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提问,我们国家把公务员的数量减少三分之二,会不会好一些?
不用减,学韩国就行了
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标》中的政府效能纬度里韩国基本仅次于新加坡,新加坡高薪养廉中国不好效仿,效仿韩国超高绩效比较合理。
用高绩效占比推动工作积极性
1.建模,每个岗位设定100个观察点,进行为期三年的调查与抽样暗访积累数据。邀请数据专家分析数据和退休老员工提供参考意见。对不同难度的工作进行加权,对多人协同工作也进行加权。凭借干的工作数量,干的工作难度,干的工作评分,干的工作人数等维度初步建模。
2.试运行,在一些发达城市进行试运行,把原本的工资涨幅取消变成纯激励类的奖金。可以逐步完善模型。
3.设立动态平衡的数据机构监控数据调整比例。逐步推广,开始影响普通公务员工资。绩效占比先从10%开始,随着算法逐步深入越来越好逐渐提高绩效比例直到50%。
可能小部分误伤有人心生不满,无所谓。公务员在中国是抢破了头的行业,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上面我就瞎提的大致战略,肯定有更好的方法。总之我的思想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有超高业绩评分占比来决定工资,用工资催人上进。
![]()
回答:结果会让你失望!
全国吃财政饭的人有8000万人,这里面公务员有700万人,占比8.75%.
这8000万人中,公务员700万人,事业编约3000万人,村社区两委及劳务派遣约4000万人。即使你把公务员减少三分之二,即减少到200万人,也没啥意义。
别想当然了!公务员减三分之二?不是 “变好”,是直接把公共服务体系砸瘫痪,你连门都可能出不了!
先戳破你最天真的幻想:你以为公务员是 “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 的冗余群体?错!你每天能安全出门、能顺利看病、能按时领社保、遇到纠纷能找警察,背后全是公务员在托底 —— 真减三分之二,先瘫痪的不是 “官僚体系”,是你自己的日常生活。
先看基层:减三分之二,乡镇街道直接停摆,你连 “办事” 的地方都没有
你以为乡镇公务员很闲?一个东部乡镇,平均 1 名公务员要管 2000 个村民的事:既要处理家长里短的信访纠纷,又要盯着防汛防火的安全隐患,还要帮村民办医保社保、申请补贴,甚至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的具体活儿都得扛。就这人手,现在还普遍缺编,很多公务员要身兼 3 个岗位的活儿。
真减三分之二,一个乡镇可能就剩 3-5 个公务员 —— 你觉得谁来帮你办新生儿户口?谁来处理邻居占地的纠纷?谁来在暴雨天去转移危房里的老人?到时候不是 “办事效率高了”,是 “根本没人办事”,你得自己跑几十公里去县城,还得排队等上几天,因为县城公务员也减了三分之二,同样忙不过来。
更别说偏远地区:西藏的乡镇、新疆的村落,本来就因为条件苦留不住人,再减三分之二,直接就成了 “治理真空”—— 没人维护道路,没人保障供电,没人调解矛盾,最后乱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日子。你所谓的 “变好”,不过是把自己没经历过的基层苦,当成了 “可以砍掉的冗余”。
再看执法:减三分之二,监管直接真空,你买的菜、用的药都可能是 “危险品”
你骂市场监管局 “查得严”,可真把市场监管公务员减三分之二,你在超市买的肉可能是注水的,在药店买的药可能是过期的,外卖店的后厨可能满是蟑螂 —— 因为原来 10 个人管 1000 家商户,现在只剩 3 个人,根本查不过来,只能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环保执法、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这些领域,从来不是 “人多没事干”,而是 “人少管不过来”。就说环保:一个地级市的环保执法队,要管几百家工厂、上千条河流,现在还得 24 小时盯偷排,经常夜里去蹲点;真减三分之二,工厂偷排没人抓,河流污染没人管,你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都会变脏,到时候你又要骂 “政府不管事”。
还有警察:基层派出所本来就是 “24 小时连轴转”,一个民警平均每天要接 10 多个警,既要处理打架斗殴,又要帮老人找回家的路,还要盯着辖区的治安 —— 减三分之二,你家被盗了可能得等半天警察才来,街上有人闹事可能没人及时制止,你所谓的 “安全感” 会直接碎成渣。
最后看公共服务:减三分之二,社保医保、户籍教育全卡壳,你连 “正常生活” 都难
你觉得社保大厅的公务员 “效率低”,可真减三分之二,你办社保转移可能要排一整天队,领养老金可能要等半个月,因为原来 10 个窗口现在只剩 3 个,工作人员忙到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医保报销:现在医保系统要核对药品、计算比例、对接医院,全靠人来操作,减三分之二,你住院报销可能要等一个月,急用钱的时候能把人逼疯。
还有教育和户籍:教育局要管学校招生、师资调配、校园安全,现在已经是 “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减三分之二,学区划分可能乱套,学校安全检查可能漏项,你孩子上学都得靠 “抢”。户籍科更别说:新生儿落户、户口迁移、身份证办理,全是刚需,减三分之二,你办个身份证可能要等 20 天,要迁户口可能得跑三趟,这就是你想要的 “变好”?
别被 “公务员冗余” 的偏见骗了!问题不是 “人多”,是 “结构要优化”
你看到的 “喝茶看报”,是20年前、极个别单位的个别现象,不是整个公务员体系的主流。我国公务员与人口的比例约为 1:120,远低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约 1:90),而且大部分人都在基层、在执法一线、在公共服务窗口 —— 这些岗位不是 “冗余”,是 “刚需”。
真正该做的,不是 “一刀切减三分之二”,而是优化结构:把冗余部门的人调到缺人的基层,用数字化减少重复劳动(比如电子政务让群众少跑腿),淘汰真正不作为的人 —— 但这些都需要 “精准改革”,不是你想的 “简单砍人”。
你骂公务员 “多”,是因为你没见过他们在暴雨里转移群众、在夜里蹲守执法、在窗口前连轴转的样子;真把他们减三分之二,你第一个会抱怨 “政府不管事”—— 因为到时候,没人帮你解决那些 “不起眼却离不开” 的日常事。
我是天涯,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体制外工作3年,体制内工作21年,在乡镇、街道干过,在县级机关部门干过,在地级市机关干过。擅长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深谙体制内工作心得体会,对人性、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家庭、职场关系、职场工作方法很有研究,您的点赞、关注、支持、转发是对我最大的关心支持。
欢迎关注我,带你畅游职场,帮助你解决工作困惑和职业困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