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学校上课铃响了,宁夏银川市一位中学食堂管理员的手机同时响起提示音,“今天配送的蔬菜肉类信息已同步到‘智慧监管’平台。”管理员看了看,点点头:其品种、数量完全符合需要。这是校园餐饮新规实施后管理人员每天都会收到的信息。
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一场关乎亿万学生健康的校园餐饮保卫战在全国各地悄然打响。从膳食经费的阳光管理,到校长陪餐制的严格执行,从食材采购的源头把控,到营养配餐的科学计算,校园餐饮正在经历一场全方位的监管升级。
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每学期常态化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联合检查,体现了跨部门协同治理的现代监管思路,构建了一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网络。
构建校园食品安全新格局
2025年4月,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常态化开展春、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联合检查的通知》,明确了联合检查的七大重点领域,覆盖了从经费管理到社会共治的全过程。被检查对象主要包括中小学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等。
膳食经费管理成为监管的首要重点。学校必须定期公开食堂收支情况,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学生的饮食上。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地区,补助资金必须设立专门台账,确保全额用于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
供餐运营管理的规范化同样受到重视。教育部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中强调,实行承包经营的学校必须严格按招标程序统一组织招标,通过建立供应商资质审核、进货查验等制度,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这种制度性监管的核心在于通过规则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治理效率,是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现在我们学校食堂的账本就像一本翻开的书,谁都可以看。”北京市第四中学的一位家长指着校园公示栏说。
校长的责任担当
“陪餐不是简单地吃个饭,我们要品尝饭菜的温度、口味,观察学生的反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表示,该校校长陪餐已发展成“校长信箱+食堂改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在《关于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每学期至少要在食堂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严格落实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
更为具体的是,通知要求秋季开学第一周,各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要身体力行,陪好开学第一餐。
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学生们通过信箱提出建议,校长在陪餐时现场调研,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这种参与式治理模式,让学生成为校园餐饮的共建者。
食材采购透明化与规范化
清晨五点,上海市徐汇区学校食材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正对着清单仔细验收:“今天的猪肉必须有检疫证明,蔬菜要有农残检测报告,少一份都不行。”教育部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中要求,严把食材供货关,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强化食材进校园管理。
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行的校园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系统梳理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建立起涵盖17个检查项的校园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一件事”事项清单,为食材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重庆市江北区,区教委建立了统一的食材采购平台,所有供应商都要经过严格筛选。“我们建立了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取消供应资格。”该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慧监管提升管理效能
面对繁重的监管任务,各地纷纷利用技术创新提升监管效能。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监管人员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检查方式:“以前检查一所学校食堂至少要3小时,现在用‘人机对话’模式,1小时就能完成。”宁夏推行的“互联网+明厨亮灶”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学校食堂的非现场检查。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市场监管局给每个学校食堂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违规行为,比如未戴工作帽、厨房内有异物等。
湖北省武汉市运行的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监管系统,能根据历史检查记录、投诉情况、食材检测结果等多项指标,自动生成风险等级,实现精准监管。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甚至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信息不可篡改记录。
这些技术创新共同构成了智慧监管的基本框架,通过技术赋能重塑监管流程,提高治理效能,是数字时代治理理论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具体实践。
执法震慑筑牢安全防线
对校园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各部门强化行刑衔接,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形成了强大的威慑效应。
2025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公布了第二批平台外卖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某快餐店因购进的跃进熟葵花籽油未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被处以罚款4000元的行政处罚。
同月在四川绵竹,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两起农村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中,一家食品公司因库存112件“冷冻猪肋排”超过保质期,被处以罚款7.98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还对食品安全犯罪者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作出了限制。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在2025年10月公布的生猪检疫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典型案例中,查处了多起经营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生猪的案件,其中甚至包括涉嫌倒卖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刑事犯罪案件。
构建多元监督网络
教育部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中要求,每学期面向师生和家长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并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强化家长监督。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的通知也要求,秋季开学后一个月内,要适时邀请家长代表进校(园)考察评议学校食堂。
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每学期开学后都会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不过,这次打分的是学生、家长和老师。
在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家长代表王先生刚刚参加完本月的食堂检查:“我们可以随时突击检查食堂,从仓库到厨房,每个环节都可以看。这种透明程度,让我们很放心。”
一些地方还创新性地引入了学生膳食委员会,让学生代表也参与到菜单制定和食堂管理中。
傍晚时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食堂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消毒工作。墙上“让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标语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随着检查力度的加大和监督机制的完善,校园餐饮正在建立起政府监管、学校负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综合治理体系。从食材采购的源头,到餐食最终端上学生餐桌,从食品安全到营养健康,从经费管理到社会监督,一条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正在形成。(陆天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