路径,推动CKM管理从 “单病控制” 迈向 “共病共管” 新时代。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CVD)和慢性肾脏病(CKD)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这些疾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共享多种危险因素与病理基础,在疾病进展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协同恶化,可导致多脏器损伤及不良心血管结局。为应对这一复杂的共病挑战,“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这一全新概念应运而生。
“CKM综合征自2023年被首次提出,目的是共病共管让患者全面获益。”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表示:“CKM综合征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概念,其核心管理原则为‘共病共管’。当前医学常将人体分段看待,只关注心脏、肾脏或代谢等单一环节,而健康管理应该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来还应该更加注重生活方式改善和全身血管健康,从源头上预防疾病,而不仅仅是治疗已出现的疾病。这种整体健康管理理念,正是‘从关注疾病转向关注人民健康’的具体体现。筛查是CKM综合征临床管理的第一道关键防线,心内科需重点强化对代谢危险因素与慢性肾病的早期识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陈楠教授表示:“CKM需要重视整体管理和综合干预。看心血管、查内分泌、莫忘肾脏,是需要肾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协作,共同践行‘综合管理’与‘全程管理’。以微量白蛋白尿为切入点,早期用药,延缓患者心肾功能恶化,实现‘早筛不漏诊、早治不延误、共管不割裂’。而在治疗过程中,优先选用具有明确CKM获益的多靶点治疗药物,是‘以患者为中心’整体医学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药,对心肾两个脏器都有获益,小小的一片药,尽早使用,降低全身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是践行CKM共病共管的关键一步,也是我们医生应该努力的方向。”
CKM的共病共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止于医院围墙之内,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只有各方打破边界、协同联动,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构建起立体完善的CKM管理生态,为患者健康筑起更坚实的屏障。
过去一年,拜耳携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 “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教育项目”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成功实现了全网曝光超8600万、精准触达了数万名糖友。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甄文正表示:“CKM共病共管不仅是医学命题,更是重大的社会公共议题,关乎亿万家庭的健康福祉。作为社会公益组织,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积极发挥‘连接器’和‘放大器’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之外,搭建一个汇聚各方力量的公益平台,整合政府、医疗机构、企业、媒体等各方资源,建立共赢机制,共同打造医学引领、公益推动、社会参与的CKM慢性病管理中国模式。”
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拜耳中国区总裁周晓兰表示:“作为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公司,拜耳不仅提供前沿创新产品,还携手多方力量,积极促进心脏、肾脏与内分泌领域的跨学科对话与协作,推动建立更系统、更连贯的疾病管理路径,引入更多成熟经验,结合本土临床实践,将全球创新成果与中国患者的健康需求深度融合,把前沿诊疗理念转化为适合中国患者、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原标题:《从单病控制迈向共病共管,共探“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诊疗新路径》
栏目主编:戎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玮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