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刚是一名高一年级的男生,在家人、老师眼中稳重、听话、学习努力。近来多次与老师发生冲突、经常顶撞老师,并且情绪持续低落、易怒、遇事喜欢迁怒于人。
![]()
当父母把他带到咨询室时,他痛哭流涕,说“老师只管打扫卫生,纪律、运动会、课间操等没用的事。我在家里和父亲母亲也经常吵架、生气时不但对母亲大声喊叫,还砸家里的东西。周末住在父亲的朋友家里,他家的阿姨和孩子也看不起我,父亲将零用交给叔叔阿姨管,我找他们要很费劲。”他感觉太痛苦了,生活太压抑了,简直让他喘不过气来。
在与阿刚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不只是对一件事不满,阿刚有着“为什么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公平的”观念。导致阿刚如此易怒、暴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家长无原则地迁就与纵容导致他的心理偏执?是青春期人际交往出现了问题?
面对如此多的疑问,我与阿刚的父母进行沟通,阿刚的母亲坦然承认她从来没打过孩子,生气的时候只是摔东西。阿刚一直在父母身边长大,上高中后才离开家,小的时候很懂事听话,有什么要求父母基本上都给予满足,上学后他学习也不错。自从上了初三之后感觉他变了,变得敢和家长顶嘴了,父母希望他离开家出来锻炼锻炼,这才把他送到上海读高中。父亲的朋友一家人对他很好,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和同学的关系还是很好的。阿刚和老师吵过后也很后悔,但还是很难控制,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多次了。
![]()
我认真分析后感觉阿刚愤怒情绪宣泄的主要对象是管他的人,问题出现的时间是进入青春期之后,因为受母亲的影响他表达不满和愤怒的方式是很冲动的。由此我推断他的问题主要是来自于青春期的逆反,逆反对象主要是家长和老师。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教育方法简单、生硬,教育内容单调。阿刚的父亲事业上很成功,整天忙于工作,和孩子的交流很少。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一年到头总是说一样的话,造成孩子对母亲的唠叨反感。
我:以前你对老师和父母的要求百依百顺,为什么现在变了呢?
阿刚:现在长大了,不希望父母再像从前那样精心呵护,希望能多一些自主平等,少一些管教和约束,我希望自主。
我:你认为什么是自主呢?
阿刚:不受外界力量的控制和支配,自己做主。
我:你的意思是我行我素,不顾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班级的荣誉?
阿刚:那倒不是。
我:你会和其他同学一样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阿刚:是的。
我:那别的同学做的时候,你也应该做了?
阿刚:当然,但我身体不舒服。
我:你到了坚持不住的程度吗?
阿刚:不是的。
我:那你是有意破坏人人要遵守的规范与要求?
阿刚:不是的,我都是大人了,为啥老师还管这些小事呢?
我:你认为老师管得不应该,所以才非常愤怒?
阿刚:是的,我是成年人了,可以自主了,老师不能再管这管那了。
我:你认为什么是成年人呢?
阿刚:具备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的问题自己能够解决。
我:是不是就意味着凡事可以独来独往,独当一面?
阿刚:不是的,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别人帮助的。
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以摆脱家庭学校而存在吗?
阿刚:不能。
记忆重组能穿过那些浮在表面的情绪波动,比如孩子莫名的哭闹、沉默或是抵触行为,直抵问题的根源。它能挖出那些被日常琐碎掩盖的深层创伤记忆,也能触碰到孩子真实的渴望,或许只是想被认真倾听,想有自己做选择的机会,或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看见。
找到这些根源后,干预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是泛泛地安抚,而是准确处理那些被忽略的创伤记忆,积压的情绪就有了疏通的出口,那些憋在心里的委屈、烦躁会慢慢消散。更重要的是,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内心被理解、被重视,内心的安全感会重新建立起来,就像在心里筑起一道稳固的墙,让他能更坦然地面对外界,也更愿意敞开心扉。
由于阿刚对父母的情绪郁积过深,在咨询中,我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帮助阿刚宣泄负面情绪,特别是对父母的怨恨。更进一步,让他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
咨询结束后,阿刚取得了很大进步,他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情绪障碍消除后,他的整个面貌焕然一新,终于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