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11月7日—8日之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不仅代表冬季开始,还表示四季轮转到了最后一季,一年即将结束。
我国古时将立冬分为三候: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此时,气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寒冷冰冻过渡,通常是一年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最容易出现“断崖式”气温暴跌的时段。
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此时南方的朋友可能还在“穿短袖”,而北方的朋友已经需要开始“扫雪”了。
但不论气候如何,大家都要注意跟随天气变化适当调整衣物,避免受寒,这段时期的养生也要着眼于“藏”:
立冬时节应当如何“冬藏”“冬补”?
收好这份“立冬养生说明书”↓↓
立冬注意这“三防”

01
防干燥
冬天气候干燥,容易伤及人体津液,使人体呈现一派“燥象”,如口唇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
护肤方面,可以适当涂抹润肤霜,做好保湿工作;饮食方面,要适当多喝水,还可以吃一些蜂蜜、木耳、梨等。

02
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
图源:AI生成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血管收缩,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因此,最好在入冬时做好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03
防上火
立冬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供暖,且冬季常吃火锅、辣椒等,容易导致体内火气积郁而“上火”。
中医认为,白色食物能防燥热,做菜时,不妨选择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等食材。
立冬养生
有5点“养生秘诀”

01
保暖注意“三不冻”
立冬时节,天气寒冷,易伤阳气,也易诱发各种疾病,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重点要做到“不冻头、不冻腹、不冻脚”。
![]()
图源:AI生成
此外,还可以常用热水泡脚,每天饭后1小时或晚上入睡前1小时,用40℃左右温热水泡脚,同时配合按摩涌泉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温阳补肾。

02
作息建议“早卧晚起”
立冬之后,建议遵从“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晚上早些入睡,早上待太阳升起时再起床,以护阳固精。
晚上尽量10点左右入睡,不要熬夜。好的作息规律更利于阳气潜藏,让您养精蓄锐。

03
运动不要大汗淋漓
立冬时节运动,应该注意防寒保暖,不宜过早外出,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
图源:AI生成
此时节,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慢跑、健步走等,以微微出汗而不损伤阳气为宜。

04
情绪不要大喜大悲
情绪调节也是养护的重要部分。立冬以后主张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在情志养生方面应做到静心宁神,收敛神气,即此时情志应当“以藏为主”,不宜大喜大怒,对待事情平和应对,宠辱不惊,含而不露,有利于阳气潜藏。

05
饮食不要盲目进补
俗话说“立冬进补,来年打虎”,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也不建议盲目进补。立冬时节,可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供应,如羊肉、牛肉、鸡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但要注意,羊肉等温燥的食物不宜过多,以平补滋阴潜阳为主。
立冬养生,推荐您喝“黄精枸杞红枣饮”,补益肝肾、健脾安神。取黄精10~20克、枸杞10~20克、红枣去核1~3枚,煎煮后即可饮用。注意:阴虚火旺、口干舌燥等人群不宜饮用。
此外,山药、萝卜、百合等食物,也有驱寒保暖的效果。
立冬时节
养好这个器官很关键!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强调的就是我们要在冬季养好肾精,打好底子,来年春天才不容易生病。
冬季补肾,首先要分清楚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医生提醒:立冬补肾别乱吃,分清体质再对症食补↓↓
![]()
肾阴虚者:常常表现为手脚心热、口干舌燥、心烦、大便干燥,需滋阴补肾,可多食枸杞、桑葚、黑芝麻等。
肾阳虚者: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宜补阳益肾,食羊肉、牛肉、核桃、桂圆等滋补品。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生活圈》、养生中国、中国中医
网编:王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