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能领到一笔丧葬费和抚恤金,但没想到核算下来的数字让全家都吃了一惊:31万5376元。 这个数字在当地企退人员群体中传开,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为什么机关退休人员能领到这么高? 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也能领到这么多吗?
![]()
要理解这个数字的由来,得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丧葬抚恤制度说起。 虽然养老金制度已经并轨,但丧葬费和抚恤金的计算方式,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仍然走着两条不同的轨道。 全国23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约占退休人员总数的16%,他们去世后的待遇标准,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差异。
丧葬费这一块,全国各地标准不一。 有的地方按固定金额发放,比如北京、上海通常是5000元,湖南则定为7000元。 有的省份则与社平工资挂钩,比如海南按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倍计算。 这种地域差异导致同样级别的干部,在不同地区去世,家属领到的丧葬费可能相差数倍。
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抚恤金部分。 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分水岭:机关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适用完全不同的计算标准。 对于机关单位退休人员(包括参公管理单位),病故的抚恤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再加上本人生前40个月的基本离退休费。
![]()
这里需要厘清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基本离退休费不等于养老金总额。 基本离退休费只是养老金的一部分,不包括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各种津贴。 大多数退休人员每月到手的养老金,往往比基本离退休费高出不少。 以老张为例,他每月实际领取的养老金是6300元,但基本离退休费只有5000元。
按202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88元计算,老张的抚恤金中与全国可支配收入挂钩的部分是108376元,加上40个月的基本离退休费20万元,再加上当地7000元的丧葬费标准,总计达到315376元。 这就是31万数字的由来。
但假如老张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情况就大不相同。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病故的抚恤金标准是本人生前20个月的基本离退休费。 同样按5000元的基本离退休费计算,只能领到10万元抚恤金,加上丧葬费也不过10.7万元左右,与机关退休人员的31万相差近三倍。
这种差距在因公牺牲的情况下更加明显。 机关退休人员因公牺牲的抚恤金标准是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个月基本离退休费,可能达到百万元级别。 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因公牺牲的标准是40个月基本离退休费,按5000元计算也就是20万元。
![]()
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对比更能说明问题。 根据全国统一的企业职工遗属待遇办法,企业退休人员去世后的丧葬费为2个月的上年度当地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抚恤金为9-24个月的可支配收入。 以上海为例,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34元,企业退休人员丧葬抚恤金最高约18.2万元,还不到机关退休人员最低标准的一半。
这种制度差异背后,反映的是编制性质带来的待遇鸿沟。 机关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在退休待遇上延续了在职时的差别,而这两种编制又都明显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的保障水平。 数据显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经过今年上涨后达到6300元左右,本身就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
申领这些待遇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 家属需要在老人去世后6个月内,携带死亡证明、火化证明、户口本等材料,先由原单位初审,再报人社局审批,最后由财政局社保股终审拨付。 资金渠道也分三种情况: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由财政承担,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由社保基金支付,未参保的由原单位解决。
![]()
基本离退休费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抚恤金的数额。 一个基本离退休费8000元的机关退休人员,抚恤金可能超过40万元;而一个基本离退休费只有3000元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全部丧葬抚恤金加起来可能不到7万元。 这就造成了同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待遇梯度。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实际领取的金额。 东部沿海地区的丧葬费标准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而全国统一的可支配收入数据每年都在增长,这意味着抚恤金标准也在水涨船高。 202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51821元,2024年预计继续增长到54188元,这个数字还将持续上升。
当一位退休老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其身后的待遇数字不仅关乎家庭经济补偿,更折射出编制身份带来的终身保障差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