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个人看不起你,却仍频繁联系你,和你交往,原因无外乎这3点

0
分享至

作者:富叔

《韩非子》里有一句话:“得寸而进尺。”

人性之中,总是有一种微妙的“试探”心理。

很多关系的崩坏,并不是一瞬间的决裂,而是从一次又一次“得寸进尺”的试探开始。

前段时间,我老婆跟我吐槽她的同事。

她说:“这个人平时明明看不起我,说话阴阳怪气,聚餐不喊我,项目总结也不带我。但奇怪的是,他几乎隔三差五就找我帮忙——今天让我去代收快递,明天让我帮他改个文案,后天又让我在群里帮他@一下领导。”

我老婆满脸困惑地说:“既然他不待见我,为什么还总来找我?”

其实,这并不稀奇。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现象,叫“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 Effect),它揭示了一个深层的心理规律:当一个人第一次答应你的小请求后,他在后续就更容易答应更大的请求。

在关系里,这种心理规律不仅体现在请帮忙上,更体现在人性里最复杂的“轻视与利用”之间的博弈中。





看不起你,却频繁联系你,其实就3个原因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能感受到一个人眼里的轻蔑,但他又似乎并不打算远离你,相反,还总是想方设法地维持“联系”。

为什么?

背后往往藏着三个心理动机。

  • 第一个原因:你对他“有利用价值”

在职场和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情况是——对方其实并不喜欢你,但你身上有他需要的东西

可能你的人脉比他广;

可能你手上有他接触不到的资源;

也可能你能在关键时刻替他“兜底”,帮他摆平一些琐事。

就像我老婆,她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岗位的员工,但她负责公司几个重要客户的接待与对接工作,表面上看,这份工作不起眼,可在资源流转中却占据关键一环。

那个平时对她阴阳怪气的同事,其实心里门儿清:得罪了别人没关系,但不能得罪“有资源的人”。

于是,他表面上爱搭不理,私下里却频繁“套近乎”。

有时一句“帮我打印下资料”,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测试你的底线。

当你一次次妥协,对方就确认了——你是个“可以被利用”的人。

人性中最现实的一面,就是在利益面前,所有“尊重”都可能让位于“需求”。

很多时候,那些“看不起你却又不舍得放弃你”的人,其实并不是喜欢你,而是舍不得失去你身上的价值



  • 第二个原因:他在你身上寻找“优越感”

人性里都有一个隐秘的心理需求——需要感觉自己比别人强

一个人越缺乏安全感,就越喜欢通过“打压别人”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尤其在关系中,如果他在别人那里处于下位,在你这里就会本能地寻找平衡。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对上级毕恭毕敬,对下属却刻薄无比;

在领导面前小心翼翼,在同事面前趾高气昂;

在伴侣面前虚伪温柔,在朋友面前满口讽刺。

这类人,其实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型人格。

他之所以频繁找你,不是因为喜欢你,而是因为你能让他感到自己“高人一等”

在你面前,他不需要伪装;

他可以释放负面情绪;

他可以用高高在上的口气命令你、指责你;

他甚至能在打压你的同时,获得一种变态的满足。

心理学上,这叫“情绪补偿”,他在别人那里失去的自尊,要从你这里一点一点地讨回来。

而你越顺从,他就越有底气。

这时候,你若是一味忍让,不设防界,对方就会误以为,你就是那个可以随时被他“拿捏”的人。



  • 第三个原因:他把你当“情绪树洞”

有些人联系你,不是因为需要帮助,也不是因为你有价值,而是因为你安全

这种安全感的来源,并不是信任,而是“威胁度低”。

他们觉得你单纯,不会反咬;

觉得你没地位,说出去也没人信;

觉得你不计较,不会反击。

所以,他在你面前格外放松。

他可以倾诉烦恼、抱怨世界、吐槽同事;

他甚至可以把所有不堪的秘密倒给你,因为他笃定——你不会造成任何后果

而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中,你以为是“真心交谈”,他却早已把你当成一个免费的“情绪回收桶”。

他对你不设防,是因为你对他构不成威胁;

他频繁联系你,不是喜欢你,而是觉得你安全可控





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 Effect)是心理学中一个经典的实验现象。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先让一批家庭主妇在窗户上挂一个小小的“支持交通安全”的标语,大部分人都同意了。

几周后,研究人员又上门,请她们在院子里挂一个巨大的“支持交通安全”的广告牌。

令人惊讶的是,那些之前答应挂小牌子的人,有超过一半同意了新的请求。

而另一组从没接受过小请求的家庭主妇,则大多数拒绝。

统计数据显示:先答应小请求的人,后续同意大请求的概率提高了53%。

为什么会这样?

心理学家分析了四个核心原因:

1.自我认知错位:当我们第一次答应别人后,会给自己贴上“我是个热心、乐于助人的人”的标签。

2.承诺一致性:人都有一种“行为前后一致”的心理需求,不想被认为反复无常。

3.关系绑定效应:一旦初步建立关系,我们更难拒绝后续请求。

4.沉没成本心理:当我们已经投入时间和精力后,更不舍得“中途反悔”。

这就是为什么“先借50块,后来借500、1000”的人总能得逞;

为什么“先请你帮打份文件”,后来请你“连夜改策划”的人,你总是难以拒绝。

所谓“登门槛效应”,其实是一种温柔的心理陷阱。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这种陷阱“训练”过。

帮一次忙,变成习惯;

答应一个请求,变成理所当然。

慢慢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拒绝的能力。

我们中国人也讲“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帮了一次之后,就产生了“可以帮这个人”的认知,你成功了,对方会感到“与有荣焉”,获得成就感。





如何避免被“登门槛”?

聪明的人,既懂得人情往来,也懂得设立界限。

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边界的善良,只会变成廉价的讨好。

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在关系中保护自己。

1. 明确边界

当别人提出请求时,不要急着答应。

你完全可以说:

“我只能帮到这个程度。”

“这件事我力不从心。”

“我需要再想一想。”

清晰地划出可接受的范围,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尊重。

2. 延迟答复

很多“登门槛”套路都利用了人类的“即时反应机制”。

对方往往会说:“就帮我一下,很快的。”

但其实,你只要稍微一犹豫,就能打破这种节奏。

说一句“我考虑一下再回复你”,能让自己从情绪中抽离出来,恢复理性判断。



3. 看透套路

如果一个人每次都“先小后大”,每次请求都循序渐进,你就该警惕。

他不是突然变得亲近,而是在有意试探你的底线

人际关系中,越是反复索取而不付出的人,越不能惯着。

4. 用书面或证据限定承诺范围

特别是在职场中,文字是最好的边界,把承诺范围白纸黑字写下来

一句“你当时答应我了”足以让口头承诺变成枷锁。

而一封“确认邮件”“任务说明”,就能防止别人反复索取。

作家村上春树说过:“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

这句话放在人际关系中再合适不过。

你不是人民币,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更重要的是,你也没必要去迎合每一个人。

有些人看不起你,却还频繁联系你,根本不是因为你“好相处”,而是因为你“好利用”。

当你不再随叫随到,不再无条件帮忙,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关系,并不会因为你“拒绝一次”而崩塌;

但那些建立在“利用”之上的关系,会瞬间消失。





“登门槛效应”的正向运用

这个效应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能识别它,也可以善用它。

1. 设定合理的目标

在个人成长中,“登门槛效应”可以成为养成好习惯的神器。

比如:

不要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每天读50页书;

先从2页开始,慢慢增加阅读量。

小目标的成功,会让你持续积累自信。

2. 分解任务,逐步推进

别试图一次性完成庞大的任务。

把目标分成若干个“可执行的小环节”:

比如写作,从写开头100字开始;

比如减肥,从每天走3000步开始。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奖励自己一次。



3. 享受过程,而非焦虑结果

登门槛效应的关键,是让自己“持续投入”。

当你学会专注于“今天的进步”,而非“最终的结果”,你就会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学习、成长、改变,都是一个“积小成多”的过程。

4. 寻找同伴,共同成长

一个人容易放弃,一群人容易坚持。

当你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你会在互相激励中建立新的心理惯性。

这种正向循环,也是“登门槛效应”的高阶版本。

善良,是一种选择;但无底线的善良,是一种愚蠢。

正如心理学所说:

“界限感强的人,更容易获得真正的尊重。”

当我们懂得区分“真诚请求”和“情绪操控”,当我们学会既乐于助人又能保护自己,我们就能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既不被人得寸进尺,也不失去温度。

登门槛效应不是陷阱,也不是阴谋,而是一种中性的人性规律。

它既能被利用来操控他人,也能被智慧地运用来改变自己。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拒绝人性,而是学会看透、利用、并驾驭人性。

所以,当有人看不起你,却仍然频繁联系你,别急着高兴,也别急着生气。

请记住:他不是舍不得你,而是舍不得利用你带来的“价值感”“优越感”或“安全感”。

你只需做的,是不再让他“得寸进尺”。



作者简介:富叔,你的事才是头等大事,生活就是哄自己开心,睡前原谅一切,看似原谅他人,实则放过自己,富书第5本新书《睡前原谅一切》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允许万物穿过自己,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或富书豆···包AI,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股走低,比特币大跌!特朗普最新发声

美股走低,比特币大跌!特朗普最新发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8 00:07:04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日本对华下狠手,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日本对华下狠手,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博览历史
2025-11-06 20:35:03
荷兰急了!砸200亿都留不住,光刻机巨头ASML为何铁心要搬出老家

荷兰急了!砸200亿都留不住,光刻机巨头ASML为何铁心要搬出老家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07 11:05:25
3名厅干任上被查,他主动投案

3名厅干任上被查,他主动投案

鲁中晨报
2025-11-07 07:15:03
00后萌妹宇野美玲:两年短暂业界生涯,隐退后转型成夜店女公关

00后萌妹宇野美玲:两年短暂业界生涯,隐退后转型成夜店女公关

素然追光
2025-11-08 04:50:03
38岁剩女说:我标准已经降低数十倍了,为什么还是嫁不出去呢?

38岁剩女说:我标准已经降低数十倍了,为什么还是嫁不出去呢?

加油丁小文
2025-11-02 07:00:03
浓妆艳抹、蕾丝短裙,一颗子弹40万米射程!这是把观众当傻子骗?

浓妆艳抹、蕾丝短裙,一颗子弹40万米射程!这是把观众当傻子骗?

山河月明史
2025-10-30 15:19:36
大爆冷!天津女排被河南横扫,李盈莹状态不佳,朱婷36中23

大爆冷!天津女排被河南横扫,李盈莹状态不佳,朱婷36中23

跑者排球视角
2025-11-07 20:41:56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冰点历史
2025-07-15 09:33:13
学医后才明白,降血压最好的习惯,不是多运动、少吃盐,而是这个

学医后才明白,降血压最好的习惯,不是多运动、少吃盐,而是这个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1-08 02:56:12
时长17分钟的不雅视频在网络热传,矛头指向两位医生,详情曝出

时长17分钟的不雅视频在网络热传,矛头指向两位医生,详情曝出

胡侃社会百态
2025-11-06 09:33:43
中国足协:邵佳一,我很不开心

中国足协:邵佳一,我很不开心

中场阴谋家
2025-11-08 00:46:00
浦东嘉里中心偶遇奚梦瑶,她个子好高像巨人一样但长相不是很漂亮

浦东嘉里中心偶遇奚梦瑶,她个子好高像巨人一样但长相不是很漂亮

乡野小珥
2025-11-07 00:05:57
WTT冠军赛:11月8日赛程公布!诞生4强名单,日本4大主力前进

WTT冠军赛:11月8日赛程公布!诞生4强名单,日本4大主力前进

皮皮观天下
2025-11-08 06:27:37
乐视创始人欠122亿巨债跑美七年,400多名老员工让乐视起死回生。

乐视创始人欠122亿巨债跑美七年,400多名老员工让乐视起死回生。

百态人间
2025-11-05 05:35:03
中超30岁巨星沦为笑柄,退出国家队后状态暴跌,媒体:他是个庸才

中超30岁巨星沦为笑柄,退出国家队后状态暴跌,媒体:他是个庸才

国足风云
2025-11-07 08:49:41
WTT冠军赛:女单8强出炉!日本3胜1负,张本美和力克怪胶手

WTT冠军赛:女单8强出炉!日本3胜1负,张本美和力克怪胶手

全言作品
2025-11-08 04:52:55
墓碑上的 “故、显、先、考、妣”,分别指的是什么?看完明白了

墓碑上的 “故、显、先、考、妣”,分别指的是什么?看完明白了

长风文史
2025-09-25 13:41:36
郝蕾疑炮轰白百何!白百何和高露恩怨再被扒出,被喊话赶紧退圈!

郝蕾疑炮轰白百何!白百何和高露恩怨再被扒出,被喊话赶紧退圈!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07 10:59:49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被查,曾任吴中区委书记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被查,曾任吴中区委书记

澎湃新闻
2025-11-07 10:26:27
2025-11-08 07:12:49
富书 incentive-icons
富书
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8006文章数 459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教育
亲子
旅游
房产
公开课

教育要闻

三部门:3至6岁儿童尽量避免接触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

亲子要闻

教育部等三部门:科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

旅游要闻

稻城亚丁冲古寺看仙乃日雪山的最佳角度在哪? 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房产要闻

全国2025唯一“开盘即百亿”在广州诞生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